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
讨论课后,我和立东正巧都要去图书馆自习,便相伴前去。
那时立冬刚过,天朗气清,阳光晴明。
一路上,我们因为相互并不熟悉而一直沉默着,立东似乎为了打破尴尬,便对我说:“我也认为量子延迟选择实验证明的是,在被观测前,光,既可以是微粒,也可以是波,我之前不是有意让你反驳那个同学的观点,只是很想听听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露出了个自认为不失礼貌的微笑,点了点头,心里却在反复琢磨立东的这句话,并且不由暗自怀疑,难道立东这个校草级别的人物是在对我这样一个无比平庸的女生暗示,我对你心里在想什么很好奇吗?
立东见我很是沉默,便又问道:“我们来玩个二选一的游戏吧,先从食物开始,米还是面?”
我没有回答,而是问:“这是你了解别人的方式吗?”
“算是吧。”立东调整了一下书包的肩带,说,“我一会儿‘三、二、一’倒计时后,我们一起说出答案,这样你也可以了解我。”
“好,这听上去很公平,你来提问,我来倒计时。”
“可以。”立东重复道,“那我重新问——米还是面?”
倒计时后,我和他异口同声道——“面。”
“那么,汤面还是拌面?”
“说到这个,我的确有些饿了,食堂的葱油拌面一直都特别好吃。”
立东看了看手表,时间已经来到傍晚4点48分,便提议:“那要不我们先一起去食堂吃点东西?”
“好。”
一阵清风拂过,我捋了捋被风吹乱的头发,望向立东,发现他也正凝望着我,为了缓解尴尬,我和他默契地相视一笑。
“电影还是电视剧?”立东问。
“三,二,一!”
我和立东又是异口同声,“电影!”
“那么,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立东又问。
“最近刚上映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我一直在纠结什么时候去看。”我答道。
“我也特别喜欢这个故事,人类补完计划的设定,从量子理论的角度来说是很启发人的。”立东的语气听上去逐渐兴奋起来,“那要不一会儿吃完饭就去看?”
“好啊。”我虽这么说着,但心里却多了一丝困惑:这是什么意思?刚认识就要约会了吗?不过,当时的我更多注意到的是,夕阳从立东的身后洒落,在他的周身勾勒出了一层近乎透明的光晕。
有时候,心生欢喜在对的时机,不过是瞬息之事。
只是,暗暗地,我觉得自己在心生欢喜的同时,也心生了艳羡、自卑和困惑,这样一个完美的风云人物和这样一个无名之辈的我,我们……?
2
我记得,这天,我和立东聊得很投机,我们的兴趣爱好相近,一切都似乎格外契合。
只是,我当时有些头脑发热,忽视了在一些问题上两人存在着的根本分歧。
那时,我们刚从电影院出来,冬夜微寒,立东紧了紧自己的风衣衣领,问我:“我再问点别的——数学还是物理?”
“数学。”我说。
立东却选择了“物理”。
“为什么?”立东不解,“我们不都是物理系的吗?”
“我是觉得数学是表达物理的语言。”我当时是这么解释的。
“没错,但物理能够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真谛,而且只要生活在这个宇宙里,物理就是共通的常识。”立东补充道,“哪怕是外星文明,只要生活在这个宇宙里,他们的物理规律和我们的就是一样的,我们如果和他们见面,可能文化、习俗大相径庭,但唯一能确定的共通的话题就是物理。”
“是这样,没错。但是,如果没有数学,就无法表达物理,无法和外星文明沟通。”我辩驳道,“比如我们要和外星文明聊物理的时候,就得用到二进制的数学语言吧?就像是我们在1974年向M13星云发射的二进制信号一样,当然,外星人的二进制可能并不是用0和1来表达的,而可能是用光的明与暗,或者是红烟与绿烟。”
立东沉默片刻,拱手承让道:“好,我暂时被你说服了。”
沉默片刻后,我只听立东最后问我道:“一元论还是而二元论?”
“我没答案,你呢?”我问立东。
立东眨了眨眼睛,坦言:“我也没有答案。”
“啊?那你为什么问我连你也没答案的问题?”
“因为,我想,或许你能给我一个答案。”
(二)
“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现在,在那片人被量子化后才能进入的莹白世界里,当时立东问我的这句——“一元论还是二元论?”——正毛骨悚然地回荡着。
“量子延迟选择实验告诉我们,光,因为观测方式的不同,而既可以是微粒,也可以是波。”立东的声音响起。
但依旧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立东一字一句地悠悠道:“对真人进行的量子武器实验告诉我,这个世界至少可以是二元论的,而芸清,在你身上发生的事则告诉我,被量子化后的人,要反量子化,所需的观测者不仅是他人,而更是被量子化的这个人自己。”
立东的身影逐渐清晰起来,他对我说:“被量子化后的人的灵魂,因为他人的思念而被观测而逐渐稳定,而被量子化后的人的躯体以及形态,则会受到其灵魂的影响,因灵魂的心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你,既可以成为男人,也可以成为女人,既可以选择成为我,也可以选择成为立夏,甚至可以选择成为任何其他人,就像是光一样,既可以是微粒,也可以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