前 言

陈念祖,字修园、良友,号慎修,福建省长乐县江田乡溪眉村人。生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清道光三年(1823),终年七十岁。是清代著名医学家、教育家。

陈修园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幼时从祖父陈居廊(字天弼)读经史,兼习医学。嘉庆六年(1801)涉足仕途,最初到直隶保阳(今保定市)供职。历任河北省磁县、枣强县和威县知县、同知。嘉庆二十二年(1817)又升任直隶州知州,次年代理正定府知府。陈氏在涉足仕途的十几载光景里,以张仲景为榜样,究心民瘼,政绩显著,且念念不忘济世救人,亦官亦医。嘉庆二十四年(1819),陈修园因年老告归,时年66岁。归闽后,致力于医学,在福州的嵩山井上草堂,一面讲学,一面伏案著书,孜孜不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终以医名流芳于后世。

陈修园的一生孜孜不倦,从事医学知识普及工作,业经肯定的著作有《南雅堂医书全集》(即《陈修园医书十六种》)。《南雅堂医书全集》是清代优秀中医药丛书之一,包括《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十药神书注解》十六种。其内容丰富,包括中医经典著作注解、基础理论、诊断学、方药学以及临床各科治疗学。其文字质朴洗炼,畅达优美,深入浅出,从博返约,切于实用。200多年来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是中医自学与教学的重要书籍。

《医学三字经》为中医四小经典之一。由博返约,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发后学之蒙,得而会喜曰“医学实在易”。医之为道,至深至浅,至难至易,雅俗共赏,他的著作近200年来一直对广大读者拥有惊人的吸引力并受到经久不衰的好评。关于陈氏这些中医普及性读物的作用,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曾指出:新中国成立前私立中医学校入学人数不多,可是读陈修园书而当医生的甚多。我国当代的一些著名老中医,有不少就是由读陈修园的书开始学医的。由此可见,陈氏著作的作用与影响是多么深远。

《陈修园医学丛书》具有以下特点:

(1)书目选定严谨:陈修园医著深入浅出,简明实用,故问世后风行海内,翻刻重印不断。书商见陈氏之书如此畅销,便将许多非陈氏所著之书也夹杂其中以牟利,冠名“陈修园医书××种”刊行。当时书坊流行的就有十六种、二十三种、三十二种、四十八种、六十种、七十种、七十二种等。《陈修园医学丛书》选录的十六种,都是经考证甄别,为医学界公认的陈修园医著。其他如《医医偶录》一书,虽《珍本医书集成》和《长乐县志》已作为陈氏之书收录或著录,但《陈修园医学丛书》校注者考其内容与江涵暾之《笔花医镜》大同,故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未予收录。

(2)校勘底本较好:陈修园的医学著述,其刊刻印行的版本之多,在中国医学史上,堪称首屈一指。与以往出版的校点本相比,《陈修园医学丛书》注重对底本的选择。如《医学三字经》所选的清嘉庆九年(1804)南雅堂藏板本,《金匮要略浅注》所选的清道光十年(1830)刻本,《金匮方歌括》所选的清道光十六年(1836)南雅堂藏板本,《女科要旨》所选的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本,《医学实在易》所选的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以及《灵素节要浅注》所选的清同治四年(1865)南雅堂刻本,都是陈修园医著中较早和较好的版本。

(3)出注少而精:陈修园医书行文流畅,文字简明,故《陈修园医学丛书》在注释时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如对《伤寒医诀串解》卷三“盖少阳之气游行三焦,因胁下之阻隔,合上节之治节不行”一句中“上节”注为“应是上焦,指肺”;对《时方妙用》卷一“因风以害,即释氏所谓业风一吹金石乌有是也”句中的“业风”注为“佛家语,指不正之风”,皆为简洁明了之注。

在《陈修园医学丛书》出版之际,我们由衷感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传播中医药优秀著作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期待有更多更好的中医药作品出版,让世界了解中医,国人信仰中医,学子热爱中医。

《陈修园医学丛书》编委会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