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吴三跪

“小人马科,祖祖辈辈都是山海关的军户,祖上曾至千户,后因战败被夺职,现任副把总一职。”

还是个不大不小的基层军官...

不过,军队的事情,尤其是边军的事情,作为大明亲王,朱由检却不便插手,他将目光落在了身侧几人的身上。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主持正义的决心,以及将自己趟进烂泥滩里的勇气的。

或者换言之,大部分人都不想沾染这些浑水。

礼部侍郎温体仁温大人抬头望着灰蒙蒙地云层,极为出神,仿佛是在欣赏什么美景一般。

传旨太监刘若愚低头看着自己手里不住扭动的缰绳,好似在织衣服。

负责统帅护卫使团,以及押送红夷大炮的神机营的阳武侯薛濂,则干脆在战马上打起了瞌睡。

“为森马,布走料?”

就在此时,高高瘦瘦,顶着一个鸡窝头金发的洋人铸炮师汤姆,好奇地驱马来到近前,用还没入门的汉语,对朱由检发问道。

“对鸭,为森马?”

矮胖,酒糟鼻,一头红发的杰瑞亦是问道。

“这你们得问杨总兵,杨总兵,说说吧。”

“信王殿下莫要听这老兵油子胡搅蛮缠。”山海关总兵杨麒冷汗连连,解释道:“非是我等不发饷银,而是从去年下半年年末,辽饷就一直没解运过来。至于煤炭和木炭,关门里所有人都是这样,不存在不给谁发的问题。”

“哦。”

眼见朱由检似乎对这个答案满意了,山海关总兵杨麒连忙示意家丁将刺头马科拖走。

“且慢。”

朱由检却拦下了准备将马科拖走的家丁,开口问道:“既然无饷又无炭,你们这里的粮食怎么样?“

杨麒闻言,心中暗骂,这个信王爷,明知道我是在敷衍他,却还要问,简直是岂有此理。

但是面上,他却不敢表露出半点不敬,恭声回答道:“信王殿下有所不知,我山海关乃是一处大军屯扎之所,粮草乃是我军的根本,而且山海关周遭皆为平原地带,并没有多少农田,所有的粮草只能靠京师、天津和蓟州的供应。“

“如果供应不及时,那岂不是说,你山海关的粮草都会断绝了。“朱由检微笑着问道。

“对。“

杨麒心中暗骂,面上却不敢表露出分毫,只是低头回答道:“信王殿下所言不假,但我山海关的粮食,的确也有存储,足够我山海关一万八千人吃上一年。而我山海关周遭的军户也不少,除了军需之外,必要时还要养活数万军民,每个月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嗯。“

朱由检微笑着点了点头,复又开口询问道:“蔬菜呢?“

“启禀殿下,我山海关虽然物资不充裕,但是还不至于断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军士送来白菜萝卜等冬天能存得住的蔬菜,只是不多罢了。“

听到杨麒的回答,朱由检点了点头,继续追问道:“这么说来,山海关的兵丁不少,每个月也能有几天吃上蔬菜,勉强维持温饱,对吗?“

听到朱由检的询问,杨麒抬起头,声音干涩地说道:“是的。“

“那么这些士兵的战斗力如何呢?“

这次轮到杨麒彻底沉默了......

朱由检看着温体仁的表情,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继续问道:“你们有没有能够匹敌后金军的军械?“

“有,当然有。“

一旁的吴襄急切地说道:“殿下您不知道,我们山海关有着三千余杆火铳,几十门大炮,还有二百余架弩车。“

过了片刻,朱由检又问了一句。

“不知道山海关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

这下,不仅仅是杨麒,就连温体仁和刘若愚、薛濂都惊讶地望向了朱由检。

“回殿下话,我山海关有很多风景,最有名的,还是老龙头长城入海处。“

“那明天,就让这人来当向导,带本王游览一番吧。”

杨麒心头一凛,躬身答应,他的家丁们也不再拉扯,任由马科离去。

马科看了一眼信王,心知这是信王虽然对此无能为力,却在保全自己,认真地磕个头,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毅然离去。

这点小小的风波过后,众人进入关城钟鼓楼前的大堂,堂中炭火烧的暖和,酒肉早已备好。

山海关总兵杨麒请信王朱由检、礼部侍郎温体仁、传旨太监刘若愚、阳武侯薛濂等使团的大人物们坐在上首和左侧,他带着山海关上的了台面的将佐们坐在右侧。

至于那头林麝,则早就被烤好切成了片,炸的金黄,成为了盘中餐。

作为东道主,杨麒端起手中的酒盏,轻轻地抿了一口,脸上浮现一抹笑意,“诸位使团大人们,我代表关门的将佐,敬诸位大人一杯!祝大家出使朝鲜一路平安顺遂!“

说罢,将手中酒盏一饮而尽。

随着信王喝了下去,温体仁、薛濂等人也是相互敬酒,然后将酒盏放下。

酒宴上觥筹交错,人声鼎沸,气氛渐渐热闹了起来。

“哈哈,诸位,今日咱们聚到此处就是缘分,不醉不归!“杨麒举起酒碗笑道。

“不醉不归!“

酒至微酣,吴襄突然举杯走到朱由检的身前,恳切地说道:“信王爷,犬子年幼无知,今日冲撞了您,还望殿下海涵,这杯酒,当是替犬子赔罪了。”

说完,吴襄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朱由检把玩着酒盏,不以为意地说道:“小事,本王不在意。”

闻言,吴襄涨红着脸又说道:“不知信王殿下可否给个机会,让犬子加入使团队伍,护卫您去宁远?犬子地形熟,骑射也尚可,是个好向导。”

朱由检心中暗笑,辽西走廊如此狭长,只有往东北走一条路,有什么向导不向导的?不过是吴襄的一个说辞罢了。

“也罢,今日要是不应下来,恐怕你吴襄心头难安,就如你所言吧。”

吴襄强拉着吴三桂,给朱由检郑重其事地三跪九叩,磕响头赔罪。

朱由检看着脑门子都有点发红,对着他不住赔笑的吴三桂,忽然想到,这不真成了“吴三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