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危机与创造

自从去XZ后,我就一直在逃避。

没错,我玩得很开心,我看到了想看到的风景,我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我与大自然做着我最渴望的连接,在那些瞬间,我感觉自己在天堂,幸福就在我手中,我的人生就是感受到的那些美好。

但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被巨大的生存和价值恐慌所淹没。我甚至开始怀疑我旅行的目的,是在追寻还是在逃避。

我迟迟不愿意写一篇关于那次旅行的总结,是因为我害怕看到我感受到的快乐之外的一些东西,那些关于现实关于自身不足的声音。

这些年,我从悲观主义者变成了盲目乐观主义和享受主义者,我刻意忽视那些若有若无的危机暗示。

但现实却不容我一直逃避,关于年龄,关于事业,关于爱情,关于婚姻,关于家庭,关于孝道,关于交际,关于价值,关于尊严···

我不知道方向,或者说我不知道哪条路才是对的,我做过很多尝试,但是···现在的我不敢再轻易尝试,却也不甘就此屈从,我始终相信我的人生不应该是那样平庸憋屈的。

我可以拥有甜蜜幸福的爱情,我可以拥有挚爱荣耀的事业,我可以拥有真挚交心的友谊,我可以拥有不老青春的容颜和心灵···

于是我不断追寻,不断失落,不断渴求,不断失望···内心的梦或者说不甘心始终引领我继续,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和打击,我都相信自己可以。

事实上,每次的危机都能迎刃而解,我将之归结为侥幸抑或幸运。

适当的冒险能让人血液流动,能让麻木的心重新灵活跳动。

我想,我每一次的“冲动”并非是真的不经思考的行为,而是我遵循内在的声音让自己免于精神危机。

而我此刻的焦虑和烦闷源于现实危机,但让我能够停下来去思考和沉淀的冲动是让我得以免于精神过度疲累的危机。

我的每一个防御系统都十分完善,或者说有时候可能过于完善,这让我始终奔忙于处理危机的大脑运转中。过多的精力放在处理危机上,就没有空间去思考创造,更没有空间去感受美好,我想这才是我最应该敏感的危机。

一个缺乏创造性和对美好感受力的人是不会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宁的,不断出现又不断救急的危机就是最好的说明。

而一个远离创造和美好,只纠结于生存和安定的人生注定是无法实现其价值的。

何为创造,能够在旧有的思维上生发出新的思考,能够在旧有的事物上生发出新的事物,能够在新的视角下去感受和记录生命中的一切···都可称之为创造。

当然,这里指的仅仅是“个人的创造”,因为“新”、“旧”都源于个人的视角,但是这种个人视角下的创造也能为人生不断地注入的新的活力,让生命之泉汩汩长流。

而持续的个人创造是社会创新的根源,能够为整个人类的生命注入活力,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价值的终极体现?

我想,不断的感受和思考就是最直接创造源头,因为我在随意打下这些文字的同时,我发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一个全新的视角,这让我整个人都像被换血了一般,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了重生的喜悦。

其实,有时候一个人的絮絮叨叨也不是坏事,《高兴死了》这本书不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琐碎絮叨吗?

通过记录脑海中纷杂无序的想法,她能够让自己冷静安定下来,从而减少精神崩溃的频率;与此同时,她的这些看似无序、无厘头的想法,有些甚至荒诞可笑,却让与她一样饱受精神折磨的病人得到心灵的安慰,一方面,他们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内在的连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很多人跟我一起在为自己的精神健康在努力;另一方面,他们能够从作者乐观自嘲的文字中找到应对糟糕现状的新方法和新思维,他们学会用另外一种态度看待自己以及外在环境,这让他们不再困于自责和自怨自艾里,而是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

再者,对于有着轻微心理困扰,却还不至于陷入精神疾病的“广大人类”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无疑也为他们的世界打开了很多的新视角,启发应对挫折和苦难的积极心态。

任何一本受欢迎的作品都必定给人们带来思想或心灵上的启发和洗礼,这本书做到了,所以即使它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即使你看完觉得整本书就是作者无聊至极打下的废话,你还是愿意去买它,并且你想从中找到一盏指明你内心方向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