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拱坝及支墩坝

第一节 概述

一、拱坝的工作原理及其适应的地形地质条件

横缝设键槽并灌浆胶接的重力坝,其受力分析不再是平面问题,而应按空间问题来处理。即作用在重力坝上游面的水压力、淤沙压力等荷载一部分靠倒置的变截面悬臂梁直接传给地基,还有一部分则沿水平梁作用传至两岸。显然两端固定的水平梁,跨中弯矩很大,下游侧的拉应力也很大。为满足材料强度要求,尺寸仍需很大。若将水平梁做成向上游凸起的拱,则受力状态将大大改善。因此拱坝是平面上凸向上游三向固定的空间高次超静定结构。它可以看成由一根根悬臂梁和一层层水平拱构成,它能把上游坝面水压力、风浪压力等荷载相当大的部分通过拱的作用传给两岸岩体,而将另一部分荷载通过悬臂梁的作用传至坝底基岩。拱和梁各承担多少荷载由拱梁交点处变位一致的条件决定。它不像重力坝那样全靠自重维持稳定,而是利用筑坝材料强度承担以轴向压力为主的拱内力,并由两岸拱端岩体来支承拱端推力,地形、地质条件较好时它是一种经济性和安全性相对优越的坝型。与其他坝型比较,拱坝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利用拱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利用材料强度。拱坝是一种推力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只要设计得当,拱圈截面上主要承受轴向压应力,弯矩较小,有利于充分发挥坝体混凝土或浆砌石材料的抗压强度。拱作用愈大,材料的抗压强度愈能充分发挥,坝体的厚度也愈可减薄。对适宜修建拱坝和重力坝的同一坝址,相同坝高的拱坝与重力坝相比,拱坝体积可节省1/3~2/3,因而拱坝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坝型。

(2)利用两岸岩体维持稳定。与重力坝由自重在岩基产生摩阻力维持稳定的特点不同,拱坝将外荷载的大部分通过拱作用传至两岸岩体,主要依靠两岸坝肩岩体维持稳定,坝体自重对拱坝的稳定性影响不占主导作用。因此,拱坝对坝址地形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对地基处理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尽管目前对修建拱坝的坝址条件有所放宽,但充分查清坝基地质情况以及认真进行地基处理则是必要的。

(3)超载能力强,安全度高。可视为由拱和梁组成的拱坝结构,当外荷载增大或某一部位因拉应力过大而发生局部开裂时,能调整拱和梁的荷载分配,改变应力分布状态,而不致使坝全部丧失承载能力。局部因拉应力增大引起的水平裂缝会降低坝体悬臂梁的作用,竖直裂缝会使拱圈未开裂部分应力增加。梁作用减弱,部分荷载“转移”给拱,致使拱荷载增加,未开裂部分拱的应力再增加,使原来的拱圈变成曲率半径更小的拱圈,从而使坝内应力重新分布,成为无拉力的有效拱或有小于允许拉应力的有效拱。所以按结构特点,拱坝坝面允许局部开裂。在两岸有坚固岩体支承的条件下,坝的破坏主要取决于压应力是否超过筑坝材料的强度极限。一般混凝土均有一定的塑性和徐变特性,在局部应力特大的部位,变形受限制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增大,使特大应力有所降低。由于上述原因,使拱坝在合适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具有很强的超载能力。如意大利的瓦依昂(Vajont)双曲拱坝,1961年建成,坝高261.6m,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双曲拱坝,1963年10月9日晚,由于水库左岸大面积滑坡,使2.7亿m3的滑坡体以28m/s的速度滑入水库(水库库容1.7亿m3),掀起150m高的涌浪,涌浪溢过坝顶,致使1925人丧生,水库被填满,但拱坝坝体并未失事,仅在两岸坝肩附近的坝体内发生两三条裂缝,据估算,拱坝当时已承受住相当于8倍设计荷载的作用,由此可见拱坝的超载能力是较大的。

