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柏杨镇的大巴上,安漓观察起坐在周遭的乘客:古铜色皮肤、皱纹、大嗓门、高声说话,旱烟味或劳作后汗腺产生的难闻味道时不时扑入人的鼻腔,有的人还带了些装着鸡鸭鹅的箱子或笼子,使得本就不流通的空气中多种气味混杂,更加令人窒息了。
以往的也常见着的一般场景,今天却引发了一些思考。安漓觉得他们这些看上去自由的大人们,每一个人都是经历过一些痛苦的,可是那些苦与难没有成就他们,这些人依然重复着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局限在狭隘的天地里,度过余生。而他们的后人,或许大部分都还要重复他们的人生。而苏强以后的人生,可能也和眼前的他们一样,或是打工、或是务农,慢慢成为一个大人,失去人生其它的选择权。
她开始明白了一些读书的意义——选择。单纯依靠体力劳动的事情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健全的人或许都能做,可是那些需要头脑的工作,却只有读了书才有争取的资格,比如,像刘婷姐姐一样,成为一名老师。她希望自己有更多选择权,尽管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想选的是什么。
回学校以后,安漓开始了和自己已有的惰性之间的博弈。她尝试着和从前一样将精神集中到课堂上、用心完成作业、对功课进行查漏补缺。这时才发现,被自己落下的东西太多了,以往的上课走神、应付作业、敷衍考试...都成为了现在想要认真的阻碍。
当她认真面对中学课业时,才发现它和小学时的天壤地别——知识结构密集地一环扣一环,想要疏通一个难点,只关注当下远远不够,还需要从头进行梳理。同时,看小说的习惯虽然给了她在语文写作上的天赋,但也消耗着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老师常说,从零到六十容易,从六十到七十难。
初二的时候,还能倚仗一些学习的天赋考一个将将够看的成绩,可这些成绩却导致人产生了不易被察觉的掉以轻心,现在,以往可能考上高中的“七十分”逐渐下滑成努努力或许还能考上的“六十”。安漓才发现,想再回到七十,自己也有点力不从心了。
姚凤很惊讶朋友竟然开始转变一向的无所谓态度,也开始向自己请教如何学习的经验了。但开心是大过诧异的,她觉得在学习这条路上,自己多了一个值得依靠的同行者。尽管自己也只是“六十七八”的水准,姚凤依然乐此不疲地未安漓充当着辅导老师。
安漓将自己看小说的时间从每天四个小时缩短到两个小时——晚自习前的吃饭时间、晚自习后的洗漱时间,安漓都腾给了数学和物理。早读的放空和走神也被她强行纠正,用来背古诗词和英语单词。
学习态度的转变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安漓放弃了一直以来选择的最后一排靠垃圾桶的座位,有了新的同桌,一排的两人或三人互相配合着默单词,背课文。早中晚去食堂也不再是她一个人,生活在人群中,终于又融入人群。
老师们对她的改变欣喜万分,常常叮嘱她,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说出来。同时再三强调,千万不能一时兴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学习,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安漓对这些话是认可的,她本身也算一个有决心和毅力的人。所有的努力,在一次次的小测和月考中渐渐留下痕迹。
新手机比原先那部按键的多了许多功能,但安漓没有下载太多五花八门的软件,用得最多的还是QQ和一些看小说的浏览器。
除了用来和姚凤交流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安漓在QQ上停留最多的地方还是空间。每天机械性地重复刷着各个同学的动态,自己却从来都不发任何东西。以前加的许多小学同学似乎都换了号,大部分人都再也没登陆过,苏强亦然。小学同学里,原本最活跃的陈函娇,这学期却渐渐没了动静。
点开她的主页,前几年发表过的原创或转发的动态都被删除得一干二净,粗略估计,从小学开始算起,约有一千条。在没有批量删除功能的前提下,把所有内容一条条删掉的工作量不容小觑。安漓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陈函娇有这么大的决心和行动力。其实她很想问一句,怎么了,点开对话框,却发现怎么也无法克服心里的唐突感。又是一年没再联系,无论用哪种话题再开启对话,都显得突兀,何况,说到底自己还是来刺探对方隐私的。最终,安漓还是选择点了返回键,然后盯着陈函娇的头像发呆。
期末考试前,除了初三毕业班以外,其他年级按柏杨中学的惯例是会有两天假期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放松身心。同寝的室友都是柏杨镇上或周边村里的人,无论长短假都会回家。安漓觉得来回折腾太麻烦,一般除了寒暑假以外,她都待在宿舍。
因为食堂的饭菜实在不算可口,顶多称得上能吃,所以周末不回家的同学都会去外面买点熟食打打牙祭。第一天上午,安漓复习完化学的公式,正打算拿手机去学校外面买点鸭脖进来,并顺便蹭鸭脖店的wifi缓存两集电视剧到手机上。一打开数据数据,安漓就收到了一条QQ消息,点开是一条好友申请。附的备注是“杨鑫”。
安漓知道这个人,是现在班上的体育委员。她对这人没什么好感,因为杨鑫长得高,在学校一贯的作风就是跟别人成群结队、吆五喝六的,以前自己逃课被叫去办公室的时候,也总能见到这个人在挨骂。理由是千奇百怪的,要么是损坏了公物,要么是欺负了同学,要么就是抽烟被发现,总之,几乎所有学校三令五申禁止的事情,他似乎都得碰一碰才痛快。那些在走廊上,对着安漓吹口哨的一群人当中,也有他。
本就和班里同学不亲近的安漓,跟杨鑫之间就更没有任何交流了,能回忆起来的对话就只有体育课上,杨鑫让大家报数,安漓再在队伍里喊出自己的号。
因此,这条好友申请,显得分外奇怪,但安漓还是通过了。
“你是安漓吗?”
