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火烧草堆——我的英雄情结

(2009-08-13)

一家三口,经常为电视频道争执,儿子要看《走近科学》,夫人要欣赏《王贵与安娜》,我呢,非战争题材不看。我是一家之主,一声令下,都跟我走进硝烟弥漫中,儿子说我太“286”,夫人说我有暴力倾向。终于有一天,我向自己的心灵求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跟战争剧结下不解之缘?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想起小时候没有课外读物,甚至也没有教辅,只有小人书,记忆中最多时有一百多本,参加工作后将这些小人书整理一下,后来离开老家多年,这些书竟也不知去向。这些小人书几乎是清一色的战争题材:《红日》《小兵张嘎》《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看完了小人书不算,电影也是这一类的,在我的精神食粮中再没有其他的花色。这些课外读物被我翻来覆去地咀嚼,甚至还亲身演绎了一番“火烧稻草垛(堆)”的壮举。

村西头的小朋友中我是“老大”,一放学,他们便聚集到我家,听我讲各种关于英雄的故事。一天,父母亲去了外婆家,我向喽啰们宣布:今晚在我家开会!吃过晚饭,我把自己“打扮”了一下:腰间系了一根皮带,还别上了两把“手枪”(木制的,前有钢管,后有铁皮包裹着枪栓,枪栓上有橡皮筋,一拉橡皮筋,将枪栓扣住,射击时用拇指朝上一抬,枪栓撞击到辣子(火药),响声震天,枪管前冒火),用布绳把裤管扎住。喽啰们一看,惊慕不已,我的二弟当场向我要一把手枪被我严词拒绝,当他知道今晚有“行动”并扬言不去时差点被我宣布为叛徒而惨遭毒打。

行动的目标是小河沟对面的小村方,这是一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落,村民淳朴,天一黑家家关门,我们六七个小朋友在黑夜的掩护下“潜”入了小村方,在村子里绕了一圈后没有发现一个人,几只小狗的狂吠也没有惊动任何一家开门查看,我大有一种“小村方,你太让我失望了”的感觉。怎么办?撤,我不白打扮了?敲门去!几个小朋友躲在一家墙角边,我命令“歪头”去敲门,他磨磨蹭蹭的,我拔出枪来,他才走了上去,我跟在后面。“咚咚咚……”“谁呀?”“我们。”“做什么?”“找你家村方你。”“睡了。”“让他起来。”“有什么事?”“我要找他打架!”

听到有人起床,一定是大人,还骂骂咧咧的,我一声令下:“撤!”大家“哄”一声跑了。

回家的途中,小伙伴们显然都很扫兴,本来我与小村方小朋友约好今晚“打仗”,地点在田野里。那时,我们那儿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切土坯,准备把泥土房更新为土坯房,土坯就出在田地里,土坯在田地里垒成一成人那么高,大概是晾晒吧。若干堵土坯成了天然的屏障,我们分成两派“中国”“美国”,用泥块袭击对方,直到对方投降……

回家途中经过他们村的晒谷场,晒谷场上堆着几家的草垛,秋天到了,夜晚已经有了一丝凉意,我们坐在草垛旁叹着气,忿忿然:小村方人胆子真小,竟然说话不算数!最丧气的恐怕就是我了,满怀的“战斗豪情”竟没了施展的机会。不知是谁提议回家算了,我们站了起来,我怒视着草垛,仿佛怒视着“美国”,突然,我有了一个“鬼子”似的报复的想法:把他们的草垛烧掉。

我拔出我的两把“盒子炮”,装好子弹,拉好枪栓,摆出一种正气凛然的架势,朝着草垛“啪啪”就是两枪。夜晚,闪耀着我的童年的火花格外耀眼,震天的响声在这个寂静的秋夜传得格外遥远,似乎宣告了一种正义的宣判,也宣告了我的英雄气概的诞生。草垛到底没有着火,喽啰们用火柴点着了一堆,算是对我的火力支援,当草垛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我们突然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落荒而逃的我们迅速地跑回家钻进了自己的被窝,怦怦而跳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梦里还在燃烧着那熊熊的烈火,我们用洗脸盆装水救火。醒来时,妈妈正怒目而视,不好,东窗事发。妈妈终于说话了:“你看看你,多大了,还尿床!”……

偏爱战争剧的心灵的密码竟在于此,难怪心中的那份英雄情结总是不了,并且不断地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悲壮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