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父爱如山亲情错失

在这一年的春节过后,由于潘志鸿和杨梦婷回家探亲的事不断地被人闲讲,便致使潘耀辉和何小红慢慢地变得了沉默、压抑和难受起来了,慢慢地,潘耀辉总觉得自己的右腹部有些不舒服,在隐隐地作痛,但是,这却没有引起他和家人的重视,都认为这是由于精神不爽神经痛所致,他便照常还是默默地忍痛在坚持着劳作。

随后,在上级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当地更凝聚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以及财力和物力来大兴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以及大搞其他的公共设施建设。

此时,当地的人们起早摸黑,以十足的干劲又完善和新修拓展了龙江水库下游的江东、江西两条水利的灌溉水网,此两条灌溉水渠下的原来的荒地、山地便纷纷地被人们开垦成了梯田,成了可以种作的耕地了。

因此,在此时,当地各个村的耕地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耕地的质量和种作条件也逐步地得到了改善,粮食作物的亩产和总体收成也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在交通方面,上级与当地人合力又拓长了龙城公路,一条连接龙头镇、跨过西湾溪、经过潘家村村边、向南蜿蜒翻过狮子山、然后通到山外连接至省城的另一条公路也被建成了,另外,还修建了每个乡、每个村的联通到龙头镇的泥面乡路,尽管当时的这些泥面乡路不一定能通车,但也是形成了乡间的路网,这便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出行。

更加喜人的是,各乡又集中了人力和物力,开始修建各自的小学、大队部的办公用房以及供销社和卫生所等公共基础设施。

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便使当地农村的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那也是蒸蒸日上,因而,人们那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其参加生产和建设的热情那是空前的高涨。

因此,那随众忙碌的潘耀辉便更没有去关爱自己的身体了,他每天都默默地忍痛在坚持着劳作。

就这样,在忙碌中,那时间便过去了近两年了。

至这一年的年中,受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潘家人跟人们一样,生活那是异常的艰难。

此时,潘耀辉写信给儿子潘志鸿,想跟他交流倾诉一下家里的情况。

但是,信寄出后,却如石沉大海一般,那远在上海的儿子潘志鸿不但没有寄钱回来,他就连信也没有写回来,两地远隔几千公里,音信也两茫茫。

了解不到儿子在上海的情况,彼此没有消息,在物质和思想的双重空虚和打压下,潘耀辉与何小红的精神状态便更加的压抑了。

这样,那潘耀辉右腹部的疼痛便也加多和加剧了,起初,潘耀辉以为自己是缺食引起的营养不良神经痛,他便与大多数人一样,能熬就熬,并没有去医院就医。

后来,慢慢地,潘耀辉出现了水肿的症状,下肢开始浮肿了,腹部也开始肿胀了,他经常要以硬物顶着右腹部才感舒服,晚上也才可以睡觉,他甚是难熬了。

最终,在何小红和曾淑萍的催促下,他才在何小红的陪同下到龙头卫生院去检查就医。

“肝硬化晚期了!”在经过医生细致的检查诊断后,医生对何小红说道。

时年所说的肝硬化就是肝癌呀!那潘耀辉是患肝癌晚期了呀!

唉!这真是犹如晴天霹雳啊!

当医生把病情以及将来可能的发展状态和后果告诉潘耀辉和何小红后,那何小红在震惊后便哭成了泪人了,而潘耀辉却是十分的淡定,他便与医生就该病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和了解,当他知道自己的病情以后,他便知道自己的病难以治愈、甚至是时日不多了,他也知道必须要珍惜过好在世的时光了。

因此,潘耀辉在突然间竟恢复了平生开朗、通情达理的本性,在大病面前,他便突然看开想通释然了,其实,本来他就是乐观积极的一个人,虽是一个木匠师,但却文质彬彬,此时他便对生老病死苦表现出了达观豁然的态度了。

