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不能当饭吃

“哲学不能当饭吃”——这是许多对哲学并不了解的人都曾说过的话。

在人们的印象中,哲学家似乎就是一群狂妄的疯子,他们总是对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知识评头论足。而书本上是这样来定义哲学的:“哲学是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思考的学问。”

下面这个故事,很多人或许都曾听过:

一位哲学家搭乘一条渔船过河。行船之际,哲学家问撑船的渔夫:“你懂数学吗?”

渔夫回答:“不懂。”

哲学家又问:“那你懂物理吗?”

渔夫又答:“不懂。”

哲学家接着问:“那化学呢?”

渔夫还是答:“不懂。”

哲学家怜悯地看着渔夫叹气道:“那真是太遗憾了!你相当于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啊!”

就在这时,忽然一阵狂风刮来,掀翻了渔船,哲学家和渔夫都掉到了河里。渔夫大声地问哲学家:“嘿,你懂游泳吗?”

哲学家一边扑腾一边回答:“不懂!”

渔夫遗憾地说道:“那真是太不幸了!你恐怕将要失去整个的生命了!”

这个故事就是人们对哲学家的讽刺。在他们看来,哲学家们虽然一个比一个会说,但他们所说的话好像都没什么实质性的用途。他们的道理不能帮助庄稼长得更好,也不能让气候变得更宜人,当然,也不能在危难时拯救自己的性命。总而言之一句话:哲学不能当饭吃!

诚然,哲学确实不能当饭吃,不能让饥饿的人填饱肚子。但正如亚里士多德曾说的:像哲学这样的思考,是必须在吃饱了以后进行的事情。

我们需要哲学,是因为我们除了需要吃饱饭,还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我们不仅是“活着”,而且是“愿意活着”,更想要“好好地活着”。因此,我们会去思考、去追问生活的方式,以及生命的意义。

就像下面这个故事中的男孩一样:

男孩生长在孤儿院,不知道父母是谁,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他总是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在乎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院长从未给过男孩答案。直到有一天,院长突然给了男孩一块石头,并叮嘱他说:“你明天早上带着这块石头去市集卖,但不管别人出多高的价格,你都不能将石头卖出去。”

男孩不明所以,但他还是乖巧地听从了院长的吩咐,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石头去了市集。他蹲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开始还无人问津,后来渐渐有人来向他询问石头的价格,想要买下那块石头,价格还越喊越高。

回到孤儿院后,男孩兴奋地把情况告诉了院长,院长笑了笑,让男孩再拿着石头去黄金市场卖,但依然还是不能真的将石头卖出。

第二天,男孩又带着石头去了黄金市场,这一回,大家给出的价格更高了。

之后,院长又让男孩带着石头去宝石市场,果不其然,石头的价格又上涨了好几倍。更令人惊讶的是,由于男孩不管多高的价格都不肯卖出石头,那石头竟被传成了“稀世珍宝”。

男孩又惊又喜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告诉了院长。院长对他说道:“生命的价值其实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便会产生出不同的意义。一块平凡又普通的石头,会因为你的珍视而拥有‘稀世珍宝’的价值。你不也是如此吗?只要你看重自己,珍惜自己,那么你的生命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故事中男孩的困惑实际上就是一种哲学的困惑。哲学的困惑,正来自于我们对生活意义的发问与思考。而哲学的功能与作用,就是帮助我们发现生活的意义之所在,以及我们该如何去实现这种意义。这就是哲学存在的最大效用,它不能当饭吃,但能给予我们一种精神,让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沉溺于物欲之中。

哲学不是实践,但它能指导实践。就如那条最基本的哲学命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它的出现,让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不要小看哲学带来的能量,它虽然不能当饭吃,但能让我们知道该如何吃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