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研究关注的焦点

已故民间文艺家姜彬曾指出吴歌研究“需要结合吴语地区的文化史进行研究”“需要结合人民生活中的风俗时尚进行研究”①,笔者认为还要结合时代需要进行研究,方能形成吴歌研究的整体良好态势。本研究正是试图做这样的努力。本研究以“胜浦山歌”作为吴歌的一个考察点,试图据此深入了解吴歌生发和延续的文化生态,吴歌演唱的具体形态,吴歌的社会功能等诸方面的内容,并考察以上几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还会重点关注胜浦城镇化以后胜浦山歌的传承现状。由于胜浦地方政府的重视,现在胜浦山歌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工作开展得相对较好。本研究会重点关注其传承保护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者的借鉴。“以小见大”,是本研究的初衷。

本研究又是“胜浦山歌”的专论,旨在研究“胜浦山歌”的历史发展脉络、生长环境、艺术特色、传承保护诸问题。特别对于胜浦山歌的唱词、音乐形态、演唱场合以及著名歌手等涉及胜浦山歌本体的内容,本研究会重点加以关注。

在对历史发展脉络的追寻中,笔者力求初步勾勒出胜浦山歌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致面貌。由于传统社会文人对民间文艺的忽视,“胜浦山歌”很难在各种典籍中留下蛛丝马迹。但是胜浦山歌的歌唱传统却世代不绝。笔者试图以现存零星史料为基础,依靠传统民歌自身的叙述来钩沉胜浦山歌的发展脉络。

在对生长环境的追寻中,笔者试图探明胜浦山歌“谁在唱”“因何而唱”“唱什么”和“唱给谁听”的问题,将胜浦山歌的生发机制一一揭示出来。特别是笔者将会重点探析水乡的独特环境和稻作劳动与传统胜浦人民生活的关系问题。

在分析胜浦山歌唱词时,笔者主要关注的是胜浦山歌唱词的分类问题、胜浦山歌创作的艺术手法问题和胜浦山歌唱词的口头文学特征。

在对胜浦山歌的音乐分析中,笔者将会首先摸清胜浦山歌的曲调家底,分析其最重要的曲调,揭示其内在的美学规律,钩沉其与历史的关系。

学者的分析往往取“元素分析法”,而文艺现象总是活生生的整体。因此,笔者将专列一章,谈一谈作为整体的胜浦山歌在胜浦传统社会中的存在价值,以及其中蕴含着的胜浦人民独特的审美意义。

在对胜浦山歌传承发展问题的讨论中,笔者将及时总结近年来胜浦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一些成功的做法,并提出笔者的一些观点,为传承保护出主意、想办法,让胜浦山歌能走得更远、活得更好。

① 习近平:《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13页。

① 姜彬:《吴语地区民间文学的新开端》,载高福民、金煦主编:《中国·吴歌论坛》,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第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