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离开,梅儿很伤心。他是最疼梅儿的亲人,也是梅儿最舍不得的亲人。尽管爸爸在很多人眼里是比较不受欢迎,那是因为他的表面现象影响了他。其实,爸爸的骨子里也是极具清廉的类型,善恶分明,看不惯这些世间的纷纷扰扰,尤其是那些装腔作势的小人行为。
但是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满腔的怒气无处诉说。梅儿能看到他在生活中的无助,能看得懂一些各种形象的人物在爸爸面前的出现,知道爸爸为什么借酒浇愁,却依然如故。
不管怎么说,梅儿对爸爸的爱是没有人可以代替的,也是永恒的。即便爸爸离开了她的视线,离开了她的生活,可在她的心里,永远的存在。梅儿也一直认为爸爸就在她的身边,与她分享着一切。
只是,失去爸爸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熟悉的人群。梅儿的同学们也为她感到伤心。更令人伤感的是,梅儿又遇上买校服,妈妈根本没有办法帮他们付清校服的钱。同学们知道了梅儿的家庭情况,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用他们的零花钱凑出了梅儿的校服费用。胜儿也一样,在同学们的友好帮助下,他们姐弟俩的校服是顺利拿到了。
这次的校服事件中,也让梅儿结交了一位特别的好朋友。她是镇上的女孩,学习属于中上,是班里的卫生委员,有些文文弱弱,是个典型的邻家女孩。
就是她,在校服费用捐助的过程中,一次两次的捐出她的零花钱。虽说镇上的孩子零花钱都比较多,但是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特别慷慨,愿意为了凑数而省一次再省一次的。梅儿知道大家对自己的好,也知道当时那位又漂亮又善良的班主任为她付出的点滴。她可以很坚强的告诉自己:我很温暖,爸爸也在看着自己呢。
也许在学习上,梅儿和弟弟,姐姐能尝试着坚强的过着,然而离开校园的生活,就真的艰辛更多了。
妈妈为了三个娃的学费,不得不得到外地打工,为了能多省一点钱,梅儿的妈妈只能给梅儿写信,让她照顾好弟弟,注意身体。
而此时,爸爸刚离开不久,大伙就在梅儿的面前说三道四:有的告诉梅儿,你的妈妈早晚是要嫁人去了,好好读书也没用,不如跟着妈妈去打工吧;有的更直接,说梅儿的妈妈早就有人了,就等着梅儿的爸爸死了,好在一起……一些风言风语让梅儿很难静心。
毕竟那么小的娃,对人情世故一无所知,在她的脑海里,她觉得只要认真读书才是对妈妈最好的回报,才对得起不愿那么早离开他们的爸爸。
没有了爸爸,妈妈又离得那么远,梅儿三个只好让奶奶稍微照顾一些。每个周末,梅儿和弟弟,姐姐走过那条弯曲又陡峭的山路回家,在家里把一周的脏衣服换一套,那是前一周洗好挂在家里的,然后洗干净这些脏衣服,晾在家里。虽说没有了爸爸,爷爷奶奶还是在的,可是爷爷奶奶并不疼自己的孙子,更不用说梅儿了。
基本是梅儿他们自己解决生活,自己很有规律的回来过周末,做作业,然后装好米,炒好菜,带着弟弟在周日下午就出发。
社会是在进步,村里的娃也渐渐减少了步行的人数,更多的是到另外一个村庄去坐客车上学了。但是梅儿他们没有。
一周又一周,一季又一季,他们和时间赛跑,他们看着山路上的季节变化。
春暖花开的季节,他们会在路上采花,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紫色的杜鹃花,还有很多颜色鲜艳的花儿,与各种鸟声相伴,他们会赛跑。
炎热的夏季,他们会躲到树阴下乘一会儿凉,会喝路边的山泉水,很甜;金黄的秋季,他们在不耽误很多时间的情况下,赏风景,摘野果,火红的野山楂是甜甜的,绿色的山楂是酸的,又绿又小的山楂是苦的。还有野生猕猴桃,到了季节才采摘,那是很甜,很香的果实。还有很多野草莓,覆盆子,野生的葡萄,一些不知名,但是梅儿知道可以食用的野果。路边的山上,什么果子都有。
冬季是最怕的,因为冷,总会把梅儿他们冻坏了耳朵,还有脚后跟的冻疮,走得发热的时候就很痒。可是冬天也好玩,一路上的霜冻,风景也是独特。山顶的路边是冰冻,溪水不再是哗啦啦,而是很轻微的声音,溪边有冰块,路边的岩石上,有很长很大的冰柱,那是平时的滴水所致,梅儿他们会每人拿上一根当武器,假装八路军打敌人,假装扛着机关枪打侵略者,有时也会在嘴里含上一口冰块解渴。硬装素裹的山呀,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渐渐远离,到了镇上,就又是普通的冬天了。
