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争取考试机会

姜舒梅却倏尔笑了,“您刚才说的那句关于读书的话是朱熹提出来的,所以您也认同朱熹的观点吗?”

邱志看着姜舒梅,“你还知道朱熹?”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家,与程颢和程颐这两位儒客大家合称程朱学派,朱熹最出名的便是存天理灭人欲,可我却并不赞同。”

邱志来了精神,“怎么说?”

他知道朱熹这人在学术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他是一代儒学大家,也有人认为他的思想是封建糟粕,尤其从朱子理学开始,对妇女的禁锢日益增多。

甚至有人认为缠足是由朱熹提倡号召,导致了几千年来女子被迫关在后宅,成了依附于父家和夫家的奴隶。

他没想到姜舒梅竟然知道朱熹,不管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是别的什么,但的确引起了他的兴趣。

姜舒梅朗声道:“先不提朱熹毁誉参半的名声,我只说存天理、灭人欲这六个字本身就不符合人性,不过是朱熹为了统治阶级的稳固而提出的观点,要求百姓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完全摒弃自身需求,这岂不是把人当成机器吗?”

邱志一下子说不出话了,半晌才朝李广才骂了句。

“你他娘说她是初中才刚读完?”

他这样想来自持身份的人都骂了娘,可想而知心中的诧异。

在姜舒梅看来,即便是后世的初中生知道这些其实也不奇怪,那是因为后世讯息发达,人人都可以从各种渠道汲取知识。

而在村里能看到的只有那些老旧课本,听到的又都是东家长李家短的闲话,能说出这番话的确让人惊骇。

李广才不说话,只捧着杯子喝茶,脸上带着高深莫测的笑容。

姜舒梅趁热打铁,“邱爷爷,我不需要您给我开后门,我只需要一个考试机会,您可以拿高中的试卷给我坐,如果符合学校要求,那我自然能堂堂正正入学,如果不行,我也会按照您说的从初中再开始读起。”

姜舒梅一番话有理有据,邱志就算再古板也不好拒绝。

李广才也在旁边搭梯子,“老邱你也别太倔了,这要求可一点不过分,正常学生入学你们不也这么收的吗?怎么到我这还卡壳了?我是得罪你了?”

邱志不好再拒绝,只得点头。

“那就这么说定了,但凡你能达到分数线,我肯定收。”

姜舒梅把他没说完的话补上,“如果我没达标,肯定也不会再厚着脸皮麻烦您。”

邱志彻底放心,对姜舒梅也有几分欣赏。

“能看得出来你是个爱读书的好苗子,不管成不成,只要能坚持学习,肯定会有收获。”

事情说定了,姜舒梅和李广才一路把人送到门口,邱志又有点不好意思。

“老李,啥时候等你去县城,我再好好招待你。”

李广才哼了声,“算了吧,你现在门槛高得很,我可不好意思。”

邱志知道李广才故意说笑,却也有点窘迫,“别的事我肯定给办了,但教育这方面真的不成,你不能揠苗助长,那样是害了孩子。”

把人塞到学校里并不是难事,可等对方发现跟不上进度后对学习会越来越倦怠,到最后干脆不学了。

读书也就成了一件苦差事。

邱志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姜舒梅是李广才的干孙女,他可不希望这丫头学了几年后一无所成,反倒因为厌学染上其他的坏毛病。

“行了,跟你逗着玩呢,知道你晚上还有事所以才没留你吃饭,你路上小心点。”

“好好,就送到这吧,你们快回去。”

两人相视一笑,隔阂消弭无踪。

等邱至离开后,齐月才走进来询问情况。

“咋样?老爷子怎么说?”

李广才拿眼睛瞅姜舒梅,“这丫头想做的事情什么时候能做不成?”

齐月惊喜道:“呀,太好了,小梅要去上学了?”

她是真把姜舒梅当成自家闺女,天底下的父母大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

在她们眼中世界上没有比读书更正经的事了。

这年头城里户口多值钱呐,谁家有个正儿八经吃商品粮的城里亲戚都是一门稀罕事。

可这年头转户口太难,就算有漂亮姑娘能嫁到城里,一般的家庭也未必能把户口给迁进来。

只有依靠读书考出去才是真正的鲤鱼跃龙门。

姜舒梅摇摇头,“还要等通过考试才能入学,结果说不准,这段时间我也要先把厂子打理好。”

齐月着急了,“厂子里的事我也门清啊,你不在的时候大家也都挺好的,没人偷懒,你得把重点放在学习上。”

“您放心,我明天就去镇上弄一套教材,肯定不会浪费这个机会。”

齐月知道姜舒梅向来是靠谱的,一个唾沫一个钉,这才放下心。

“好好,有什么需要你干娘帮忙的一定说,别藏着掖着,咱们一家人不兴那套。”

李广才也叮嘱姜舒梅,“老邱这人眼界高,总觉着咱们这个小山村出不了会读书的,你得争点气。”

他漏了底,“要是你能到县一中,我也想着拿你当例子动员村里年龄合适的孩子好好上学,一天到晚在地里野有什么出息?与其一辈子在地里刨食,不如出去闯一闯。”

姜舒梅感慨无论那个年代都有目光长远的,李广才虽然人在村里,但已经能看到未来了。

的确随着机械化普及,地里需要的人工越来越少,能获得的收入也是一样。

到时候大批村里的青年外出闯荡,为了防止地被荒废,国家还会进行这方面的补贴。

村里能出去的人也未必个个都能混得好,最终还是要落在读书两个字上。

可李广才现在就看到了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惊叹。

姜舒梅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点,“行,我好好看书。”

虽然姜舒梅有一定把握,但毕竟每个年代情况不同,姜舒梅还不知道八十年代的教材是什么样。

明天去县城走一遭,看能不能淘来些书本,也顺道去黑市看看赵顺子那边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