“嗯。”
“话这么少,肯定是了。”
安漓没有回应,这句话,似乎没有做出反应的必要。
“你这学期怎么开始学习了?我记得以前还老在老柯办公室看见你,后来在教室外面吹口哨想跟你打招呼,你看都不看一眼。”
安漓无语。
原来在杨鑫眼里,对着自己吹口哨只是普通的打招呼行为,这么说来,倒是自己无礼了。
“有吗?我不记得了。”
敷衍大师安漓很轻易就能将一件事搪塞过去,她可不怕杨鑫的“清算”。
“真的,有好几次。算了,不说以前了,我今天找你是有一件事。”
接下来,杨鑫期待的或许是自己的疑问和好奇,但安漓偏不愿让他如愿。她没有顺着这话问一句“什么事”,而是什么也不回,耐心地等待一个答案,
过了五分钟,已经快走到学校门口的安漓再次收到手机提示音。
“还在吗?”
到了鸭脖店,安漓连上无线网,在后台一边缓存《来自星星的你》,一边打开QQ回复消息。
“有什么事直接说吧。”
“想跟你说一个秘密。”
安漓依然没有急着回复,没展露一丝好奇心。她猜测这可能是什么无聊的恶作剧,越好奇越容易上当。
“其实,我从初一的时候就有点喜欢你了,可是你从来没有理过我。以前看见你上课也不太认真,还不太和班上的同学一起玩,就觉得应该不会再有其他人喜欢你了,所以没急着跟你说。但这学期你和很多人都关系变好了,我怕我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
电视剧里,女主角在被告白的时候,有惊讶的,有惊喜的,有感动的。但生活里应该做出什么反应好,安漓细细回忆,却想不到一个可以参照的例子。“这个人居然没有错别字”,这是她下意识的反应。
该说什么吗,他只顾阐述心声,也没有问自己要什么回答。
“为什么?”
最后,安漓还是用问句完成了回复的任务。
“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喜欢我。”
安漓到现在一共只收到过两次告白,一次是现在,一次是六年级时,来自王生林的一封情书。这两个人,和自己都不是关系密切的朋友,因为她也没有过什么要好的异性朋友。当初王生林的情书上,明明白白地写了,自己穿灰色衣服很好看,或许这就是他的理由。那杨鑫的理由会是什么呢?
最终她还是没忍住好奇了,好在这也并非一个想象中危险的陷阱。
“其实我也不知道。就是有一天我发现我看你的时候会紧张,但每天又很希望看见你,特别矛盾,过了几天我就觉得我可能是喜欢你。特别是这学期,看见你有时候和坐在你周围的男生说话的时候,我就特别生气,我就更确定自己喜欢你了。”
安漓回忆起来,这学期确实有好几次,自己在和身旁的人说话的时候,总会有一两个男生被杨鑫过来用胳膊勒着脖子带出教室,直到上课才回来。但那时只觉得是男生之间无聊的打闹,没有往心里去。
从前自认为在班上是个透明人的安漓,没想到,原来很长时间都有人在默默注视着自己。她有点感动,也有点无所适从。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小心收藏好这份善意,不违背自己的心意,也不伤害杨鑫。
“谢谢。只是我有点意外,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你有喜欢的人吗?”杨鑫是个急性子,没直接问安漓喜不喜欢自己已经算是克制了。
“没有,我不知道什么是喜欢。”
对话框里的字,被杨鑫删了又打,打了又删。他知道安漓不会喜欢自己,也能感受到在此之前她对自己的偏见。看见这条回复,他觉得某种程度上,其实也算是一条好消息。
“那我以后在学校能和你说话吗?”
“当然可以,只要不是吹口哨。”
这句话或许暴露了安漓记得对方曾用口哨和自己打招呼的事实,但她还是想这样说,无论如何,至少证明自己对他是有印象的。
没有电视里跌宕传奇的经历,在生活里,安漓见到的关于“喜欢”的故事,都是简单、直接、纯粹的,虽然不够精彩,但她觉得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