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樊著作 〔一〕

陽城爲諫議,以正事其君,其手如屈軼,舉必指佞臣;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國鈞 〔二〕 。元稹爲御史,以直立其身,其心如肺石,動必達窮民;東川八十家,冤憤一言伸 〔三〕 。劉闢肆亂心,殺人正紛紛;其嫂曰庾氏,棄絶不爲親 〔四〕 。從史萌逆節,隱心潛負恩;其佐曰孔戡,捨去不爲賓 〔五〕 。凡此士與女 〔六〕 ,其道天下聞。常恐國史上,但記鳳與麟 〔七〕 。賢者不爲名,名彰教乃敦 〔八〕 ;每惜若人輩 〔九〕 ,身死名亦淪。君爲著作郎,職廢志空存;雖有良史才,直筆無所申 〔一〇〕 。何不自著書?實録彼善人,編爲一家言 〔一一〕 ,以備史闕文 〔一二〕

〔一〕 樊著作:即樊宗師,字紹述。元和三年爲著作佐郎,生平事蹟,詳《新唐書》本傳。

〔二〕 陽城六句:陽城,字亢宗,北平(今河北完縣)人。唐德宗李适時,作右諫議大夫。貪官裴延齡誣陷陸贄,德宗欲治贄罪,無人敢替陸贄辯護。獨陽城抗表力争,并揭發延齡罪狀多種。李适想用裴延齡作宰相,因陽城強烈反對,始未實現。事載《舊唐書·隱逸傳》、《新唐書·卓行傳》。屈軼,傳説中的草名,也叫“指佞草”。《宋書·符瑞志上》:“黄帝軒轅氏有屈軼之草生於庭,佞人入朝,則草指之。”不仁者,指貪官裴延齡。秉國鈞,意爲掌握國家大權。鈞,本爲陶工旋轉泥坯之器,説見《漢書·律曆志》顔師古注;後因掌握封建王朝行政大權的宰相,也有旋天轉地的權能,故亦稱“秉國鈞”。

〔三〕 元稹六句:元和四年(八〇九),元稹爲監察御史(職掌彈糾違法官吏),去東川考察地方行政,查出已故東川節度使嚴礪在國家正税之外,私徵數百萬,及侵佔塗山甫等八十家田産和奴婢;東川所屬七刺史皆被罰奪俸。事詳新、舊《唐書·元稹傳》。肺石,色赤如肺。《周禮·秋官·大司寇》:“以肺石達窮民。”詩意謂稹赤胆忠心,能反映人民疾苦於朝廷。

〔四〕 劉闢四句:西川節度使劉闢,元和元年(八〇六)自請作三川節度使,憲宗李純不許,遂反。李純派遣左神策軍行營節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營兵馬使李元奕、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同時討闢。是年九月,崇文等攻克成都,擒闢,囚送長安,斬之。事詳《舊唐書》卷一四,《新唐書》卷七。其嫂庾氏事,待考。

〔五〕 從史四句:盧從史作澤潞節度使,任命孔戡掌書記(秘書)。從史和另外兩個藩鎮王承宗、田緒勾結,陰謀叛變,命孔戡草擬文告,攻擊朝廷。孔戡不肯,并和他力争;從史大怒,戡因託病去職。從史不肯罷休,向皇帝李純誣告孔戡。李純不分曲直,竟將孔戡下獄,戡含冤抑鬱,不久病死。孔戡,是孔巢父的侄子,他的父親叫岑父,弟弟叫戣和戩。生平事迹,韓愈有《孔戡墓志》,《舊唐書》卷一五四、《新唐書》卷一六三有傳。

〔六〕 士與女:指陽城、元稹、孔戡和庾氏。

〔七〕 常恐二句:封建王朝的御用文人,編修國史時,捏造鳳凰和麒麟等種種所謂“祥瑞”歌頌“天子聖明”,竭盡阿諛諂媚之能事,白氏對此深表不滿。

〔八〕 賢者二句:賢人做好事,决不是爲了沽名釣譽;但必須把他們的美名公之於衆,然後才能使衆人受到教化。

〔九〕 若人:語出《論語·憲問》,意思是那些人。

〔一〇〕 職廢四句:言當時史官,有職無權,徒抱以直筆修史之志,而不能如願。

〔一一〕 一家言:獨立成家的著述。《史記·太史公自序》:“略以拾遺(指史傳)補藝(六藝、六經),成一家之言。”案此指私人著書。

〔一二〕 史闕文:意指官修國史所不願載、不敢載的確切史料。始見《論語·衞靈公》篇,白氏詩意,與《論語》微異。

樊宗師任著作佐郎在元和三年(八〇八),此詩當作於是年或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