上学的路上,不寂寞,没有纷争,四季欢乐多,无烦恼。尽管每人背着自己一周的口粮,有些沉重,可是朝向目的,走着走着就到了。
梅儿不羡慕客车,她愿意带着弟弟和其他几个伙伴一起步行。梅儿的妈妈也是没有放弃这个家。三十几岁的女人,还是需要爱人呵护的女人,却要承担抚养三个孩子的重担,接受外界的冷嘲热讽。
奶奶说她要去嫁人的,村里的妇人觉得她肯定会抛弃孩子跟人跑了,梅儿都担心妈妈会坚持不了这样的生活。但是,梅儿的妈妈没有让所有人的“期望”得以实现。她辛苦的打工,耐得住寂寞,一心只想为孩子们的读书操心。
爸爸离开一年了,姐姐不喜欢读书,初中毕业了就跟随妈妈去打工。家里的负担少了一点。十五六岁的姐姐就跟在妈妈的身边一起打工挣钱,帮妈妈分担负担。
紧接着,村里的移民也陆续开始。有钱一些的人家,等拿到地基了,便出去盖房子,钱不多的人家,就自己一边赚钱一边去盖房子。
村里有几年养香菇很兴旺,那时爸爸还在,假期里的梅儿还被派去当劳工,帮家里还工日。村里的一些活,都是大家相互帮忙,彼此算工日。
其实,梅儿一家现在住的也是刚盖好不久的房子,离村子的大群体比较远,他们是住在村口,最近的邻居就是忠儿一家。只是和忠儿家有太大差距,这样的邻居也是可想而知了。
梅儿家爸爸妈妈盖房子,除了亲戚的帮忙,更多的还是村里每家每户的换工,就是每个人家需要帮忙,就可以请村里的劳动力帮忙,等对方有需要时可以帮忙,也可以付工钱。梅儿家的房子,基本都是人家那里赊的工日,还是靠换工为主。
当时,村里的很多人家都从邻村学来养香菇的技术,整个村,除了几乎人口少的,其余的都加入了养香菇的队伍。
这时,需要帮忙的比较多,梅儿年纪尚小,但是能干,村里的大人都愿意让她帮忙,更愿意让她抵消家里以前欠的一些工日,不过是两天换一天。工作也不轻,但是能这样做,已经很开心了。
梅儿的爸爸妈妈有些心疼,不过还是让梅儿去帮忙还工日。梅儿觉得自己能帮家里的忙,自然是很愿意。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新房子才盖好不久,遇上了移民政策,还有梅儿爸爸的病魔,让大家都再次跌入了谷底。
当然,从乐观的角度,梅儿爸爸至少也给孩子留下了一个避风港,甚至是给自己的父母留下了一个结实的窝。因为后来,爷爷奶奶基本也是住在新建的房子,即便他们在盖新房时也没有插手帮忙什么,这房子还是让他们住的比较多。梅儿爸爸离去后,爷爷奶奶名义上是照顾孙子孙子女吧。
幸好,一切困难都在悄悄的减弱。梅儿和弟弟两个人的学习依然能稳住在良好的情况。妈妈和姐姐拼命的赚钱,把爸爸看病的钱一点点的还上。梅儿的妈妈不仅没有抛弃梅儿他们,还很坚强的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债务。
当时不相信梅儿妈妈的人,也对她另眼相看。村里的妇人也开始改变了她们的看法,开始夸奖梅儿很懂事,学习很不错,说梅儿带着弟弟这么自觉,真是个好姑娘。
这些夸奖,不会迷糊梅儿的心智。她在学校认真学习,对于学校里遇到的种种,都是乐观对待。她知道自己是多余的,多余到连接济贫困生的名额都要被歧视。
她深深地记得那回,学校有几个被接济的名额,班主任老师很用心,为她争取到一个阿姨愿意接济她读书到大学毕业。可她的悲惨也是很可笑,当她拿到第一次救济的钱,在回答阿姨的问题时,把喜剧秒变悲剧。
梅儿告诉阿姨,家里有兄妹三人。这是个秘密,老师忘记和她说,可以说只有兄妹二人,因为姐姐已经不读书了,可以考虑不存在。结果,手中还没有暖和的钱被收回了,原因是梅儿不是正常的孩子,是超生的娃,不可以接济。老师表示抱歉。梅儿一脸的不解。有些村里人知道这事,又是嘲笑了一下,说梅儿真是多余的,连接济的人都嫌弃。
当老师把这个消息告诉梅儿妈妈时,妈妈并没有埋怨梅儿。她和老师说,希望你能宽容一些,学费在期末结束会和学校结清,其余的就不为难老师了,知道每个老师对梅儿都已经很好。
梅儿的妈妈也是故作坚强,其实她真的很不容易。初中三年,几乎班主任是哪个都不熟悉,有重要事情都是电话交流几分钟而已。
时钟的滴答是不会随人间的点滴而暂停。梅儿和弟弟就这样过着单调的学习生活,不改变初心,读书为高。不管同学间那些学坏的孩子有多少,不爱学习的孩子去干了哪些坏事,他们不变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