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遗失的壁画

大英博物馆

“目前,大英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的藏品大约有 5 万件。整个博物馆有 56000 平方米,连地上带地下共有 8 层,100 多个展厅被分为了中东馆、埃及馆、希腊罗马等 10 个展馆,绝大多数展厅位于主层和上层。”

“大家现在来到的62 号和 63 号展厅,这里盛放是镇馆之宝—埃及木乃伊,许多游客进入博物馆后的参观首选,不仅数量远超过埃及的博物馆,而且种类丰富,除了成人的木乃伊外,还有儿童和猫的木乃伊。”

“现在看到的是《亚尼的死者之书》,是距今 3200 年前在草纸上的画。这幅画作为陪葬品放在亚尼的墓中,用长达六十章的篇幅,描绘死者在来世获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约定事项。堪称为古埃及美术中极致的作品,是古埃及生死观的明白表现。”

“大家跟着进入4 号展厅,即将看到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也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石碑制作于公元前 196 年,碑上刻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书和古希腊文三种文字书写的时任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的诏书。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

“两千年前就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宝石玻璃器皿—古罗马时代的宝石玻璃器皿,70 号展厅劫后余生的波特兰花瓶绝对不容错过。”

“你能想象在吗?这位蜷缩在50 号展厅中的‘林道人’,可能是英国最老的公民之一了,他证明2000 年前英国出现了人类,就如同三峡地区发现200万年前的巫山人、云南出土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一样。”

众人恍然大悟。

“现在看到的被称之为‘神之右手’的阿拉伯铜手,大小如同真人的手掌,五指自然伸展,指关节褶皱刻画精细,尤其连同手背凸起的神经都分布的那样合理。手背上用赛伯伊语刻着古老的铭文,整个铜手是由能工巧匠以手为模使用失蜡法用铜铸成供奉给神。”

“最后我们将进入的是33 号厅-中国馆,也是国人参观大英博物馆必到之地。”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 164 万件,被世界 47 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 2.3 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 2000 件。”

“中国馆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瓷器,展厅内有超过 1700 件陶瓷器物,上自汉唐,下至明清,青花、钧瓷、唐三彩、景泰蓝按年代与产地排列,应有尽有,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它们的美丽各国游客惊叹不已、流连忘返。其中一对‘元至正十一年款JDZ窑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又称大维德花瓶(The David Vases),顶部附近的铭文表明它们的年代可以追溯到 1351 年,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青花瓷器物,被视为元代青花研究的标准器,也被BBC和大英博物馆联合评选为代表世界历史的100件物品之一。”

“这幅《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东晋顾恺之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BJ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家看到的英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

英国博物馆里的这段讲解从女导游嘴里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一部分听众先是对丰富的馆藏流露出羡慕的表情,继而想到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是从自己的祖国掠夺来的,表情变成愤怒和痛心;另外一部分随团成员好奇地打量着其他地方的馆藏,自顾自地东看西看;还有一部分看起来没什么兴趣,不时的看看表,面带不耐烦的表情,心里想的是下一站到购物街上去血拼时的购物清单……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厅内却展出的很少。在中央墙上这幅几十平方米略显残破、酷似“敦煌壁画”的彩像,为运输而来的割痕清晰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菩萨的雍容华贵。

壁画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而细腻;人物形象端庄、面貌丰润;体态丰满文雅、肤色自然。

三位菩萨的衣带飘然若飞,其仙姿犹如正从云端里徐徐降落到人们眼前。

壁画下面的文字显示:壁画来自中国河北行唐磁沟村清凉寺,由五台山僧人创作,始绘于1424年,完工于1468年。这三位菩萨从左到右依次为……

人群中一个卷曲头发的小孩,眯着眼睛,开心得嘴角露出了酒窝,指着墙壁,对女导游叫到:“阿姨、阿姨,这是熊大、熊二和光头强啊!”

孩子的妈妈揪了揪孩子的袖口,对孩子斥责道:“这孩子,净瞎说,这里哪有光头强啊……”

东张西望的人员突然安静下来,视线都转到了墙壁上,女导游抬起头转向壁画,一脸惊愕。

以往熟悉的敦煌壁画位置,竟然真的贴着三张动画片主角的面具。

刺耳的警报声响彻在人头攒动的博物馆里,大厅内放置在每个楼层四角的喇叭内传来一阵广播声:

“Emergency situation, everyone calm down, stand on your own seat until alarm release!”

“Emergency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