(4)抗震性能好。由于拱坝是整体性空间结构,厚度薄,富有弹性,因而其抗震能力较强。例如意大利的柯尔弗落拱坝,高40m,曾遭受破坏性地震,附近市镇的建筑物大都被毁,但该坝却没有发生裂缝和任何破坏。又如我国河北省邢台地区峡沟水库浆砌石拱坝,高78m,在满库情况下遭受1966年3月的强烈地震,震后检查坝体未发现裂缝和损坏。再如2008年5月我国汶川地震,130m高的沙牌拱坝,经受了8级地震的考验,大坝安然无恙。

(5)荷载特点。拱坝坝体不设永久性伸缩缝,其周边通常固接于基岩上,因而温度变化、地基变形等对坝体应力有显著影响。此外,坝体自重和扬压力对拱坝应力的影响较小,坝体越薄,这一特点越明显。

(6)坝身泄流布置复杂。坝体单薄情况下坝身开孔或坝顶溢流会削弱水平拱和顶拱作用,并使孔口应力复杂化;坝身下泄水流的向心收聚易造成河床及岸坡冲刷。但随着修建拱坝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合理的布置,坝身不仅能安全泄流,而且能开设大孔口泄洪。

由于拱坝的上述特点,拱坝的地形条件往往是决定坝体结构型式、工程布置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所谓地形条件是针对开挖后的基岩面而言的,常用坝顶高程处的河谷宽度L和坝高H之比(称L/H为宽高比)及河谷断面形状两个指标表示。

河谷的宽高比愈小,说明河谷愈窄深。此时拱坝水平拱圈跨度相对较短,悬臂梁高度相对较大,即拱的刚度大,拱作用容易发挥,可将荷载大部分通过拱作用传给两岸,坝体可设计得薄些。反之,L/H值愈大,河谷愈宽浅,拱作用愈不易发挥,荷载大部分通过梁的作用传给地基,坝断面必须设计得厚些。根据经验,当L/H<1.5时,可修建薄拱坝;L/H=1.5~3.0,可修建中厚拱坝;L/H=3.0~4.5,可修建厚拱坝。L/H更大的条件下,一般认为修建拱坝已趋于不利。但随着拱坝筑坝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上述界限已被突破。如我国的陈村重力拱坝,坝高76.3m,L/H=5.6,TB/H=0.7;美国的奥本(Auburn)三圆心拱坝坝高210m,L/H=6.0,TB/H=0.29。目前河谷宽高比最大的拱坝是法国的穆瓦林·里保实验坝(高13.8m),L/H已达12。

河谷的断面形状是影响拱坝体形及其经济性更为重要的因素。不同河谷即使具有同一宽高比,断面形状也可能相差很大。图5-1示出了宽高比相同河谷形状不同的两种情况(V形和U形),在水压荷载作用下拱梁间的荷载分配以及对拱坝体形的影响。对两岸对称的V形河谷,拱圈跨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拱的刚度逐渐增强,尽管水荷载自上而下逐渐加大,因拱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坝厚仍可做得薄些;对U形河谷,由于拱圈跨度自上而下几乎不变,拱刚度不增加,为抵挡随深度而增加的水压力,需增加梁的刚度(亦即增加坝体厚度),故坝体需做得厚些。梯形河谷介于V形和U形两者之间。

图5-1 河谷形状对荷载分配和坝体剖面的影响

(a)V形河谷;(b)U形河谷

图5-2 坝址地形比较

河谷在平面上的形状应呈喇叭口,以使两岸拱座下游有足够厚的岩体来维持坝体的稳定。图5-2示出了A—A和B—B两个坝址,B—B坝址虽然河谷比较狭窄,但位于向下游扩散的喇叭口处,两岸拱座单薄,对稳定不利;而A—A坝址两岸拱座厚实,拱轴线与等高线接近垂直,故宜选A—A坝址。形状复杂的河谷断面对修建拱坝是不利的。拱跨沿高程急剧变化将引起坝体应力集中,需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来改善河谷的断面形状。图5-3 列出了几种复杂河谷形状时建造拱坝的方案。

