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报名

可是立家老爷怎么也没想到,有些事情躲是躲不掉的。

清江浦的城里头有了不少兵,具体是谁的兵,不知道,小老百姓说不清楚,总之城里头多了许多当兵的。

那个时候小鬼子从北到南,无孔不入,传统而善良的我们这才发现那么多年来真是轻视了这个一衣带水的小邻居。当一记记耳光落在脸上,当一声声板子盖在了要害处,这才猛然醒悟这仗是不打不行了。战线被无限拉长,措手不及的中国人在手忙脚乱中开始了漫长而壮烈的应战。

部队在一直补充兵力,清江浦城里的部队驻扎下来之后就开始了征兵宣传。街头巷尾各种彩旗飘扬,昔日热闹的街区甚至竖起了喇叭,清江浦的街头一下子多出了许多热血女学生在街头散发传单,鼓舞年轻人保家卫国。

尽管有许许多多的不舍,尽管前路凶险坎坷,但是,中华文明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历经重重灾难磨折,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坚韧的克服、顽强的前进。那一个个咬着牙的倔强灵魂存在于这里的每一个人的身上。依然有千千万万个有志青年,一腔赤诚的投身军旅,奔赴了战场;万万千千个深明大义的父母,将孩子送去保家卫国。无数个热血儿郎在那个时候告别了家乡,泪别了父母,挥别了青梅竹马的恋人。

立民和同学每每看到那亲子分别之境,忍不住泪湿双眼,却又肃然起敬。这一切燃起了立民参军的热情,每每想起北方弥漫的硝烟,想起小鬼子在南京干下的惨无人道的事,立民都会义愤填膺、热血澎湃。

据说,现在不仅兵力严重不足,能识文断字的兵员更是少之又少,而部队里紧缺这样的人。清江浦里这所唯一的高等新式学堂就成了宣传征兵的重要阵地,而且这里自打城里头乱了起来之后,就很少正经上课了,有的学生已经随避乱的家人去了其他地方。立民的一个同班同学两天前跟着他经商的爸爸全家去了成都,还有的虽然没有去外地,但是也都陆陆续续躲到很远的乡下去了。所以课已经落下有五六天了。

问毛清毓校长学校是否有什么安排,什么时候会复课,这个念过私塾又留学美国的老头叹了口气,答非所问的回答:“我再想想办法!”

看着老人家远去的背影,立民他们都发现,这个已经70的老人家背是越来越驼了,这几天似乎老了不少。果不其然,据说,学校停课之后,老校长于1938年年底,在清江浦的家里去世。那个时候,距离这所新学堂停课还不到四个月。

据说学堂里已经有两位年轻老师报了名应征入伍,其中一位就是立民很喜欢的国文老师,陈芝和先生。据说两位老师是一起去的应征处,应征处的人听说两位曾经是教员,大嘉赞赏他们的爱国热情,立刻在城里开展了宣传。也正是因为这两个教员,部队开始在这所新式学堂宣讲,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投笔从戎。

那天高年级部的还没有回家的三四十个学生,坐在小小的礼堂里。那个下午彻底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礼堂门口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军官,远远的看去,身形俊朗,但是似乎略显瘦弱,旁边的副官倒是身材壮硕。

几个同学还私下里讨论:“这走前头的是官还是后头的是?前面这个怎么娘兮兮的?”

“这不会是娘子军吧?”大家一阵窃窃的哄笑。

年轻的军官走到礼堂中央站定,扫视了全场,会堂渐渐地安静下来。立民与同班的王蔚佳、林夕涓坐在前面的第三排中间处。立民觉得这绝不是一位“娘兮兮”的人,相反,那一刹那,立民脑海中浮现出“英气逼人”这个词。“英气”究竟是什么样的气质?不知道,但是有的时候,就是那么奇怪,一些难以言说清楚的词语,在遇到合适的人或事的时候,似乎一下子就明了了。

军官打量着这些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做了自我介绍:“各位下午好!我,叫孙伯凯,(后来,立民才知道,他叫“孙伯恺”),山东济南人,1932年毕业于军官学校。说起济南,我相信大家对这个城市一定不会陌生。即使没有去过,也一定听过这个名字,人称‘泉城’。这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可惜!你以后再也见不着她的美了!为什么!因为鬼子杀到了山东!现在,济南城,生灵涂炭,硝烟滚滚,处处是断壁残垣,一片狼藉!现在的中国已经到了快要亡国灭种的地步了,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饱读诗书,应该能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我泱泱华夏难道要毁在那个东亚倭寇的手里?我不相信。”说到动情处,孙伯恺稍作了停顿。“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放眼我中华大地,倭寇肆虐,竟然没有男儿郎站出来保家卫国!何等的可笑!如果大家,都不站出来,都指望着别人保护你的家儿老小,清江浦,就是下一个济南城。”孙伯恺停下来,叹了口气,“再看看我们的南京!数以万计的同胞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那种惨状……”孙伯恺说不下去了,顿了一会,又沉痛的继续:“我们还能坐以待毙、无动于衷吗?我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够投笔从戎,保我中华之土,绪我华夏之志。”他的一番话,触动了在座的很多人的心,整个会堂都静悄悄的。

这时,一个叫“李静江”的男学生“腾”的一声站起来,用一种这个年纪难得的坚毅的语气说道:“我报名!我跟你们走!”尽管大家后来都被分在了不同的部队,但是,对于这个第一个报名的男同学,几十年后,很多人依然清晰地记得他的名字。只是,李静江,后来客死异乡,年仅二十二岁,再也没能回得了清江浦。但是清江浦依然有很多人记得这个年轻的英雄。

立民也不由自主的举起手来,“我……”,立民刚说一半,就被旁边的好友林夕涓拉了拉衣袖。

林夕涓看着小声的说:“立民,我们先冷静一下吧!那么大的事,得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啊”。

想起远在河村的父母。立民迟迟疑疑的将屁股归位,可是他又想到父亲常常教导自己:“你的名字就是为了让你记住要做一个顶天立地,为国为民的人”!想到这里立民坚决的站了起来。

“我也报名!我参军,我跟你们走!”立民,看了看身边的好友林夕涓,“我们一起报名一起去吧。”

“好!”孙伯恺很高兴,“邢副官!……”

这时,后排一个学生站起来,一个小小的声音:“长官!我叫司晓齐,我也报名。”大家的目光落在了最后一排一个白白净净的小男生的身上。

“啊呀,他也报名啊。”

“他竟然也报名!”

