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但凡失误,信任度就大打折扣
- 望晴空,天蓝蓝,愿你安好
- 夜灵儿
- 2387字
- 2021-11-11 22:09:44
夏芷萱告诉我,腾讯有一个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非常不错,推荐我去看。
夏芷萱说这是一个讲职场的节目,前两季是讲律师,这一季是讲医师。
我跑去腾讯看,发现这个节目很受欢迎,已经第三季了,我竟然从来不知道有这个节目。
节目的开始就说,医生这个职业,没有上班和下班的区别,选择做了医生,这辈子就都是医生,没有最忙,只有更忙。
主持人孟非开场白,人生有两个令人心动的第一次,一次是遇到令人心动的TA,另一次遇到令人心动的offer。
第一期讲述的是几个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过程,有一个肝胆外科的医学生,在面试过程中,说了一句很漂亮的话,选择肝胆外科,就是肝胆相照。
这是一群博士、博士后的实习生,看着他们满脸憧憬的进入临床,我便想到了自己刚入临床的状态,万分期待,又小心翼翼,可到了毕业的那一天,竟然有想要改行的冲动。
可是,学了五年,不做医师,又做什么,没有放弃医生的勇气,只能坚持最初的梦想。
在临床实习了一年,进入职场后,又在临床轮转了十四个月,这是我作为临床医生的从医生涯。
我至今都记得倒晚夜班,无法适应的时差,所以,当初选择病理,选择的其实是一份能够正常作息的生活。
从事病理工作,并非是爱上病理工作,而是,我的潜意识里,做一份工作,就应该尽全力将它做好。
上周去册亨尸检带回来的标本,我和陈娇商量,让陈娇取材,陈娇很爽快的同意。
陈娇对心脏的解剖不熟悉,所以,心脏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的检查,由我剖开心脏,并逐一检查。
各瓣膜未见异常,主动脉壁能够看见2*1大小灰白区域,左、右心室腔、心房腔也未见异常。
“欣姐,以后尸检取材,再叫我取吧,我想好好了解心脏”陈娇说。
“没问题,你愿意学习挺好的”我说。
取完尸检,发现有一条李靓发过来的信息,她和夏芷萱去食堂吃午饭了,问我去不去。
消息是半个小时前发出,我和陈娇取尸检中午过了饭点,我们点了炒饭,我赶紧给李靓回复:“取尸检去不了,你们去吧”。
昨日去册亨剩下的一堆病例,今日逐一完成,注定下午的时间也是满满的。
吴玥接连几桩事都与她有关,干工作显得尤为的细心,很多病例都提交了,提交病例的时候也很仔细,在申请单上写上了影像学的诊断。
我看了看切片,影像学给出的两个诊断和病理并不相符,第三方检验中心出具的报告惹了麻烦,我们便梳理了流程,送第三方签委托书,自己科室也会尽可能的全面思考,给出最适合的诊断。
病理诊断是金标准,但是,病理界普遍认为骨肿瘤影像学诊断才是金标准。
“赵旭晨,这个病例需要你指导一下”我给赵旭晨发了信息。
“指导谈不上,讨论讨论可以,明天看病例”赵旭晨说。
“我等你有时间”我说。
我在回信息的时候,科教科突然发来了信息。
“2021年度住培省级评估检查汇报会于明日九点在行政楼一楼进行,请各位领导、专业基地主任、教学主任、基地秘书、轮转科室主任、教学秘书着白大褂,佩戴好口罩提前15分钟参会”。
我看了看,与我们关系不大,我们不是规培基地,我们只是轮转科室,我不太想去参会,也未将消息转发。
晚上,夏芷萱给我发来信息,“明日住培评估检查会,你去吗?”。
“不想去”我说。
“还是去吧,万一扣钱多不划算”夏芷萱说。
“那就去看一下”我说。
我将消息转发科室群,刘文菲是教学秘书,我去,她也得去。
和夏芷萱聊了几句,时间也不早了,我把华华喊上床,每天六点半起床,小学生上学也很辛苦。
我依然是把华华送到公交车站,就去上班,从家里开车到医院不过十来分钟,办公室备有一套洗漱用品,七点十分我便到了科室。
赵旭晨在八点半便发了信息,他对我的病例的看法维持了影像原有的诊断。
“病理镜下都不支持”我回复道。
赵旭晨喜欢用英文代码,但是我看不懂。
“FD是什么?”我问赵旭晨,他考虑的FD,我不明白。
“骨纤维结构不良”赵旭晨说。
我没有时间和赵旭晨过多讨论,刘文菲来到了办公室,“欣姐,去不去开会,到点了”。
“好,我们走吧”我说。
走到输血科的时候,我给夏芷萱打了电话,叫上她一起,见夏芷萱一个人出来,我问:“你的教学秘书呢?”。
夏芷萱说:“休产假了,我自己去吧”。
我们三人一同前往行政楼,在会议室,我看见了赵旭晨,还看见了杰哥,涛哥,我们这一群人,一有会议,就是我们碰头的时间。
会议结束,我回到办公时,刘文菲是休班,开完会便回去了,我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继续思考这个骨肿瘤的病例。
我查了查病理诊断,发现病理的两个诊断和这个疾病名相似,我再次给赵旭晨发信息,“指的是骨性纤维结构不良还是纤维结构不良”。
“纤维结构不良”赵旭晨秒回,看样子他也闲着。
“镜下形态不吻合”我说。
接下来,我在相关章节,逐一对照镜下形态,把最有可能的疾病,请赵旭晨作筛查,完全没有可能性的,赵旭晨会给予否认,这样的筛查方式,对于少见病种的诊断,的确有很大的帮助。
最终,我找到了最接近镜下形态的诊断,“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我问赵旭晨,和影像能够吻合吗?
赵旭晨说:“可以这样考虑”。
“行,那就这样”我说。
我按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开了组化,便开始和陈娇讨论黄思恬提交的病例。
免疫组化提示淋巴细胞的分布有异常,但肿瘤增殖指数很低,我们并没有把握诊断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陈娇,交代病人,要么外借蜡块,要么送第三方检验中心”我说。
“好的,我和病人交代”陈娇说。
最后,病人外借蜡块自己去上级医院会诊,不经历一次第三方的失误,不知道,原来患者对第三方也持怀疑态度。
病理诊断就是这样,容不得你半点失误,你但凡出现一次失误,你的信任度就大打折扣,第三方已经连续两次诊断出现了偏差,连我们没有病人的委托协议,都不敢再自作主张送会诊。
不敢自作主张送会诊,未必对我们自身的要求会提高很多,一个病例,你可能会花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去查阅相关知识,去听专家讲课。
身上的任务越重,压力也会越大,压力越大,便迫使你不断进步。
我愿意在这样的压力中成长,我也很感谢我的三位二线医生严格把关,只留下了少见病、疑难病给我,我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