图5-3 河谷断面形状复杂时,建造拱坝的方案

(a)挖除岸边凸出部分;(b)设置岸墩;(c)采用混凝土塞;(d)采用周边缝;(e)采用岸墩和翼墙

1—岸墩;2—塞子;3—周边缝;4—岸边翼墙

地质条件好坏直接影响拱坝的修建,这是因为拱坝是高次超静定整体结构,地基的过大变形对坝体应力有显著影响,甚至会引起坝体破坏。因此,拱坝对地质条件的要求比其他混凝土坝更严格。较理想的地质条件是岩石均匀单一,有足够的强度,透水性小,耐久性好,两岸拱座基岩坚固完整,边坡稳定,无大的断裂构造和软弱夹层,能承受由拱端传来的巨大推力而不致产生过大的变形,尤其要避免两岸边坡存在向河床倾斜的节理裂隙或构造。

实际工程中,理想的地质条件是较少见的,天然坝址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地质缺陷。建坝前需弄清坝基地质情况,采取相应合理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严格处理。随着拱坝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基础处理方法的改进,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拱坝成功地修建在坝基岩石强度较低或断层夹层较多或风化破碎较深的不理想坝址上。如我国黄河上游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龙羊峡重力拱坝,高178m,坝址区的岩体经多次的构造运动,断裂极为发育,坝区被较大断层或软弱带所切割,经过认真严格的基础处理,于1987年9月开始发电,运行良好。又如坝高220m的瑞士康特拉双曲拱坝,坝址处有一条顺河断层,宽3~4m,错距10m,基岩本身褶皱,挤压破碎严重,建造中采取了谨慎的地基处理措施。

二、拱坝体形差异性及其布置实例

拱坝的体形可视河谷形状不同设计成单曲或双曲形。

(1)单曲拱坝:只在水平截面上呈拱形,而悬臂梁断面不弯曲或曲率很小的拱坝称其为单曲拱坝。在接近矩形或较宽的梯形断面河谷,由于河谷宽度从上到下相差不大,各高程拱圈中心角都比较接近。上游坝面拱弧半径在整个高度内可以保持不变,仅改变下游拱弧的半径以适应坝厚变化的需要,这样就形成了定外半径定中心角拱坝(图5-4)。这种坝型上游面为铅直的圆筒形,下游面倾斜,不同高程各拱圈的内、外拱弧圆心位于同一条铅直线上。我国安徽省境内的响洪甸重力拱坝就采用这种型式。若河谷上宽下窄变化比较大,为避免下部中心角过小而降低拱的作用,可设计成坝的外圆心外半径保持不变,而使内圆心内半径变化的形式,此时,各层拱圈自拱冠向拱端逐渐变厚。

图5-4 响洪甸重力拱坝(单位:m)

(2)双曲拱坝:又称穹形拱坝,在水平和铅直截面内都呈拱形(图5-5)。在V形河谷或其他上宽下窄的河谷中,若采用上述定半径式拱坝,其底部会因中心角过小而不能满足应力的要求,此时宜将水平拱圈的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以使上下各层拱圈的中心角基本相等,并在铅直向设计成一定曲率,形成变半径等中心角双曲拱坝,或称定角式拱坝(图5-6),它较适宜于对称的V形河谷。

图5-5 双曲拱坝

1-上游围堰;2-施工导流洞进口;3-发电引水洞;4-导流洞;5-侧槽溢流道

对于大多数河谷,由于很难做到上下层拱圈的中心角相等,为此广泛采用变半径变中心角的双曲拱坝,或称变半径式拱坝(图5-7)。这种拱坝各层拱圈的中心角、外弧面和内弧面的半径从上到下都是变化的,而各层拱圈内、外弧的圆心连线均为光滑的曲线。变半径变中心角双曲拱坝更能适应河谷形状的变化。

图5-6 定中心角拱坝(单位:m)

双曲拱坝比单曲拱坝更具特殊的优点。由于其梁系也呈弯曲形状,兼有垂直拱的作用,它在承受水平向荷载后,在产生水平位移的同时还有向上位移的倾向,使梁的弯矩有所减少,而轴向力加大,对降低坝体拉应力有利。另一方面,在反向荷载作用下,双曲拱坝中部以上的垂直梁应力是上游面受压而下游面受拉,这同自重产生的梁应力正好相反,这也是双曲拱坝的优点之一。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锦屏一级拱坝、最薄的托拉拱坝(图5-8)均采用双曲体型。

