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会问问题的家长吗

很多家长,往往自认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肯定会毫无压力、得心应手。实际却是:教了便忘,教三次,忘三次,这就是我们早期常见的“无意义教育”。有一些家长仅仅让孩子记住知识,并以为记住了知识便是赢在起跑线上。然而,单纯教知识就是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孩子并没有找到自主探索的乐趣,没有获得自主收获的成就,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总之一句话,孩子没有通过你的教育获得能力。因此,我经常在亲子教育讲座中,给家长们讲:在孩子0~6岁的成长积蓄期时,要对孩子进行9大能力的培养,培养的方式主要是采取亲子游戏与亲子阅读等互动形式。“少教多问”是一种高效的亲子沟通形式,这种模式对于提升孩子的思维水平与表达能力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以亲子阅读为例,传统的方法是照着书给孩子讲故事,而科学的育儿方法则是:先问几个问题,吸引并启发孩子思考——“你最喜欢这一页当中的哪个小动物呢?”“你看看这个小动物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呢?”你会发现孩子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因为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角色,而对整本书的阅读产生兴趣。我把孩子感兴趣的点称作“兴趣源”,兴趣源就是我们教育的起点与最重要的教育资源。简单来说,学会问,就是学会了教育。

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之前,还有一项必做的准备工作,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学习本身,那就是对于学习者的全面了解。我在2007年的心理月刊《拥抱》中写过一篇文章《先了解孩子,再教育孩子;先改变自己,再改变孩子》,文中强调了一个心理学的重要理念:了解你自己,会获得幸福,设置自我概念,会获得成功。因此,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要首先充分了解自己,而教育者还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当然你可以用一个现在比较时髦的词——“学情分析”来概括,我觉得基础教育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如何了解学习者呢?我曾不厌其烦地回答过至少10位提同样问题的家长——观察与问询。说到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游戏故事——“大记者与小明星”。

我很喜欢角色扮演,我的女儿千慧也特别喜欢,我们曾经扮演过一对对相对角色,如教师与学生、卖家与顾客、医生与病人……让人惊诧的是,我扮演的一直都是“受方”,即学生、顾客及病人。女儿是摩羯座,所以她很愿意扮演主动承担责任的“女汉子”。作为一个亲子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应该实现对于孩子的密集提问,从而了解孩子的现状,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源与潜能,然后在每年同一时间进行重复操作,再将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出孩子的兴趣发展曲线。一天,我忽然想到明星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情形,便有了灵感,通过表演一段采访的形式,对女儿进行密集提问,从而自然地了解到孩子的信息。

正如戈夫曼的拟剧论所言,我们要在后台做好准备,在前台去扮演我们想要扮演的那个角色。我左手捧着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右手紧握一根签字笔,头部微微上扬,摆出一副追随者的姿态——再看看另外一边,千慧穿着公主裙,戴着儿童墨镜,仰着头坐在沙发上,一副来者不拒、胸有成竹的模样。我模仿记者的样子,做好开场白,以求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您好,千慧,非常荣幸采访您,我是娱乐头条的记者,我可以向您提问几个问题吗?”问完之后,千慧看了我一眼,故作慷慨地说道:“好吧,你问吧!”

在采访中,我向千慧询问了其姓名、性别、年龄、家庭成员等基本情况,这些问题较为简单,恰好作为预热;接下来,我问了她一些个人生活兴趣的问题,包括她最喜欢的蔬菜、最喜欢的水果、最喜欢的朋友、最喜欢的衣服、最喜欢的图书、最喜欢的颜色……当听到她斩钉截铁的答案时,我才发现我对她知之甚少。当听到她说出两个我似乎没听说过的新的男性朋友的名字时,我感到有一丝紧张。我认真地记录着,准备等妈妈、爷爷、奶奶回来之后,向他们提问,检验一下他们对于孩子的了解。

在所有的问题当中,有一道题目比较特别,是每一位明星几乎都会遇到的问题——最喜欢身体的哪个部位?当千慧说出答案之后,我大跌眼镜,让我猜10次也不一定猜得到她说出的答案。下午,妈妈、爷爷和奶奶陆续回到家中,我召集大家坐好,开展了一场成人间的知识竞赛,我扮演了主持人,而千慧则扮演了最终公布答案的“专家”。我问了几道题,没有一位选手可以全部答对。尤其是问道“最喜欢身体的哪个部位”时,爷爷说眼睛,奶奶说眉毛,妈妈说嘴巴,我说手……究竟谁的对,还得问专家!这个时候,4个大人的4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千慧,千慧皱了一下自己的眉毛,认真地纠正道:“都不对,我最喜欢的部位是我的肚子!”话音未落,我们哄堂大笑。大笑之后,家人们也开始反思自己对于孩子的了解远不及对于知识的了解。作为新手爸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全面信息。我突然想起来,千慧在晚上的时候,总希望妈妈能够抚摸着她的肚子哄她睡觉,所以肚子对于她来说意义非凡。

提问孩子,敢于接受孩子的不同答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孩子指导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