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估值五十亿美金

大家都想要李东答应他们入股李氏银行,李东又没有打算现在开放融资。

毕竟他自己知道未来,不想便宜其它人,至于说开放肯定要开放,毕竟他一个普通人,没有家族底蕴给他撑腰,真的自己玩一个大型国际银行这就是闹着玩。

现在虽然趁火打劫让很多老牌银行没有机会下手,但是过后风波肯定不少,所以引入更多的后台盟友是一定的。

但是李东觉得时机还不到,起码要等自己发展到瓶颈再说。可惜他有自己的想法,别人也有自己的主意。

不断有人出来游说,明星,富豪,议员,最终李东妥协了,他怕自己继续顶下去会发生一些不可控的事情。

李东来自雇佣兵世界,他知道世界的黑暗面,自己还好说,佳人,斯嘉丽约翰逊,高小姐,包括小姑一家,这都是李东的软肋。

虽然有保镖,但是没有千日防贼的,自己反正也是赚钱为主,有时候主动退一步,比到后面再后悔肯定要好。

李东在纽约组织了一次闭门会议,今天来到现场的人需要提前打入李东指定账户一个亿美金,才能进入会场。

你还千万别嫌多,就这李东还仅仅是给大家一个门槛,真正较量的是背后的底蕴。

李东并不需要太多股东,这次计划吸纳五到八个股东,这几个必须有充足的势力,才能够真正进入李东的股东群体。

要单说钱,李东自己就不用融资了,这次会议基本没有公开,哪怕外界现在已经有上百家媒体记者,仅仅直播车就来了三辆。

会场外面的保镖就多达几十个,每个进入的客人都有特殊通道,外界仅仅可以凭借车牌猜测都有哪些客人。

北美家族,欧洲王室,阿拉伯王储,亚洲财阀,华国央企高管。有人说了,既然李东仅仅拿了十亿,那么这些人真的就缺这十亿美金。

难道不能自己来组建国际银行,其实大家想多了,也就是李东在大家措不及防下突然发力,后来大家看懂了再阻拦已经来不及了。

一般情况下你可以在本国建立网点,哪怕是开到乡村也没有人管,可是想要进入其它国家简直就是开玩笑。

对于外来者有的是办法对付你,让你开的快关的也快,也有人说了,既然如此那就把李东的也弄掉。

人家李东现在不是找靠山吗,你真当这些股东是吃白饭的,大家想要发财就要拿出诚意。

今天全球不知道多少媒体都在关注着纽约,李东这里已经成为全球热点。

会场总共进入两百多人,整个闭门会议举行了三天,第一天下午就陆陆续续出来一百多人,到第二天上午已经仅仅留下十几个人。

这已经是李东尽量剔除,最终弄不动了,三天会议结束,各种协议签订。

最后在新闻发布会上面,韩佳人代表李氏银行出面回答记者问。

本次会议最终取得圆满成功,李氏银行因为发展需要决定开放融资渠道,一共吸纳股东十二人。

融资前李氏银行估值五十亿美金,融资后达到百亿美金。

听听李东有多黑,十亿美金投入,转手就估值五十亿美金,你还别嫌贵,有的是人抢着加入。

李东个人出让百分之九十的股份,最后剩下百分之十,而十二个股东均分百分之九十的股份。

李东作为最大个人股东,拥有百分之五十一的投票权。并且只要银行没有亏损到市值百分之五十,他的投票权永远不可改变。

说白了除非是银行市值腰斩,否则李东永远掌握最终决定权。

而百分之九十的股份出让给李东带来了四十五亿美金的现金收入,接近着李氏银行又开展第一轮的融资,一共融资五十亿美金现金,最终李氏银行估值一百亿美金。

李东出让股份得到四十五亿,融资按照百分之十拿出五亿美金,最后拿到手四十亿美金现金。

扣掉花旗银行的贷款十亿美金,李东操作了两年的计划,为他换回了一个百亿李氏银行百分之十股份,加上三十亿美金现金流。

李东这种移花接木的手法瞬间让全球大众瞠目结舌,原来还可以这么玩。合着弄了半天,李东几乎没有拿一分钱,就白得一个百亿大型国际银行的百分之十股份,加上三十亿美金。

怪不得李东年级轻轻就如此有钱,活该人家有钱,再这么折腾两次,他就是世界首富。

就连扎克伯格都打来电话恭喜李东道“李,你这脑子要是继续在金融界,估计巴菲特都能给你让位。”

“扎克,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啥也不会,这不是大家非要给我送钱吗。喂,喂,怎么这么没礼貌,突然挂电话。”

佳人,斯嘉丽约翰逊,高小姐都看着李东无语了,就没见过这么没脸没皮的家伙。

不过这次李东确实很高兴,毕竟他基本上空手套白狼,就又增加一倍资产。

就像现在电视上很多财经专家在那里分析李东如何成功一样,谁让李东胆子大,提前谋划的深呢。

现在很多细节也被暴露了,李东在两年之前就预料到金融危机会爆发,突然卖掉自己洛杉矶的房子,接着又抵押苹果股票拿到花旗银行十亿美金贷款。

然后他一直没有动用这笔资金,而是每年白白付出几千万利息。

然后等到金融危机爆发,在所有人都被国内经济弄的焦头烂额时突然出手大笔收购,让很多国家都没有办法也没有理由拒绝。

最终他依靠提前两年的布局,再加上果断的出手,最后的成功就是显而易见了。

甚至很多专家都说这样的奇迹基本不会再次发生,下一次这样的行为大家一定会第一时间就阻止?

所以说李东等于开创了一个金融奇迹案例,却是唯一成功的一次案例。

恰恰是唯一,也就注定李氏银行的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大家才会捏着鼻子默认了李东所谓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