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幸福的两难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1]给幸福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幸福就是快乐+意义——快乐是体验当前的喜悦情绪,而意义则是对未来长期收获的努力。

人们总是倾向于把意义和快乐对立起来,认为有意义的事情通常是不快乐的,而快乐的事情通常也没有什么意义。比如很多人觉得学习和工作虽然有意义,但却很痛苦;打游戏和逛街买东西让人很开心,却没有什么意义。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过程中,人们难免在两者之间做两难的选择:要么选择放弃个人感受,忍辱负重,奔波忙碌,追求事业的成功;要么选择超凡脱俗,放弃事业追求,沉浸在自己的乐趣中,追求快乐的生活。

在竞争不太剧烈、个人诉求被压制的过去,快乐和意义还能够二选一:一些人会强迫自己干一行爱一行,他们会努力克制自己的喜好,竭尽全力地应对一些不太具有挑战的困难,把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好,虽然工作不开心,但至少可以获得一些意义感。还有一些人会忽视工作的要求,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做事,虽然工作表现一般,但也会被相对低的工作标准所容忍,工作虽未见成效,但也能获得一些短暂的快乐。

在竞争加剧、生活改善的环境下,快乐和意义两者更加“形影不离”,要么都得到,要么都得不到。

一方面,竞争的加剧,会要求人们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面对越来越有挑战的工作任务,如果没有充足的激情和才能,很难把工作做好,无法取得优秀的表现,不能获得工作带来的意义感。

另一方面,生活的改善,人们没有了生死攸关的生存压力,对内心体验的要求更高,如果长期要求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则会导致内心产生非常负面的情绪体验,感受不到快乐,这样的工作状态既不健康,也不长久,更称不上幸福。

社会加速发展导致的竞争加剧,以及生活改善带来的以人为本,这两种趋势之间的冲突,决定了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各种严峻的职场挑战。这些挑战包括选专业、求职、换工作、职业倦怠、中年危机等。如果无法妥善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就无法兼顾快乐和意义,也无法体验到工作带来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