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落着微雨。空气中一股清清凉凉的味道。
一早醒来,杜豆豆就和伊扬跟外婆上田里去。外婆说地里的嫩苞谷可以吃了,要去掰一些吃。他们两个一人背一个小竹篓,兴高采烈的走在田埂上。
田埂上的草叶上亮晶晶的,水珠像成串的玛瑙一样闪着光。一些野花开的绚烂,在雨丝的浸染下更加娇艳。随着他们的脚步,几只水田蛙快速地从田埂上跳到田里。一些水蜻蜓贴着露出水面的草芽尖低飞。
“这块田原来也是我们的,后来不种了,给了别人家。”外婆看着这齐整整的秧田,好生遗憾着,“这块田最好种,离家又近,路又好走。当初都是你外公跟我,一起挖挖刨刨石头缝里垒起来的,种什么都安逸。”
“外婆,舅舅和妈妈有钱养你,你不需要再种田了。”杜豆豆说,“你住在舅舅家里,要是闷了还可以去BJ跟我们一起住啊!”
“你娃子还小不晓得,外婆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离不开这里的山和田。”外婆道,“乡下人不种田,浑身就不得有劲,会生病,吃饭不安逸,睡觉也不安逸。就是不如回乡下侍弄我的菜地和秧田安逸。干起活来,喘气都畅快的很。”
外婆说着,脚步不停,爬上一座斜坡,斜坡上有好几株崖白花,在荆棘中探出头来,绽开着硕大的白色花朵。他们爬上斜坡后,是一片茂密的树林,一条石径穿林而过。几只大鸟,在树林上空盘旋。偶尔微风晃动树枝,落下几滴水珠,打在衣服上凉丝丝的。
他两个都拿着伞。却放到背篓里。外婆戴着斗笠披着蓑衣。伊扬是第一次见到蓑衣这么稀奇的玩意。听说是用莎草编织的,摸起来特别柔软,却又那么细密。真的让他惊叹不已。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伊扬念着张志和的《渔歌子》,四处眺望着,觉得田里没有白鹭,未免稍稍有些遗憾。但是看着前面的外婆,不疾不徐的行走在绿油油的田野里,偶尔一群飞鸟从她身边掠过,在田间起起落落,也顿时觉得恍若看到一幅设色山水画作,而暂时把他的“遗憾”扔到一边了。
几个人又走上一个斜坡,前面有一小块玉米地。外婆停下脚步,说到了。
杜豆豆看着地里的玉米,高高的玉米杆,碧绿碧绿的叶子,一个个玉米棒子刚刚挺起圆滚滚的肚子,须子却还是绿色的。
“外婆,这玉米还不熟吧?”伊扬说,“我见玉米的须子都变黄了才能掰呢!”
伊叔叔的老家是山西吕梁山,伊扬回奶奶家是见过农民掰棒子的。所以他觉得眼前的玉米还不成熟。
“憨娃娃。”外婆笑着,用力掰下一个,几下将玉米的皮扒下来,里面的玉米粒就像白白的珍珠一样,粒粒圆润,光滑洁白。她给他们两人看。
“现在的玉米,都是改良品种,专门种来卖新鲜吃食的,现在吃最安逸。又不要喂鸡喂猪,等到须子黄时就老哒!”
外婆一面说着,一面摸摸索索的走进玉米地里了。她也要挑选一些籽大又饱满的玉米,伊扬紧跟其后。外婆喊着让他不要下田,包谷叶子有水会打湿衣服,在田边等着就可以。但他不管不顾,已经自顾自寻找去了。
杜豆豆不想进去,打湿衣服怪难受的。她摘了几根狗尾巴草,一边玩一边往前走。往前走又是一个斜坡,她蹦蹦跳跳的跑了上去。
她走上斜坡往四下一看,哇!她忍不住在心里喊了一声。真美啊!
看!那一片远山远树,都笼罩在一片空蒙的苍茫里。周围的一切,都让雨雾笼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这里地处一个制高点,往下看,山坡上一层层的梯田就像一幅铺展开去的油画。村寨的小房子就像一座座童话里的小木屋。镶嵌在绿色的画卷上。那座白塔,远远望去一点也不破旧,倒像一只白色的大鸟,傲然挺立在蓊郁的山林中。寨子里不知谁家的炊烟袅袅,在这幅画卷里徐徐游动着,让这些景色更加生动了起来。
“伊扬,你快来看,好美啊!”她拍手大叫起来。
伊扬从地里钻了出来,衣服上披挂着乱七八糟的玉米须子。“怎么了?发现什么了?”
他一边问,一边摘下背后的小竹篓。慢慢走了过来。
“你看,这风景多美啊!”杜豆豆感叹着,指着前面的风景。期待着伊扬的惊叹。但等了一会,伊扬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你怎么了?”杜豆豆回头看伊扬,发现伊扬的表情呆呆地,仿佛若有所思的样子。
“你怎么了?”杜豆豆疑惑地问。
“豆豆,你看——”伊扬沉吟着,用手指着远处的风景。“白塔和天坑,还有昨天我们见过的那个山洞,是不是在一条线上?”
杜豆豆愣了一下,仔细看去。真的呢!白塔在左边,天坑是在右边。而在中间,刚好就是那个坍塌出来的大洞。站在远处看,这三样分明隔的不远,并且,是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不会这么巧合吧?”杜豆豆突然回过头来问伊扬,“难道——”
“是的,”伊扬说,“我觉得也许事情就是这么巧。那个我们正准备去寻找的洞口,就在眼前。”他一本正经的、严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