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

金发碧眼的洋人出现在京师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一阵子,就如同石子投于碧波,激起几圈涟漪,便了无踪影。

然而,在京师这口万顷深潭下,潜藏的却是眨眼便能令人粉身碎骨的暗流涌动。

党争开始向着无可挽回的地步相向狂奔,两者倾轧,必有一亡。

自震川先生去后,世间读书人常喜于庭中植枇杷树,时以为风尚,附庸风雅倒也谈不上,多半是图的三分意境。

唯独杨涟格格不入,在京师的破旧小院里,手栽了一棵橘树,平日但有能沤肥之物,尽扔于树下,一年到头,却仍长得瘦瘦小小,枝叶干枯。

与一肚子圣贤书的杨涟不同,夫人詹氏没读过什么书,也不晓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时所植,今已亭亭如盖矣。”

先夫人张氏故去后,杨涟方才娶的詹氏,非是豪门世家之女,平日里操持家务,喂鸡浇菜,除了图一家人平平安安,心底也有念想,便是巴望着杨涟步步高升,有生之年也能给她弄个诰命夫人回来。

詹氏嫌弃橘树太脏,又长得不美观,常絮絮叨叨地抱怨杨涟,杨涟每每笑笑,任由夫人絮叨,也不争辩,只是巴望着瘦小的橘树,言道“等到下次霜降,便可以摘橘子吃了。”

原本,詹氏还会抱怨几句,可不知那天杨大洪是实在被抱怨的烦了还是如何,竟破天荒地给夫人写了首情诗——“若是一年至霜降,夫人必不羡鸳鸯”以作劝慰。

果然自此以后,詹氏便不再念叨了,遇到烦心事,常翻出杨涟手写的字条痴痴地看着,眉眼间满是笑意。

詹氏知道杨涟很忙,忙的有时都顾不着家,便也不再烦扰他,只是照顾好儿子们,还有杨涟的继母宋老太太。

杨涟一年之内,在首辅叶向高和吏部尚书赵南星的安排下,由太常寺少卿,晋升督察院左佥都御史,再晋左副都御史,可这升官速度不可谓不惊人,但这也反映出,东林党为了争夺督察院这块主要阵地,以此为基础扳倒魏忠贤,已经在准备决死一搏了。

可六月初一,詹氏早起,趁着晨露未晞打算去喂鸡,却见几日未归家的杨涟,正突兀地站在橘树前怔怔出神。

“大洪?”

“怎起的这般早?不多睡会儿?”

杨涟温柔地看着老妻,笑意温醇地问道。

“你不在家,睡得不踏实。”

詹氏敛着裙角,不安地说道。同床共枕多年,她本能地感觉今天的杨涟有点不对劲。

突然,詹氏眼角扫过门口,失声问道:“那是什么?”

门口几人抬着的,赫然是一口黑色薄棺。

忽然詹氏像是明白了什么,她想起启程进京时杨涟对村里人有意无意间所说“杨某这番出山,不知归路是何为也?”

看着眼泪大滴大滴地坠落在面颊上,用袖子擦又恐脏袖上的沙砾迷了眼睛的夫人,杨涟上前两步,用手揩去夫人眼睑下的泪滴,泪滴捧在手心久久不散。

“莫哭,莫哭。”

“为什么啊?为什么啊?朝廷那么多人,为什么非要你去出这个头呢!杨大洪你是不是傻啊,东林那么多家财万贯的大地主不去,偏偏让你去,你傻吗?你不想想家人吗?想想你老娘,想想我,想想孩子...呜呜呜...”

詹氏的哭声惊动了不大的院落,随来入京的杨涟继母宋老太太,以及几个儿子,都披衣出来,愣愣地看着橘子树旁的夫妻二人。

杨涟语气柔和,但却异常坚定地说道:“我为副宪,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方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

“父亲大人。”杨涟长子杨之易开口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固然无错,可朝中这么多元老重臣尚未表态,魏阉又这般势大,父亲何必以卵击石?不如等东林群贤商量好对策,再做打算。”

“跪下!”

杨涟严声斥责,杨之易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我平日里怎么教你的?我辈读书人,读的是圣贤书,当致身家法,学先哲尽忠典型,自当成败利害不计,这才是朝廷不虚养士。若是个个讨巧卖乖趋炎附势,只贪恋功名长久,不顾朝廷安危,圣贤书不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如今于国家大体紧关之际,若是存了保身的心思,唯唯诺诺缩在人后全等着旁人出头,又有谁还敢出头?从君父国家远念,岂能做此隐语?况且,你怎地知东林无敢赴死之士?报效国家又与家境有何关系?谁能做独食朝廷俸禄之人?”

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问的杨之易冷汗连连。

扪心自问,大道理谁都懂,圣贤书上都写着呢,可真要知行合一,轮到自己去抬棺死谏君王,除了杨仲芳(杨继盛)、海刚峰(海瑞)这等人,又有几人敢?

东林作为一个群体,有真正胸怀天下之士,也有以此作为攀升之阶者,有些人自杀尚且嫌水太凉,何况诏狱,自是不敢出声者多矣。

可能是觉得自己训斥的太过,亦或是胸中意气吐尽,杨涟的声音低了下去。

“儿子,我辈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爹打小就不聪明,私塾先生也说我死读书、读死书。但你爹就靠这份死读书,方才中举人、中进士,也能供你们去读书,这都是国家的恩惠。

既然受了国家恩惠,你爹也没什么能报答君父朝廷的,如今魏阉猖狂,众正喏喏不敢言,更有无数墙头之草在观望局势,唯有我挺身而出方是正道。要知道,正退一步,邪进一步,这一步退了就是万丈深渊,是决计不能退的。

君子慎独,暗室之中亦是如此,若是满室皆暗,那就让我杨大洪来作这第一缕微光,为后来人照亮来路,薪火相传,方不绝矣。”

言罢,杨涟进室收拾什物,转身离去。

长子杨之易入室,只见破桌上粗糙的白纸写着两行大字。

“莫叫书生无胆气,敢令日月开新天。”

天启四年六月初一,杨涟上《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疏中言魏阉操控内阁、祸乱宫闱、谋杀皇子、毒杀后妃、操练私兵、僭越逾制、蒙蔽圣听,苟臣一言失实,甘伏显戮!

杨涟以死谏君王,天下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