三、高拱坝筑坝技术发展

人类修建拱坝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两千年以前,人们就已意识到拱结构有较强的拦蓄水流的能力,开始修建高10余m的圆筒形圬工拱坝。13世纪末,伊朗修建了一座高60m的砌石拱坝。到20世纪初,美国开始修建较高的拱坝,如1910年建成的巴菲罗比尔拱坝,高99m。20-40年代,又建成若干拱坝,其中有高达221m的胡佛坝 (Hoover Dam)。与此同时,拱坝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如应力分析的拱梁试荷载法、坝体温度计算和温度控制措施、坝体分缝和接缝灌浆、地基处理技术等都有了较大的进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欧各国和日本修建了许多双曲拱坝,在拱坝体形、复杂坝基处理、坝顶溢流和坝内开孔泄洪等重大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从而使拱坝厚度减小,坝高加大,即使在比较宽阔的河谷上修建拱坝也能体现其经济性。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单元法和优化设计技术的逐步采用,使拱坝设计和计算周期大为缩短,设计方案更为经济合理。水工及结构模型试验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大坝安全监控技术的不断提高,也为拱坝的工程技术发展和改进创造了条件。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拱坝是我国的锦屏一级拱坝,坝高305m,厚高比为0.207。最薄的拱坝是法国的托拉拱坝,高88m,坝底厚2m,厚高比为0.0227。

图5-7 变半径变中心角拱坝(单位:m)

图5-8 法国托拉拱坝(单位:m)

(a)纵剖面图;(b)横剖面图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了许多拱坝。据不完全统计,至1985年底,全国(不包括台湾省)已建坝高15m以上的各种拱坝总数达800余座,约占全世界已建拱坝总数的1/4强。如我国首批建成的高拱坝就有高87.5m的响洪甸重力拱坝和高78m的流溪河溢流双曲拱坝。20世纪70年代起,拱坝建设发展很快,先后建成了高88m的石门大孔口泄洪双曲拱坝和高80m的泉水双曲薄拱坝等5座高拱坝和一批中、低混凝土拱坝。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建坝技术又有进一步提高,相继建成高112.5m的凤滩空腹重力拱坝、高149.5m的白山三圆心重力拱坝、高178m的龙羊峡重力拱坝、高157m的东江双曲拱坝和高102m的紧水滩三圆心双曲拱坝。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高拱坝有:高162m的东风抛物线双曲拱坝、高165m的李家峡三心圆双曲拱坝、高151m的隔河岩重力拱坝、高240m的二滩抛物线双曲拱坝,标志着我国在拱坝设计理论、计算方法、结构型式、泄洪消能、施工导流、地基处理及枢纽布置等方面都有很大进展。21世纪已建的高拱坝有小湾(292m)、溪洛渡(278m)、拉西瓦(254m),在建的锦屏一级(305m)以及正在规划设计的构皮滩(225m)等工程,反映了中国21世纪高拱坝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科研方面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图5-9为拉西瓦高拱坝枢纽布置和拱冠梁断面图,该坝位于黄河干流龙羊峡水电站下游,坝址两岸山体雄厚,高出河床约800m,河谷水面宽约40~50m。大坝采用对数螺旋线,坝高254m,坝底宽45m,厚高比0.219。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枢纽最大泄流量6000m3/s,采用坝体表、中、底孔挑流泄洪,下游二道坝水垫塘消能。电站厂房和引水发电系统均布设在右岸地下,厂房内装有6台620MW机组。出线电压计划为330kV或750kV,与广东省电网联接。左岸两条大直径导流洞导流,断面为16m×19m和18m×19m,上下游采用土石围堰,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防渗。二期导流采用在坝体设6孔导流底孔。大坝混凝土采用大吨位缆机浇筑。枢纽布置为典型的拱坝坝体泄洪、地下式厂房布置型式。

