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覆灭
- 嫁给皇子后娇娇美人她被宠野了
- 画堂绣阁
- 2094字
- 2022-08-30 12:09:38
这话从六皇子口中说出来,果然是叫元庆帝多看了他一眼。
也是这句话的效用,元庆帝的确是想起了从前的娴妃,心中多了一丝牵念。
孙家的确有万千不好,可当年的娴妃的确是很合元庆帝心意的女子,否则元庆帝也不会对六皇子好了这么多年。
想到旧人,自然就念了旧情,想起当年娴妃离世前对他的托付。
一是让自己的亲妹妹抚育六皇子,二是请求元庆帝无论如何,留六皇子一条性命。
旧事重现于脑海之中,元庆帝还是有些许动容的。
沉默片刻后,便抬头看了面前跪着的六皇子一眼。
“行了,你起来吧。”
“多谢父皇!”六皇子拱手。
站起身来也是依旧略略弓着身子,并垂头,一副谦卑模样。
元庆帝拿起手边的折子摊开,直接道。
“你来的巧,朕正在看朝臣们对于如何处置孙家之事上的折子,有诛族的,也有只抄家再贬出京都的,既然你来了,朕想听听你的说法。”
问题跑出来,元庆帝就一丝不错的紧盯着六皇子的面色,企图在他身上看出点什么来。
不过六皇子来之前就已经猜到或许会有此一问,所以早就做好了准备。
故而这会子只是略略装作犯难的样子,稍微思索挣扎了一会儿,便咬牙给出了回答。
“父皇,儿臣知道孙家犯的是死罪,儿臣并不敢求情,只是觉得因为他们父女二人之罪而诛灭孙家全族,未免伤及太多无辜。”
孙仕豪把持朝政,行贿受贿,指使钦天监愚弄皇上,自然是死罪,孙霖玉藐视皇嗣,一样也是犯了欺君之罪,人也已经死了。
细算一番,似乎过错也都是集中在他们父女身上,别的倒是没什么。
所以六皇子这一番话也挑不出错处,没有偏私。
事实上,元庆帝也并不打算一次杀太多人。
杀了孙仕豪一个吏部尚书就已经会使朝中人心惶惶,要是一下株连九族,再灭党羽,那朝中可是将近半数的大臣都是会拔出萝卜带出泥。
动的人多了,朝堂势必不稳,那就不合算了。
所以这一问算是六皇子答对。
元庆帝也就不再留他,“行了,你退下吧,好好预备一下,大理使臣抵京后,你也要和魏氏一起招待。”
这就是暂时不会动他的意思了。
六皇子应声,从太极殿出来后面上却依旧沉郁。
他在思考出使大理的事情。
北迟和大理的人在京都应该也就会待上半个月,至多一个月,而后大晋就要派人和他们一起返程,去出使大理。
不出意外的话,或许还要顺道去一趟北迟,那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了。
想想京都如今的状况,六皇子深知自己元气大伤,坚持留在京都和周蕴挣斗,暂时是肯定会不断吃亏的。
与其待在周蕴的眼皮子底下,处处掣肘,倒不如暂时避出去,和大理一道细细谋划。
其实事到如今,六皇子也是更加坚定了心中元庆帝更属意周蕴为继承人的想法,在他看来,孙家的覆灭,也是元庆帝在为周蕴铺路。
可他又想不明白,明明元庆帝之前只那么不待见周蕴的,怎么如今又变了想法呢。
但不管如何想不通,眼下周蕴占尽优势就是适时,他不得不避其锋芒,也是事实。
只不过,他也有最后的谋划,到底最后会不会避出京都,就看这件事能不能成了。
而在这些事情之前,六皇子还要灭掉最后一个隐患。
明日圣旨一下,孙家孙仕豪这一脉是必死无疑了,而有一个人,六皇子必须确保他先死,那就是孙易安。
毕竟七公主之死,是他指使孙易安做的,万一孙家覆灭之时,孙易安忽然想拉着他垫背,把这件事捅出来,那就不妙了。
孙家如今被圈禁,府中的奴仆几乎都被遣散了,要动手就简单的很,只需绕过守在外头的禁军即可。
次日一早,久久不见孙易安起床,小厮推门进去,就发现人自刎了,尸首已经僵硬。
用的是他自己的佩剑,下手干脆,血都流干了。
孙仕豪和妻子冯氏闻讯赶来,两人皆是痛哭流涕。
一儿一女,都是没落得好下场,接连含恨而终,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自己如今也是泥菩萨过河,几乎是悲痛欲绝。
冯氏想到丈夫或许也难逃一死,而她自己不是一样赐死就是入贱籍为官奴,也是心如死灰。
整理好儿子的遗体后,便回房上吊自尽了。
前后不过一个时辰,孙仕豪就成了孤家寡人。
若说先前还抱希望于六皇子,现下他也是绝望了。
果不其然,在正午的时候,孙家就等来了元庆帝的圣旨。
孙家诛三族,男丁十岁以下免死罪,判流放,十岁以上全部斩首,女眷一律充为官奴。
人都要死了,自然孙家名下所有的财产都要全数收入国库,这就包括当年七公主丧命的那个酒庄。
原本奴才们都以为有六皇子在,孙家还是会逃过这一劫,但没想到这次是在劫难逃。
庄子上孙管事的妾室夏姨娘,也就是七公主身边的琥珀,她趁庄子上混乱,带上了自己这些年攒下的一点银钱首饰,带着七公主留下的孩子,终于逃离了庄子。
委身于孙管事这一年里,她从醉酒的孙管事口中知道了当年七公主之死的真相,所以逃离山庄后,她十分谨慎,哪里也不敢贸然前去,生怕六皇子追杀于她。
所以暂时就假扮带孩子入京看病的外地人,先找了一个偏僻的客栈落了脚,预备等这阵风波过去了,再租个宅院,而后慢慢想办法度日。
因为孩子是七公主的,所以琥珀也并不敢去找周蕴,毕竟她甚至七公主生前和周蕴以及姜蕊的不睦。
如今她只想保住七公主这唯一的血脉,并不执着于要替公主报仇了。
而这一场风波,也因为大理和北迟的使者抵达京都,暂时被按了下来。
大理恭亲王魏允煊,以及北迟大将军耶律克,两人一同觐见了元庆帝。
而后一行人照例是在接待外宾的会仪馆里住了下来。
为了给他们接风洗尘,元庆帝次日晚上就在琼华殿里摆了宴席,皇室宗亲和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及家眷,都要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