学生中低低的传来窃窃的笑声。立民大概能猜出大家为什么笑,这个司晓齐他太瘦弱了,不仅瘦,还有点弱不禁风,不!应该是“弱柳扶风”。白白净净的,像个女生。这个司晓齐在学校里很出名,不仅是因为他的文弱白净,更是因为他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好学生。他与立民和林夕涓、王蔚佳他们同一班,但是从未在一起玩过,他总是低着头,安安静静的坐在角落里,抱着一本牛津大辞典翻啊翻的。据说,他们一家与校长毛清毓有世交,他很小就跟着毛清毓校长学英文。在英语课上,校长毛清毓曾多次当着大家的面夸赞他的英文文章写得好。他的英语和物理极好,毛校长曾激动的说过“司晓齐将来必成大器!这清江浦五十年才会有一个司晓齐”。这些夸赞曾经让好多学生嫉妒。可他白白净净、腼腼腆腆、文文弱弱、与世无争的样子,又让人有气没处撒,后来大家给他取了个绰号“司姑娘”,叫着、叫着就变成了“四姑娘”。四姑娘在学校似乎没什么朋友,每天独来独往,但是看他每天沉迷学习大概也不需要朋友吧。王蔚佳曾经笑话立民:你别那么用功了,你再用功,也成不了清江浦的第二个四姑娘。这句话虽是玩笑,但是深深地刺痛了好强的立民的自尊心,懊恼自己为什么没有四姑娘那样的天赋。这个四姑娘似乎天生的好脾气,不管别人怎么开他的玩笑,他都从来不生气,一直笑眯眯的,温和得很。他是毛校长的得意门生,毛校长一直期盼着他能够出国深造。真没想到这四姑娘也要参军。大家有点意外,他要是参了军,那毛校长的期望可就落了空了。可是他参军能干什么呢?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

四姑娘继续慢条斯理的说:“我也要参军。”

他看着大家都在窃窃私语,估计猜到了大家的疑惑,“我家中原本还有一个哥哥,叫司晓忠,他也在部队。”

孙伯恺闻言有些意外,“你哥哥在哪个部队?”

“他原来在上海的部队。具体什么地方,我也说不清楚。”四姑娘的声音渐渐小下去。

“现在呢,在哪里?他现在换防了?”孙伯恺继续问。

“他8月份的时候死在了上海。”司晓齐的声音有些颤抖。

孙伯恺愣住了,不由得对眼前的这个英雄的弟弟多了一些尊敬,也多了一份亲近。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觉得说什么都表达不了心中的情感,沉吟了许久,孙伯恺沉吟道:“你哥哥是个英雄!”

“我哥哥死的时候,还没成家呢,家里还等着他回来寻个好姑娘结亲。可是他在心里总说‘没有国,哪有家。’”

说到此处,礼堂里静静地,只有四姑娘纤细的声音。

“我觉得我哥哥说得对。没有国,哪有家!我要跟我哥哥一样,参军,保家卫国!”

在这个苏北小城,这个小小的礼堂,那天下午,那个叫孙伯恺的军官心底又燃起了一种叫“希望”的东西。曾经,看着日军横扫华夏,长驱直入,刺刀所指之处,寸草不生,如入无人之境,孙伯恺痛不欲生,常常借酒浇愁,还因此被长官训过话,认为孙伯恺在散播消极情绪,若不是看在孙伯恺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很有可能早就治他的罪了。孙伯恺面对不理想的战况常常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可是现在,这一群十八九岁的青年学生让孙伯恺再次看到了希望!想我中华,上下五千年,悠悠历史,万千子民前赴后继,生生不息,区区倭奴怎能灭我中华之志!

“好!好样的!”孙伯恺禁不住为这个小小的男生鼓掌。

“可是这身体条件不行吧”,这时旁边的一位副官凑近了孙伯恺,向着那边努努嘴小声的说,“有点弱不禁风啊。”

“我还没开始正经长个呢!我还能长得。我爹说他也是到二十岁才窜的个儿!”四姑娘着急了,生怕别人因为他的个子而不要他。

大家又是一阵低低的窃笑。

“他能参军的!”前面一直还未坐下的立民向孙伯恺说,“司晓齐虽然个子小,但是他脑子好。他的英文和物理是全校最好的。他的英文是正宗的美国腔,不信您可以考考他,还可以问问我们校长,我们校长最喜欢他了。”

“对,没错!我8岁就跟着毛清毓校长学英文了,已经快十年了。我可以帮你们翻译。”司晓齐看孙伯恺和副官依然有点犹豫的样子,又连忙补充道:“不信你们可以随便考我,《牛津辞典》上的所有单词我全都认识。”

“我们是打日本鬼子!不是美国佬!你要是会日语倒还差不多!”邢副官忍不住补充道。

但是,孙伯恺心中亮堂起来,他需要这样的年轻人,这样聪明的学生,稍加培养,一定可以成为中流砥柱。

“好!我们正缺你这样的年轻人!”孙伯恺径直的走到司晓齐的面前,伸出右手,“欢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