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吃亏,积累你的福气

古人云:“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人们常说“吃亏是福”,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也懂得它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能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主动运用这条规则。相反,却总是锱铢必较,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怕吃亏,谁都不愿遇事吃亏,包括很小的事。如果遇到一些吃亏的事,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从来没人主动吃亏。这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希望保护自己,潜意识里就避免自己吃亏、受伤害,以致有些人在看似不利的事情出现时,也没有考虑一下它是否真的会伤害自己,使自己吃亏,就迫不及待地逃开了。

哲学上讲,任何事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吃亏”也是一样。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想要取得骄人的成绩,是不是要吃“加倍付出时间和辛苦”的亏?如果你是一个打工者,想要得到老板的赏识从而加薪升职,是不是要吃“加班加点、努力表现”的亏?女人为了美而花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去美容,是不是吃亏?有人可能会说“不是”。很多人觉得,把时间、金钱和精力花费在自己身上并不是吃亏,自己无论花多大代价,只要是自己愿意的都不算吃亏。然而别人的一点点需求,对我们的一点点需要,就百分之百地叫作“吃亏”了。有这样想法的人,首先是一个自私的人;其次是并没有明白“吃亏是福”的真正含义。

据说,郑板桥先祖早年来到洪江经商。一次,他用船运木材到江浙一带销售,不巧中途河道搁浅,只好等到汛期来临才把货物送到。郑氏先祖心想,这趟生意肯定亏本了。然而想不到的是,江浙一带由于上游河道搁浅,市场木材奇缺,价格暴涨,郑氏先祖不但没亏本,反而狠赚了一笔。郑氏先祖把这件事告诉了郑板桥,郑板桥听了很受启发,欣然写下了“吃亏是福”的勉词,并留下题记。这幅字后来被郑氏后人连同题记一起刻在了院子的墙上,以警醒后人。

生活中,越不肯吃亏的人,越容易吃亏,而且往往会多吃亏、吃大亏。忍受不了自己吃亏的人,往往喜欢占一些小便宜,贪小便宜多了,就会变得贪婪。就像那些贪官,开始可能是因为别人收受贿赂,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自己觉得吃了亏,也仿效起来,从而面对金钱的诱惑不能自拔,把贪赃枉法当作自己的生财之道,到头来为了一个“贪”字而葬送自己的一切。如果能够甘愿吃一些亏,看到别人比自己好不去嫉妒,而是通过正当手段使自己过得更好;如果不把别人的行贿受贿看作自己仕途中的绊脚石,从而不去贪小便宜,那么吃这种“亏”岂不是自己的福气吗?

学会吃亏,也就是学会享福。当你肯吃点小亏忍让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同样会忍让你,表面看来的亏实际上是未来更宽的路。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有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没想到父亲的碗底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傻眼了。

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第二天,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狡猾地端起了无蛋的那碗。“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可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倒是父亲的碗里,上面一个,下藏一个,儿子又傻了眼。

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记住,想占别人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

第三天,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父亲又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诚恳地说。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起上边有蛋的那碗,儿子发现剩下的那碗里面也藏着一个荷包蛋。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谁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吃亏,当然也不可能每次都吃亏。我们应该做的是从心里去关心别人,学会礼让,用一种帮助他人的心态处世,便不会产生吃亏的心理。没有人喜欢爱占便宜、斤斤计较的人;相反,如果你愿意多付出一些,你也能多赢得一些他人的尊重和回报。

古人云:“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聪明人都深谙吃亏的道理,在吃亏中忍耐,在忍耐中积福。但吃亏并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无休止的忍让,而是一种宽厚的胸襟,一种修养,一种品格的升华。不计较吃亏的人,才是真正有福气的人。学会吃亏,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安稳、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