图5-10为溪洛渡高拱坝枢纽布置和拱冠梁断面图,该坝位于四川省境内长江上游金沙江上。总装机容量12000MW,规模仅次于三峡工程。电力输向华中和华东地区,输电电压计划为750~1150kV。坝址为峡谷地形,两岸山体雄厚。双曲拱坝实际坝高285.5m,坝顶长714m,坝底厚70m,厚高比0.245m。枢纽最大(P=0.01%)泄流量52300m3/s,除坝体大孔径表、中、底孔泄洪、下游二道坝水垫塘消能外,尚有4条(由导流洞改建)大直径隧洞深孔泄洪、挑流消能。在峡谷坝址泄洪流量和泄洪建筑物规模之大,是国内外所少见。电站的引水发电系统和厂房分设在左右两岸坝轴线上游侧,左右岸厂房各装有8台750MW机组。由于导流量高达32000m3/s(50年一遇),在左右岸共设有3条大直径导流隧洞,上游为高土石围堰。枢纽布置中,除高拱坝外,左右岸布满了庞大的地下结构工程,布置很有特色。

随着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发展,我国在2003年年底还建成了沙牌三心圆单曲碾压混凝土拱坝。沙牌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866.0m,死水位为1825.0m,总库容0.18亿m3。电站总装机容量36MW,年发电量1.79亿kW·h,年利用小时数为4791h。枢纽工程主要由碾压混凝土拱坝、右岸2条泄洪洞及右岸发电引水隧洞、发电厂房等建筑物组成。碾压混凝土拱坝高130m,是目前国内外最高的碾压混凝土拱坝。枢纽布置见图5-11。

图5-9 拉西瓦高拱坝枢纽布置和拱冠梁断面图(单位:m)

(a)拉西瓦高拱坝枢纽布置;(b)上游立视及拱冠梁断面图

图5-10(一) 溪洛渡高拱坝枢纽布置和拱冠梁断面图(单位:m)

图5-10(二) 溪洛渡高拱坝枢纽布置和拱冠梁断面图(单位:m)

图5-11 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枢纽布置图(单位:m)

1、2—泄洪洞;3—公路交通洞;4—电站引水发电隧洞

由于碾压混凝土的防渗性能低于常态混凝土,用常态混凝土做成的“金包银”型式或用其他防渗材料作防渗体,因其工艺复杂、施工干扰较大等原因,故采用了变态混凝土防渗技术,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

四、拱坝荷载的特点及荷载组合

作用在拱坝上的荷载有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温度荷载、自重、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冰压力和地震荷载等。一般荷载的计算方法与重力坝基本相同,参见第二章。这里只着重讨论拱坝某些荷载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一)荷载及其特点

1.自重

自重对重力坝十分重要,对拱坝因其受力特点不同,是由梁承担还是由拱梁共同承担需视封拱程序而定。拱坝施工时常采用分坝块浇注,最后进行封拱灌浆,形成整体。在这种条件下,自重应力在施工过程中就已形成,全部由梁承担。若施工至一定高程(不到坝顶)就先灌浆封拱,封拱后再继续浇注,则自重由拱梁共同承担,需用有限元法模拟施工过程进行计算。

当自重全部由梁承担时,坝块的水平截面均呈扇形,上下游坝面为曲面,如图5-12所示,截面A1A2间的坝块自重G按辛甫森公式计算:

式中:γc为混凝土重度;ΔZ为计算坝块的垂直高度;A1A2Am分别为上下两端截面和中间截面的面积。

2.水平径向荷载

水平径向荷载是拱坝的主要荷载之一,以静水压力为主,还有泥沙压力、浪压力和冰压力等,由拱梁共同承担,两者分担的比例通过荷载分配确定。

3.扬压力

图5-12 坝块自重计算图

拱坝坝体一般较薄,作用在坝底的扬压力一般较小,坝体渗透压力的影响也不显著,故对薄拱坝通常可不计扬压力的影响。对厚拱坝或中厚拱坝宜考虑扬压力的作用。在进行拱座及地基稳定分析时需计入渗透水压力对坝肩岩体稳定的不利影响。

