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豹
《传习录》者,门人录阳明先生之所传者而习之,盖取孔门“传不习乎”之义也。匪师弗传,匪传弗觉,先生之所以觉天下者,其于孔门何以异哉?夫传不习,孔犹弗传也。
孔门之传,求“仁”而已矣。孟子曰:“仁,人心(人性仁、义、礼、智、信之心,跟“道心”相对称)也。”孟子之求心,即孔门之求心也。然“心”无形而有“知”也。知外无心,惟知为心;物外无知,何知非物?
予尝闻先生之教矣。学本“良知”(liángzhī:天赋的道德意识,道德实践的出发点,旨在分别人性善、恶),“致知”(zhìzhī:达到完善的理解)为学。“格物”(géwù:格,正;物,万物。正万物的不正,以便万物归于正。)者,“致知”之功也。学致良知,万物皆备,神而明之,广矣,大矣。故曰:“知皆扩而充之,足以保四海,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之学孔子者,其在兹乎?
祖述(zǔshù:仿效)孔、孟,宪章(xiànzhāng:效法)周、程,先生之所得亦深矣。而或者犹异之,云其殆于仁,心、知、物之义有未达欤!
盖仁即心也,心即知也,知即物也。外物以求知者,为虚寂;外知以求心者,为枯槁;外心以求仁者,为袭取;外仁以求学者,为泛滥灭裂,此二氏、五伯、百家之学所以毒天下。如以文辞而已者,今之陋也,去益远矣,毒滋甚焉。
良知者,通天地万物为一体也。忍其毒而弗之觉,犹弗知也。此先生之传,殆有不容已焉者耳。
是录也,答述异时,杂记于门人之手,故亦有屡见而复出者。间尝与陈友惟浚,重加校正,删复纂要,总为六卷,刻之于闽,以广先生之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