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 神秘的符号1

广德寺依山而建,而罗汉堂下方的地道恰好就连接着后山。

罗警官掏出手电,照了照甬道的四壁,发现过了前面石碑之后,甬道顶上镌刻着无数佛教中的万字符,像天上照耀着的繁星一般,装点着这段路程,整齐排列的布局又像是指路明灯一般,一直延伸到甬道的尽头。

程教授听到身后没了动静,转过头来,看到罗胖子呆呆的仰着头盯着上方。

“老程,你看,这怎么会有这个符号啊!”罗胖子问道:“在寺院里倒是很常见,这个符号到底代表了什么意义啊?”

程教授回答道:“万字符代表的东西很多,可能大家熟知的是**的旗帜-左旋的(“*”),其实是**借用了佛教中的符号,早在**出现以前,万字符已经作为吉祥的象征存在了几千年。”

接触过佛教的人们应该熟悉“卍”字符,在经文、佛祖的胸前、经幡的装饰边沿、寺院的房梁建筑上都大量存在,“卍”字(英文为swastika)在梵文中作Srivatsa,音译为“室利踞蹉洛刹那”,旧译为“吉祥海云相”,意为“吉祥之所集”。

在中国,到了姚秦和唐朝时期,两位震铄古今、传奇的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和玄奘将这个符号都译为了“德”字,取万德庄严之意,强调佛的功德无量,才有了中国汉字的意义,而后盛唐-后周时期的武则天又丰富了这个符号的含义:“谓吉祥万德所集也。”

万字符号的写法历来有左向“卍”和右向的“*”两种。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

程教授望着熟悉的万字符,思绪飘回了课堂上......

程教授首先放入的是一张幻灯片,一张整个银河系的俯视图。对这张图大家都已很熟悉,除了感叹宇宙的浩瀚无边、人类的渺小之外,似乎没有引起课堂学生们的更多兴趣。

程教授轻轻地咳了一声,缓缓道:“我们身处盘状的银河系中,银盘直径可达十几万光年,银盘厚度也有两千光年。迄今为止,目前的技术条件人类还无法拍摄到银河系的全貌照片,但是天文学家根据大量的真实观测数据,通过计算机合成出银河系全貌照片,俯瞰我们这个世界所处的整个银河系,银盘就像两条围绕圆心盘旋而出的巨大光带,银盘的旋转方向恰好就是右旋的。”

随后程教授切换到下一张图片,图片中银河系悬臂和佛教中的“卍”字符各占了一半空间,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

“‘卍’字符似乎象征着我们这个银河系,并且是顺时针的旋转的银河系!似乎是地外高级文明第一次到访地球,真正见到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全貌,顺便带来的一个礼物-一副银河系的抽象画,因为在这个符号诞生之前,人类当时还没有能力知道银河系的全貌。”

讲到这里,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致,全神贯注地竖起耳朵聆听程教授的讲解,认真地注视着图片中的每一个细节。

“如果说前面图片中是一种巧合的话,那在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发现的这个符号就像铁一般的证据。”

“万字符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万字符几千年来一直在流传着,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各个民族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它象征着吉祥和神的保护,也代表生命以及四季的交替。”

在世界各地的古代遗址中都发现了“卍”字符的踪迹。在古代的克里特和特洛伊、斯堪的那维亚、苏格兰、爱尔兰、美洲的印第安土着、南美洲的玛雅文明、阿拉伯、美索不达米亚、罗马和早期的基督教、拜占庭文化、古印度以及中国、埃及等等都有发现,“卍”字符出现之广,已经被视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来研究。

在中国,“卍”形符号的出现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现在知道最早的“卍”字符出现于距今约9000年前的彭头山文化。

程教授开始给学生们展示世界各地出现的带有“卍”字符的文物:

程教授打开一张图片:是一个年代久远的陶器,他用激光笔指向陶器下面标注的时间:距今约7400年前;发现地址:湖南高庙遗址。

唰的一声,图片切换到一个以鸟喙为象征的四鸟呈“卍”字形中心的陶盘,时间:距今6900年前;发现地址:河姆渡文化遗址。

唰的一声,图片切换到新的一张,由三张放置在一起图片组成:左边是一个陶器,下注时间:距今4000年左右,发现地址: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遗址;中间还是一个陶器,下注时间:距今4800年左右,发现地址:广东石峡文化遗址;右边是一件大口深腹罐,时间:距今4870年左右,发现地址:NMG小河沿文化遗址。

三个陶器上面都可以看到清晰的卍字纹。

程教授接着展示了其它地方的考古发现:辽宁AHQ石棚山墓地出土绘有“卍”形符号的小河沿文化陶器;内蒙WLTHQ卜尔罕图山的岩画上的“卍”形符号;XJ沙雅出土的汉魏时代的人工蚀花石珠上的“卍”形符号。

唰的一声,图片再次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