4.水重

水重对梁、拱应力均有影响,但在拱梁法计算中,一般都近似假定由梁承担,将梁的变位计入变形协调方程。

5.温度荷载

拱坝是高次超静定结构,温度变化对坝体变形和应力都有较大影响。因此,温度荷载是拱坝设计中的主要荷载之一。温度荷载的大小与封拱温度有关,它是指拱坝在运行过程中坝体温度相对于封拱温度的变化值。因此,封拱温度的高低对温度荷载的影响很大。封拱温度越低,建成后愈有利于降低坝体拉应力。封拱前拱坝的温度应力问题属于单独浇注块的混凝土温度应力问题,与重力坝相同;封拱后,拱坝形成整体,当坝体温度高于封拱温度时,即温度升高,拱圈伸长并向上游位移,由此产生的弯矩、剪力的方向与库水位产生的相反,但轴力方向相同。当坝体温度低于封拱温度时,即温度降低,拱圈收缩并向下游位移,由此产生的弯矩、剪力的方向与库水位产生的相同,但轴力方向相反。因此一般情况下,温降对坝体应力不利,温升对坝肩稳定不利。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封拱温度较低时,此后坝体温度升高,拱轴线伸长,变位方向与水压引起的相反,则有利于部分抵消拱端上游面由水压引起的拉应力;此后当坝体温度降低时,也会因封拱温度低而减少温降值。所以封拱温度对坝体应力而言是愈低愈好。但如果追求过低的封拱温度就要有很强的降温措施,从而增加工程投资。相反,如果封拱时混凝土温度过高,则以后温降时拱轴线收缩对应力不利,因此应确定合理的封拱温度。

确定封拱温度时,可选用下游的年平均气温,上游的年平均水温作为边界条件,求出其坝体温度场作为稳定温度场,据此定出坝体各区的封拱温度。实际工程中,一般选在年平均气温或略低于年平均气温时进行封拱。

温度变化对拱坝结构影响的分析计算见第二章第七节。我国《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 282—2003)介绍了温度荷载计算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坝内温度分解为三部分,沿截面厚度的平均温度tm,等效温差td和非线性温度tn,这里不再赘述。理论分析和原型观测资料表明,对混凝土拱坝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平均温度变化,可用式(2-84)计算,也可参考美国垦务局修正后的经验公式:

该式忽略了许多影响因素,致使计算值在坝顶部偏小,在中下部又偏大,故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大陆性气候区不宜套用该式。

6.地震荷载

我国《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 35047—2015)规定:拱坝抗震计算可采用动力法或拟静力法。对于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乙、丙类但设计烈度Ⅷ度及以上的或坝高大于70m的拱坝的地震作用效应应采用动力法计算。坝高大于70m的,拱坝强度安全应在以动、静力的拱梁分载法进行计算的同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对于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或结构复杂、或地质条件复杂的拱坝,在进行有限元法分析时应考虑材料的非线性。用拟静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效应的具体内容见第二章第八节。

(二)作用组合

拱坝设计的作用组合应根据不同设计状况下可能同时出现的作用,采用最不利组合,分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两类。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采用基本组合,偶然设计状况采用偶然组合。但温度荷载应作为基本荷载。国内以往设计的拱坝基本组合一般为正常高水位+温降等。偶然组合为校核洪水位+温升等。但对于以灌溉为主的水库,水库死水位(或运行最低水位)+温升等组合往往起控制作用,也应列入作用组合。

计算作用效应时,直接采用作用标准值进行计算。拱坝的作用包括:

(1)自重。

(2)水压力。

a)正常蓄水位时的上、下游静水压力及相应的扬压力。

b)校核洪水位时的上、下游静水压力及相应的扬压力以及动水压力。

c)水库死水位(或运行最低水位)时的上、下游静水压力及相应的扬压力(或不计)。

d)施工期遭遇施工洪水时的静水压力。

(3)泥沙压力。

(4)浪压力。

(5)冰压力。

(6)温度荷载。

a)设计正常温降。

b)设计正常温升。

c)接缝灌浆部分坝体设计正常温降。

d)接缝灌浆部分坝体设计正常温升。

(7)地震力。

我国现行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电力行业(DL/T 5346—2006)和水利行业(SL 282—2003)所推荐的荷载组合可参照表5-1。

表5-1 拱坝设计作用组合表

注 扬压力在表中未列出,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