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最艰难的时期

最痛苦的人,一定是那些在心里永远不愿意忘记大脑中某些画面的人。

母亲的离开,让我们全家每个人心里都蒙上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包括还年幼的我,这种压力,让全家剩下的四口人,每个人都在思考着自己能为现在这个样子的家做点什么。

我的精神负担,并不是因为母亲的离开这件事情本身,因为在我的脑海里压根就没有关于她的任何画面,没有记忆,就没有痛苦,相反我的姐姐、哥哥,看似有母亲陪伴着走过了贫穷却又快乐的童年,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亲眼目睹着病魔是如何将疼爱着他们的母亲夺走的。

有母亲陪伴着的日子屈指可数,可是留在心里阴影却伴将伴随着他们的一生,痛苦也就可想而知。

躺在襁褓里的我,被父亲照顾的无微不至。我被父亲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所有人都无法想象,一个男人拖家带口,还能把孩子带如此干净利落,不知道的人压根就不会想到,这个家里的女主人,早已经不在了。

命运给这个家的一切安排、给我的一切安排,是有不公,但这些不公的背后,却也激励着全家每个人都与之抗争。

留在父亲心里一辈子的结,也正是在母亲走了以后遇到的。

如果家庭的变故是天灾的话,父亲还能勉强应对,可最寒心的莫过于人祸了。

天灾认命,人祸怎么办?

镇上的地,都是按每家的人头分的,按照一家子两个大人、两个孩子算,一家最多也不超过四亩,这是葫芦河畔川地的标准,周边的山地那就多了,山上的人就不愁没地种,川里人把地当全家的命根子呢。

如果家里的女娃长大嫁人了,那就要去婆家再分地,娘家的地自然而然也就要收回去。

我没出生的时候,四亩地养着四口人,除了要交的公粮之外,糊口是没问题了,我的到来,父亲费劲周折,想给我也要一块地,多一块地,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啊。无果,原因很简单,每家孩子的标准就是两个,姐姐和哥哥已经分地了,就没我的份了。

多少年就是这样的规定,地要不来那就算了吧,毕竟母亲那块地还在呢。四亩川地,四个人,合情合理。

可好景不长,我出生的那个秋收结束后,队上就扎到了父亲。

“你们不能这么做啊,地收走了,你是要我们四个人的命啊!”父亲在队长面前几乎是用哭腔说。

事情的缘由,是队里以人已经没了,要把我母亲那块地收回去。

“我家祖祖辈辈在这葫芦河畔,和我一样没了女人的人家,有的是,怎么就没见你们去收他们的地?”父亲还在据理力争。

“以前没有,不代表现在没有啊,也不代表以后没有对不对?人都没有了,这地怎么能留的住啊?你家现在就一个大人,你女人没了,她的地怎么给?上头要是怪罪下来,我怎么说?”队长解释。

“你是一队之长,大家听你的,那是因为你给全队人能做得了事,我现在的情况,你看看,这地要是收走了,是要我的命啊!”

最终,队长坚持要把地收走,父亲坚持要把地留着。

地还是被收回去了,父亲也认了,后来,无意中看到队里的土地资料,发现那块地依然在母亲名下,也就是说,这地等于让别人被占了啊。

这就有点欺负人了。父亲三番五次地找队长理论,得到的答复是父亲当时不愿意签字,所以就没法变更,父亲说他现在签,想要知道,这地到底现在是谁在种着,这人家的地到底符合标准不,全都被队长拒绝了。

“当初让你签的时候,你不签,现在签与不签,已经无关紧要了。地你就再别想了,已经不是你家的了。”

一句话出来,我父亲也就不再纠缠了。

“你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我无话可说,但是你记着,这地到现在依然在我名下却被你收了给别人种,这件事,我记你一辈子。”

事实上,父亲也正如他所说的,一辈子再没追究这件事,但这并不代表在他心里,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父亲一个人所承当的这些苦难,我的哥哥、姐姐看在眼里,他们心里想着的是怎么才能帮父亲分担点生活上的压力。

已经在上高中的姐姐是家中老大,有一天突然哭着闹着不去上学了。不管父亲怎么劝都无济于事,就是不去学校。

“好端端的学,怎么就说不去就不去了?你到底咋了?你不去上学,你要干嘛?”

“我在家里给你们做饭!”

父亲听完,半天没有回话,眼泪早已经在打转了,这不应该是一个孩子承担的责任,一个家是塌了半边天,可还到让孩子来给自己做饭,一个女娃,在母亲的坚持下读书读到现在,现在说不上就不上,对不起当初我母亲的坚持啊.

“爸还没到让你放下学业做饭的地步呢,这书,你得念,你妈临走的时候怎么说的,你也在跟前听着呢。我能做的,是让你们两把书坚持读完,至于能念出个什么名堂,那都看你们自己的努力了,家里的事,不需要你们来操心。”

周围人对父亲的坚持,也有指责,家里都困难成什么样子了,坚持让孩子念书,有什么用?镇上和姐姐年龄相仿的女娃,成家的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些有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在家里帮忙,还是找个人家嫁出去,总比现在的选择要好啊。

旁人怎么说,父亲不闻不问,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他深知不被这片黄土地拴住是多么的重要,要摆脱土地的束缚走出去,就只有念书这一条路。

所有的坚持,都会有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的坚持让他收获了一个大学生。和姐姐一起踏上的求学之路的,还有哥哥,只是,他选择另外一条路,想早点步入社会,替家里扛点责任。

临走前,父亲反反复复地让我哥考虑好,他尊重我哥的选择。

一个是踏上求学之路,一个踏上外出打工之路,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一行老泪从他的脸上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