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觉察生命的意义,挑战虚妄的恐惧

看过很多西方修行书,西方的文学宗旨习惯于讲述爱。

这样的表达会给我一种错觉,就好像每个写书的作者身边只有爱,除了爱没有别的东西。

若是站在绝大部分读者的视角来看,读者其实根本不懂什么是爱。

书中的爱,绝非小情小爱的爱。

真的懂爱的人,不需要这些书,而需要明白什么是爱的人,恰恰看不懂什么是爱。

这便是修行途中的违和感。

人性并不熟悉爱,对人性而言,人性更熟悉痛苦。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一帆风顺,那么在正常的情况下,他可能不会产生对于人生的重大疑惑。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困难重重,从出生以来就灾难不断,那么在正常的情况下,他肯定会感到疑惑,质疑生命的真相,怀疑人生的意义。

其实快乐和痛苦,都是情绪,并没有什么不同,人也可以享受痛苦。

人们追求亲情爱情,是因为爱让自己觉得自己是活着的,这样就会有安全感与归属感。实际上自己活着就是一个事实,它并不需要证明,也不需要意义。

人生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因为没有意义,所以才精彩。但人们喜欢把人生定义为各种各样的意义,这样会显得比较有安全感。

需要安全感,是人性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很难被瓦解,人性是十分害怕孤独的。

除了安全感之外,还有时间观、空间观以及各种匪夷所思很难察觉到的观念。

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质疑的钥匙。

当人性的痛苦越来越大,钥匙就越来越吻合。

直到痛苦之至,直到痛到放弃了所有的价值。

在那个时候,这把钥匙就会打开一扇从未消失过的门,在门的背后,就是生命的真相,知道真相的人,便明白了书中所讲述的爱。

[爱就在那里,无论需不需要,它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