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后世的研究,中国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殷商铜器时代,新疆莎车一带已开始驯养驴,并繁殖其杂种。
自秦代开始逐渐由中国西北及印度进入内地,当作稀贵家畜。
约在公元前200年汉代以后,就有大批驴、骡由西北进入陕西、甘肃及中原内地,渐作役畜使用。
在刘武所处的这个时代,在长安关中一带。
驴子的使用已经流行起来。
因为现在的大汉实在缺马。
战马级别的不用说了,无法用于作战的马也很抢手。
由于大汉好点的马,优先供给军队。
所以在民间,连普通的代步马也供不应求。
驴子成为一种代替方案。
马和驴有共同的起源。
驴比起马来,跟威武雄壮可谓是不沾边的。
驴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它的驴脾气。人们常用犟驴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脾气很犟。
驴这种动物,性情既胆小而又固执,善于耐力长走而不善快速奔跑。
叫声洪亮,抗病能力强,食量小
性情胆小和善于耐力长走这两个重要特点,决定了他可以用于军用后勤运输,无法用于作战冲突。
因为很多人不理解战马的最大选拔标准是什么?
是个子大吗?是跑的快吗?是耐寒吗?
都不是。
一匹马,它能选为战马的最大前提是大胆,不怕事,不害怕跟其他马或者人发生冲突。
因为在战场中,你是要跟别人发生高度冲突的。
战场上,刀光剑影,长枪如林,弓如霹雳弦惊,战鼓震天,同类马的悲鸣,各种人的鬼哭狼嚎。
一匹马如果胆小和害怕,永远都无法成为战马。
在胆大的前提下,才轮到服从性。
不怕它是一匹烈马,烈马驯服了,往往都是很出色的战马种子。
说回到驴,如果叫它拉军备武器、士兵人员、军粮辎重,从甲点到乙点,它还是可以胜任的。
而且,它还耐饥渴,耐炎热。
但是刘武好像知道驴还怕严寒。
到时它能胜任北伐的任务吗?
刘武有点担心的问灌贤:“这驴好像怕严寒吧?到时候,我怕去到草原,这驴无法胜任啊。”
对于刘武的问题,灌贤好像早就有准备:
“放心吧,大王,我专门花了很多时间去找,这个品种是最耐寒的,就出自大王的代国东北部。在雁北苦寒之地生存下来,被专门培育的。”
刘武看着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驴,还是有点担心。
灌贤看刘武好像不太认可这玩意,继续解释:
“大王,你别看这玩意小小的,丑丑的。这玩意用途多了。”
“你拿单套挽一个小平板车,在普通土路上它可以载重1600至2000汉斤,这样的负重下可以日行动30到36汉里。”
(ps:汉朝单位一里等于现代415米左右,大概就是将西汉的里乘1.2就等于现代单位的里。而西汉一斤大概等于现代的258克,即半斤多点)
“驮重400汉斤的情况下,可日行48到60汉里,这样连续走个六、七天,它都不需要单独休息一天。”
“而且它对食物的要求比马好多了,马实在太精贵了,得像大爷一般伺候才行。”
“而且驴还可以拉磨,价格也比马便宜太多了,吃的也少。”
“我的意思是,我们的军团至少得要实现驴代步。”
“配上我的改良战车,然后在改良战车上面可以放大量的粮食、武器、箭枝、衣服等等。”
“还有......”
刘武倒是对所谓的改良战车更感兴趣,跟灌贤说:
“停停停,驴的事情待会再说,你还是先展示你的改良战车吧。”
“啊,哦,好,让我灌贤展示一下给大王看。”
灌贤缓缓掀开盖在战车的布,一边自带音效:
“噔噔噔噔噔...灌氏出品,必属精品。”
刘武和群贤的内心:“.......”
最后,灌贤猛地用力一拉,整个战车毫无保留出现在刘武和其余群贤面前。
刘武和其余群贤呆呆的看着面前的奇怪战车。
灌贤似乎很得意自己杰作的模样,双手叉腰,鼻孔朝天的对众人说:
“怎么样,是不是被我灌贤的杰作震惊到无语了?”
这个所谓的改良战车跟以往众人看到的寻常战车确实很不一样。
这种战车长约长四米六,宽三米二。
战车前方绑有大量长矛,如刺猬般。
战车前方设置巨盾。巨盾上面有射击孔。
刘武内心有点震惊,这玩意是不是后世说的武钢车啊。
这玩意扬名是在汉武帝时期的漠北之战。
漠北之战中,卫青的军队从定襄出发,向北行军1000多里路。
按照原先的作战计划,卫青要消灭的敌军是匈奴左贤王部。
但在实际的作战中,卫青竟然和匈奴最强的单于本部军队迎面相撞。
战斗打响后,卫青让赵食其和李广率领军队从右边包抄单于本部,切断单于本部的退路,卫青本人和曹襄正面对抗单于主力。
匈奴手头的骑兵有1万多人,兵力不多但士气高涨。
所以,匈奴单于伊稚斜压根没把卫青的汉军放在眼里。
根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记载:大将军卫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将军卫青一方面让官兵将武刚车连成掩护自己,让匈奴骑兵无法突破的“武刚车堡垒”。
汉军步兵将士以武刚车为掩体,向匈奴骑兵发射弓箭或弩箭,进而杀伤匈奴的有生力量。
另一方面,卫青身边的5000骑兵作为机动部队,以运动战不断地扰乱匈奴。
在武刚车的掩护下,匈奴单于的骑兵始终无法突破卫青的主力部队。
而卫青手下5000骑兵的机动作战又让匈奴单于主力头疼不已。
勇敢的卫青冒着生命危险,以武刚车组成的钢铁堡垒拖住了匈奴骑兵的主力。
汉军左右两翼部队转入全线反击,欲包围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
伊稚斜单于生怕被卫青活捉,带着手下的数百骑兵冲出汉军包围,向西北方向逃跑。
两汉灭亡后,卫青以武刚车结阵打败匈奴的战术又被其他朝代应用。
三国时期,诸葛亮八卦车的战术,就是武刚车阻击骑兵的战术。
诸葛亮创造的运粮食的木牛、流马等工具,就是武刚车的进化品。
东晋时期,马隆又用卫青武刚车结阵的战术,打败了羌人的进攻。
刘武看着面前的怪模怪样的战车,心想要真的是武钢车,还真的能派上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