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不是同胞,胜似兄弟

关羽,字云长,他虽然在后世有着“武圣”“翼汉天尊”“关圣帝君”等光芒万丈的荣誉称号,但在涿郡与青年刘备相识的时候,同样年轻的关羽其实既无光彩也不得意。

确切点说,他的身份是一名在逃罪犯,他的处境是流浪他乡。

年轻的关羽为什么成了逃犯?史书上虽然没有交代,但罗贯中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为朋友出头杀了豪强。

为朋友出头杀豪强,的确非常符合关羽的人设:重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不惜付出亡命他乡的代价;敢作敢为,后来从军上阵杀敌也就顺理成章;仇恨豪强,符合陈寿总结的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的性格特点,也可以印证他应该是出身平民阶层。

从老家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一路跨越万水千山,孤身一人逃亡到刘备的家乡涿郡,关羽已经见惯了人间冷暖,尝遍了雨雪风霜。

经过多年漂泊流浪的人,不论他自己承认与否,其实心底都需要一个温暖的家,想要一个能够歇息的港湾。

就在关羽久旱盼甘霖的时候,刘备出现了。刘备不但给了关羽久违的家的温暖,还与他同榻而眠,待他像亲兄弟一样。(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此心安处是吾乡。漂泊多年的关羽从此不再孤独,认准了刘备做大哥,不离不弃,追随一生。

张飞,字益德(《三国演义》写作:翼德),也是涿郡人,与刘备是同乡,他与刘备结识的时间可能比关羽要早一些,年龄也比关羽要小几岁。

时间早晚不是问题,年龄大小更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感情。这三个年轻人,意气相投,亲如兄弟,更难得的是他们有始有终、矢志不渝,从年少相识直到生命的终点,并肩战斗长达四十年,令无数人钦佩和追慕不已。

刘、关、张三人结识的故事,后来被演义成“桃园三结义”,不仅流传至今,而且影响了平民阶层的行为方式,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

桃园结义是否真有其事,一千多年以来都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民间传说多是宁可信其有,而所有史料中无明确的记载。《三国志》中除了刘、关、张三人亲如兄弟的描述,与盟誓结义最为接近的记载是:日后关羽离开曹营前,对好友张辽毫不隐瞒地说出的真心话:“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可见桃园结义未必是真,但盟誓同生共死未必是假。后文中还有相关分析,也许读者诸君看完本书后,会得出自己的判断。

我们虽然不能确定三人有过桃园结义,但能够肯定的是:自从相识相知之后,三人的人生就合而为一,成为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踏上了未知的人生旅途,不畏险难,无惧生死,永不相负。

刘备在这个时期结交的年轻人很多,远远不止关羽、张飞二人(年少争附之)。但江湖险恶,大浪淘沙,他们中间的大多数,要么中途离散,要么在日后残酷的战争岁月中湮没尘埃,能够在青史上留下姓名的少之又少。除了关羽、张飞之外,硕果仅存的只有简雍。

简雍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在三国的乱世风云中,他虽然没有立下丰功伟绩,但相信他的幽默,能够为一路上艰难拼搏、刀光剑影、生离死别的兄弟们,平添几分欢乐,淡忘几分忧伤。

在一个团队中,需要刘备这样的出色领导,需要关羽和张飞这样的得力人才,同样也需要能够制造轻松氛围的简雍。否则,在事业陷入低谷的时候,挥之不去的沮丧和压抑,往往会让很多人不愿坚持而选择离开。

兄弟有了,人才有了,团队有了,我们的未来在何方?

作为带头大哥,刘备也在思索着这个问题,思索着如何带领这一帮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干出一番不负此生的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