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手册(2020版)
- 蔡昉 (英)马丁·雅克 王灵桂主编
- 2379字
- 2021-09-30 12:13:41
一 “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时代背景
1.开放型经济建设与“一带一路”
——开放型经济的提出及其含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分工、贸易规则乃至整个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面临重大调整,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对外关系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要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013年12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从总体要求、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加强支持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开放型经济主要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通过使要素、商品与服务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并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尽可能充分地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分工中发挥本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的一种经济体制模式。生产要素与市场需求的全球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关联与融合、国内国际制度环境的相互协调是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特征。相反,封闭型经济是一种较为保守的经济体制模式,它强调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以要素、商品和服务的国内流动为主,与国外市场联系较少。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开放型经济比封闭型经济更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总体趋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另外,开放型经济也不同于外向型经济。二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开放型经济则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开放型经济既出口,也进口,基本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既吸引外资,也对外投资,对资本流动限制较少。一般而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则越接近于开放型经济。
——“一带一路”对于建设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意义
其一,“一带一路”为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充分利用中国产业技术先进、基础设施完备等比较优势,与沿线国家实现优势互补,也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重点、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
其二,“一带一路”为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契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域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在经济发展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一带一路”不仅有利于为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鼓励各省份、各地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融入“一带一路”与开放型经济建设中来,也可成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各区域之间互联互通的交通脉络和桥梁,从而有利于增强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平衡性与协调性,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上的调整优化。
其三,“一带一路”为塑造中国对外经贸合作新格局提供了新平台。开放型经济建设不仅要求中国对内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也需进一步对外巩固和扩展合作关系。“一带一路”作为开放性多边合作机制,其沿线覆盖了资源禀赋各异,与中国在诸多领域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的国家,对于中国进一步拓展“朋友圈”,巩固和增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提供了重要机遇。
其四,“一带一路”为中国深度参与和优化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动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因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而弊端凸显,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发展需求。随着变革和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需求日益突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立不仅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提升到了新高度,也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保障世界经济发展,建立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发展新机制贡献了中国智慧。
——推进开放型经济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一,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国内东中西部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应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要扎实推进贸易强国战略,以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全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及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第二,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寻求关切平衡点,扎实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努力实现协同联动发展。需加强各领域宏观政策的协调,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有效对接发展及合作规划,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发挥中国资本和技术优势,以互联互通为重点,打造基础设施联通网络,积极推进经济走廊建设,推动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平台的建设性作用,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文合作,便利各国人员往来。
第三,务实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努力搭建南北对话与合作平台,营造“共享”氛围,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公平、合理、包容、开放的方向改革,使世界发展成果和全球治理成果辐射到更广泛的区域和更多国家。加强各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政策协调,凝聚力量应对全球危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本条执笔:蒋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