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村这边流民之事倒是解决的顺利,那些流民也没有什么过激的行为,能有粮食吃,自然没人想着拼命,是以在里正黄鸿升和那些流民商量过后,村子里一共拿出十两银子外加三石粮。
那些流民也都是岭北的庄户人家,自然晓得地里的产出,原本他们过来也只是听说这个村子里有大善人,或许能给他们一条活路,可到了这里,大家伙也都发现这不过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真要说起来,流民中有不少人家本来的村子比这都要富裕。
流民们只当是自己被骗了,可大老远的就跑了过来,真要就这么空着手回去,自然都心有不甘,更何况有些人几乎饿得都迈不动步子。
然而这会子黄鸿升的话,却是接了这份尴尬,不仅有粮食吃,还有银子拿,流民们喜不自胜,呼啦啦的跪了一地,感谢村子的慷慨解囊。
其实来的这帮流民都是岭北最靠边的两个村子的人,这两个村子本就相邻,村里后生嫁娶,几乎都是两个村之间,是以基本上都认识。
冻灾一出,一些老弱体病的没能熬过来死了一批,后来没了粮食,只能逃难,可这一路上又因着各种意外去了一批,等到了文水县这边,出来逃难的三百多口子,就剩下他们这二百多人。
他们也不想跑过来逼迫同样的庄稼人,可城里的大户人家都闭门不出,见死不救的,眼瞅着那几十个娃娃们都要饿死了,在听到文水县三十里处的村子有个大善人的时候,即便心里不信,他们也想着过来碰碰运气。
老天爷保佑,真的让他们看见盼头了,三石粮不算多,十两银子也不够他们二百多口人过冬,可起码能多活几天啊。
跪了一片的流民中,不少人都呜呜的哭了出来,村口为首的里正黄鸿升还有三个下任族长均是摇头叹息。
后边举着各种农具的村民脸上的表情也从之前的愤怒警惕变成了如今的同情居多,纷纷放下手里的工具,就那么静静地瞅着。
“您是贵村的里正吧,老朽不才,是岭北山涧村和河溪村两村里正,大夏初年的童生,已然六十有六。”
黄鸿升闻言一愣,旋即上前把那老先生给搀扶起来,更是打发人去最近的人家搬来的几把椅子,让流民当头的两位上了年岁的人落了座。
“老先生,听你所言,你们这些人应是那两个村的村民?”黄鸿升问道。
“是啊,是啊,都是村子里的,能逃的全都逃了出来,老朽这条贱命,也是他们一路上帮扶着,才能活到现在,可如今村里还有几十个没长起来的小辈如今就躲在十里外的破庙了,眼看就快饿死了,我们也只能厚着脸皮来贵村打打秋风。”
那老先生越说越激动,等说完后,竟是愧疚的拍打着大腿哭了起来。
“爹,您老别这样,咱们虽说落了难,但总归有好人帮扶,这村子的恩情咱都记心里了,只要把这道坎儿给度过去,来日定然是要报答恩情的。”
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走上前,半跪在老先生腿边,宽慰道,后边不少的流民也都开口宽解着,更有年轻一辈的应和着那中年男子的话,纷纷说着将来会报答村里的恩情。
“我家粮食还够吃,多拿出半石给这些乡亲。”
黄家村的村民中,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声,在短暂的安静过后,越来越多的村民都自主的拿出来粮食,不到一刻钟,竟是在原有的三石粮的基础上,多出来了十几倍。
这也是就黄家村的村民敢说出这样的话,农场的粮种,亩产接近八石,也就是近千斤,这样是搁在以前那亩产三四石的时候,交过粮税后,村里都不一定能剩下这些粮食。
“里正叔,要不让他们留在村子外边,搭上棚子也能凑合一下,十里破庙那不挡风不挡雨的,哪能住的了人。”
“对了,我爹娘和我们一起住,老宅子空着,能住下十多口子人。”
“还有我家,我家也空着俩屋子呢。”
不过几息之间,便又十几户人家都说了自己有空房,愿意收留那些流民的话。这倒是让黄鸿升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后,心里忍不住一沉。
他也不是冷血之人,但这些人终归是流民,赠送粮食,银钱均可,但让这几百口子人住到村里,却不是他想要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