最后,按当时的医疗水平,潘耀辉便遵医嘱选择了用中医的方法来进行保守的控制治疗,好在当时的医药费用是十分十分的低廉的。

从此,潘耀辉便天天都要煲药喝,他简直就成了一个药罐埕子一样了。

从此,为了预防传染,潘耀辉便提出与何小红分床睡,家里也开始分碗分菜了。

此时的潘家村已经成了潘家村生产队了,生产队实行了工分制,设有队长、记工员、财务和公物保管员等人员,以负责生产队的队务和生产的管理工作。

所以,何小红与曾淑萍每天照样跟随大伙出勤耕作,以赚取工分,以期盼在作物收成时能有分成,而潘耀辉则自己留在了家里在养病吃药打理家务。

至1959年的年底,潘耀辉终于接到了潘志鸿的来信了,潘志鸿的来信让潘耀辉和何小红既喜又悲。

喜的是,潘志鸿告诉父母,他已经做了父亲了,潘耀辉和何小红已经做了爷爷和奶奶了,杨梦婷在两个月前顺产生了一个女孩,已取名叫潘碧滢,小孩很可爱,母女也平安。

看着信,潘耀辉和何小红确实是万分的高兴,因为潘家终于有后代了,在新社会里,生男生女都一样了,况且那杨梦婷才是头一胎,接着生的机会还大把呢,想到此,那病中的潘耀辉突然便精神振作了起来,潘耀辉和何小红的心头是喜滋滋的。

然而,在再接着往下看的时候,潘耀辉和何小红的心情却又忽然变得了沉重和忧伤了起来了。

原来,杨梦婷的教授父亲在此前因故独自投到了黄浦江里自尽了,在杨梦婷的教授父亲投江死后,她的母亲因忧郁恐惧等原因又得了抑郁症,变得了痴痴呆呆了,而当今的城里也在实行严格的定量按票供给制度……因此,家里的日子也是艰难难过。

在信尾,潘志鸿叮嘱父母要保重身体、共度难关,他呢因为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小孩,所以可能会比较少写信了……

其实,潘志鸿的这封信是对父母潘耀辉和何小红撒谎了。

其实际的情况是,杨梦婷在生潘碧滢时不是顺产。

杨梦婷在怀上潘碧滢时就已被医生诊断出她患有严重的妇科肿瘤疾病,医生建议她不宜怀孕生育。

但是,杨梦婷却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经过了艰难的保胎后才在手术的情况下生了潘碧滢,在手术生产时,为了保存性命,杨梦婷便被割掉了一个器官、丧失了生育功能,这还是得益于是在上海,才具有这样的医疗条件。

因此,杨梦婷在生了潘碧滢后,她的性格便变得了十分的孤僻偏激而又任性,也因此,在后来,潘志鸿和杨梦婷毕生就只有潘碧滢一个独生女儿,同时,他的家庭生活也变得了十分的不尽人意。

所有的这些,潘志鸿都没有真实地把它告诉潘耀辉和何小红,一方面,他知道自己是三代单传要绝代了,他清楚两位老人那要抱孙子传宗接代的古老思想,另一方面,他也怕老人伤心和担心,再一方面,潘志鸿也死要面子,他不想家乡的人知道和闲话他在上海的情况,更怕影响到父母在老家的面子。

特别的是,在当时以及在以后好长的一段时间里,家乡的人除了潘志光外都不知道潘志鸿的具体情况,潘志光虽然知道,但他却守口如瓶不对任何人讲,以致后来呀,直到在几十年以后,在潘志鸿去世时,当年老的曾淑萍去上海奔丧见潘志鸿最后一面时,那潘碧滢才把潘志鸿在临终时告诉她的情况转告给姑姑曾淑萍听,曾淑萍才知道了这些被尘封了几十年的事情的真相,因而,那曾淑萍才感到了无限的唏嘘。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敬请关注我后面的讲述。

好了,后话暂且休叙,咱话归现时之故事吧。

且说潘耀辉和何小红在看了潘志鸿的信、在了解了情况后,有喜又有忧,当晚,潘耀辉便提笔向潘志鸿回信,经思虑再三,潘耀辉也没有把家里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潘志鸿,他只说家里收信后全家人都十分高兴并一切安好,他叮嘱潘志鸿,要潘志鸿和杨梦婷带好潘碧滢,盼望小孙女能乖乖快高长大,要潘志鸿和杨梦婷好好工作、并处理好家庭事务,尽量开解岳母的思想负担,凡事都要想开一点,以去度过难关……

