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格梦1

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个闯关游戏的话,那么在生命没有结束之前,你需要不停地闯关——通关——然后再闯关。

换句话说,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

根据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定律可知,当一个问题被消灭解决时,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

此前,梁晓诺为“要迈出去”而迈了出去,解决了“始于脚下”的问题,但由于这“要迈出去”的意识只具备短促的能动作用,迈完即逝,所以后续前行动力的缺失问题必然突出。

然而如何获得一个持续性的动力,这又是一个终极难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这两大哲学理论。

通过该哲学,不难知道,要获取能动性关键在于意识,而根本在于物质。因而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格物”上的问题。

但是,此理论体系结合逻辑学可知,它们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仅仅只是“有能动性必然有意识,有意识了必然有物质”这一必然逻辑关系。

换句话说也就是“有物质未必产生意识,有意识未必会有能动作用”;人通过格物之后必然会产生意识,但产生何种对物质有无能动作用的意识,这因格物者格物时的主、客观条件而异,是一个偶然性事件——因为意识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靠“格物”而来的意识,仍然是个变量具有不确定性。

而这样的不确定性,极容易让探求者走向唯心主义,甚至有人干脆用宿命论来宽慰自己,而且此宿命论,还是终极辩证意义上的广义宿命论,就如同“维度空间”里的十一维空间一样——一切的一切皆是命!

但是综合分析发现,这种终极思维始终带有消极色彩,不仅不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还违背了现实生活矛盾的实际,所以最终还是需要摈弃的。

简单点动力可分为主动动力与被动动力,假若缺乏主动动力那么就依靠被动动力——从宏观角度而言,实际上这个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在做被动运动,并不存在主动这一说法,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被动的世界。

在大被动的基础上,如果说大学之前是被动成长的话,那么大学开始后几乎就只剩下主动成长了。所以如何必然产生一个既具有极强能动作用,又符合被需求者所需求的意识,目前依然是世界之迷。

说得通俗易懂点就是,如何必然产生一个既具有极强动力,又符合欲求者良心的欲望,这是一个人一生所要找寻的东西。

从可知论的角度分析,当格尽世间万物万事时应该会找到一条必然关系。但就现在的科学而言还为时尚早。

居然优质的欲望不能被动产生,那么只能主动去寻找,而寻找的最好方法就是格物致知而后正心诚意。

按照这个思路,梁晓诺为格物而格物想要和专业知识发生摩擦效应,以期培养出兴趣。然而也许是摩擦程度不够深,或者是时间不够长,反正兴趣的火花没碰撞出,脾气倒是碰撞出了不少。

有时候可选项太多了,也未必事件好事,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事物的多样性被扩大化,其所产生的问题自然也就多样化。虽然这些多样性的事物百花齐放都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但辩证来看其同时也失去了诱惑力。

梁晓诺虽然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但由于缺乏可具体化的具有持续性动力的欲望,所以只能寻找各种能够激发出动力的短暂性矛盾,来捉襟见肘地应付着进行。

反观情爱方面,他抹去其他选项,只留下林诗语一个,反倒觉得前路明朗了许多。

这样一条路走到黑,消除了枝节横生的问题,剩下的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一般而言,如果一道菜吃起来让人感觉不爽的话,那么没有理由再继续吃下去。然而生活这道菜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权,有时候即使难吃得要命,也不得不咬牙继续吃下去。

梁晓诺苦啃那些磨人意志的专业知识,啃到快要歇斯底里,但囿于种种客观因素——比如精力有限、风险太大等等——而不能多管齐下神农尝百草或者直接换道菜;只能继续苦啃报希望于未来发生某种奇迹般的质变。

因为按照“当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时,同时也为你打开一扇窗”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这样想——即使与欲望不能一见钟情,那么还有日久生情的可能。

所以梁晓诺再接再厉地苦学专业知识,想以这种“日久生情”的方式凝结出一个优质的欲望,来驱动自己高效、长远地走下去。

周日这天早上,梁晓诺依然如故早早便来到图书馆挖掘欲望。他自学的兴致刚织密时,接到聂飞的电话,说班群里通知九点到学院楼报告厅参加讲座,问梁晓诺要不要去。

聂飞还说这次是班主任硬性要求,全班学生都得去参加,到时班主任会在场打考勤。

梁晓诺本来就对讲座不感兴趣,这次又是仓促通知九点开始,现在都八点五十了,打算不去参座的。但听到这次是班主任下令,便不得不投笔火速奔赴讲座现场,毕竟从某方面来讲他还是个令行禁止的好学生、好公民。

这次讲座实际上是一个科研报告会,来由是因为学校和一个国际上的科研机构有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规定这个科研机构需要按时按量到学校做科研新突破的报告,因此便有了这次讲座。

一开始,负责本次讲座的学校领导,觉得这怎么说也是国际组织,有头有脸;科研的内容又是国际前沿,加上南翕大学好歹也是个重本大学的事实——虽不是什么凤头学校,但也不是凤尾,在读的好歹也都是些有头有脑的高智商群体。校领导暗想只要把消息放出去,现场无论如何也会高朋满座。

不料南翕大学的师生都是一帮子只崇敬科学,而并不崇爱科学的狐狸,加之这次科研报告的内容也冷僻得鲜为人知,所以离开场还有半个钟头的时候,到场的人只有十几个领导,和几十个忠爱科学的人。而这些人加起来,也不到座位数量的三分之一。

责任领导见此暗中着急,一则担心报告人因此心寒,二则学校也丢不起这个脸;便下决定拉学生来捧场。

由于是临时突发性,加大宣传力度这对策已经失效,只能开启紧急模式强制性拉学生来,但又担心拉来的群演太多,反让别人起疑,便决定抽几个班级的学生。

因为是强制性,所以抽自然要抽和本次报告内容牵涉最多的学院班级。梁晓诺的班级专业和其最为亲近便在劫难逃被列在抽选之列,其他网络工程班、软件工程班也厄运难逃通通被拉去充数。

最后得力于班干部的危言耸听大家都跑去给学校撑脸,不消半小时报告厅便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