你看,这对父子,你没有对我讲实情、我也没有对你讲实话。

以致,就酿成了此后的不可挽回的亲情错失了。

在了解了潘志鸿在上海的一些情况后,那潘耀辉和何小红的心情便似乎好多了。

然而,当时间来到了1960年的时候,在龙头镇地区,却突然发生了严重的水稻的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它严重破坏了水稻的生长抽穗结实和收成,便致使粮食歉收,甚至是绝收,这便使当地人的生活十分的困难。

而幸运的是,此时的潘家便又是得到了曾家的接济了。

因为在九年前,在曾淑萍的生父曾招宝死后,他编制的竹虾笼并没有全部被卖光,还剩有七、八十个一直都留在了家里,时年曾家有两座房子,有大把的地方可以用来放置这些杂物,在这八、九年来,曾永旺在有空时,他就会用这些竹虾笼到西湾溪里去捕虾。

当时,尽管地面上的虫灾肆虐,但龙江水域却是山清水秀、毫无污染,那鱼虾便还是特别的多,而且有渔网工具会抓鱼虾的人也不多,这样,那曾永旺就恰好派上了用场了,他就解决了家里人的充饥的大问题了。

时年,曾永旺已娶了邻村张家寨的张红荷为妻,并生了儿子曾建光了,曾建光也已是一岁多了,正是嗷嗷待哺的时候,曾永旺便刚好就用这些虾笼捕虾来给家人充饥,说是充饥,这其实是很好的河鲜营养品了。

因为曾永旺白天也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同时也怕别人偷,所以,他往往是在晚上天黑后才把装了蚯蚓饵料的虾笼分散沉装到十余里长的河里,然后又在第二天天亮前收回,由于曾招宝做的这些虾笼都有大、中、小三个诱口,因而,那收成便是特别的好,七、八十个竹虾笼里每天都能收成三、五斤大大小小的鲜虾,有时还有白鳗、鲶鱼和塘鲺等无鳞鱼。

为了防止被偷,曾永旺几乎都是低调的在悄悄地捕虾、在悄悄地收获,他也让王细花、张红荷和儿子等家人在悄悄地享用,同时,他也悄悄地拿些给曾永兴、曾淑萍以及张红荷的娘家等三家人分享。

以致,曾淑萍便会应约隔二差三的跑到曾家寮去,从二哥曾永旺那里拿些鱼虾回来与养父养母享用,所以,在那个时期,曾淑萍与何小红虽是忍饥受饿,但却都未发生水肿等极端的现象。

曾淑萍与何小红在吃了鱼虾后,其身体状态都很好,但是,那潘耀辉却不一样了。

不知是不是患肝癌的人不适宜吃鱼腥,也不知是不是按当地人的说法,说虾有毒并且有湿气不宜多吃,又或者不知是不是还有其他别的原因,在吃了一段时间的鱼虾后,慢慢地,那潘耀辉的肚子便肿胀得越来越厉害了,他的脸色也越来的越蜡黄了。

至当年的7月份时,潘耀辉突然开始腹积水了,他便开始行动不便了,更开始在承受那锥心难忍的疼痛了,病魔便折磨得潘耀辉难受和难熬。

又一段时间后,那喝下去的中药起不到了作用,那潘耀辉便是奄奄一息了。

其实,那潘耀辉应该是肝癌细胞扩散了,所以,那潘耀辉的时日似乎已是无多了。

潘耀文、潘耀华和其他的乡亲们都来看望他,见此情景后,人们都在暗暗地摇头,都纷纷地主张要让潘志鸿尽早回来,人们的内心都在传递出了一种传统的要求叫做:养儿送终。

因为潘耀辉只有潘志鸿一个儿子,一是要让潘志鸿能见上潘耀辉的最后一面,二是要让潘志鸿回来为潘耀辉尽孝送终。

但是,那奄奄一息的潘耀辉却不同意,他在用微弱的声音叮嘱大家:别麻烦打搅我的儿子潘志鸿,特殊时期,他在上海的生活也不容易啊……

一个临死的父亲,心里想的和想做的却都还是在为了自己的儿子,这也许就是如山的父爱!

又在过了几天之后,潘耀辉便进入了昏迷状态了,他似乎是进入了弥留之际了。

此时,那作为女人的何小红和曾淑萍几乎都是六神无主,她俩只在悲恸地哭泣着……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续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