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希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中国并称为五大文明发源地。古印度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印度河流域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又称哈拉巴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2300年--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最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消逝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但是哈拉巴文化在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及北方邦北部等仍有遗留。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

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位于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的中亚地区和南俄草原上向印度次大陆西北方(靠近青藏高原ALD区)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欧罗巴人种)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于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分别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和公元前518年遭到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和大流士一世的入侵。古波斯人统治印度西北部将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来自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地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征服。旃陀罗笈多领导了反马其顿--希腊人起义,经过7年的斗争,将马其顿--希腊驻军全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从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

公元前305年,继承了亚历山大的亚洲领地的塞琉古一世率军入侵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迫使旃陀罗笈多回师与其决战。关于这场战争古印度人和古希腊人中有着不同的说法。在印度人的版本中,旃陀罗笈多彻底打败了塞琉古--希腊人的军队,夺取了现今帕米尔高原西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以南所有土地,迫使希腊人求和。而在古希腊人的版本中恰恰相反,塞琉古一直打到了华氏城,印度人再也无力支撑。不管怎么说,在前302年,双方达成了和约,塞琉古承认旃陀罗笈多对北印度的统治,并将一个女儿嫁给旃陀罗笈多,以换取印度人送给他五百头大象和象手,支持他对埃及的扩张。和约的签订确立了孔雀帝国的大国身份,因此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帝国都向孔雀王朝的首都华氏城派出了常驻使节。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当代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那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代印度(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从吠陀时代末期(前600年)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孔雀王朝时期(前324--前187):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婆罗。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为了扩大他的王国,阿育王征战了11年,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后来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入侵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320--540):笈多王朝崛起于贵霜废墟。奠基于275年,统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约120年。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当时文化灿烂,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剧本和较早的《往世书》均在笈多王朝时编成,此外还编纂了一些法书。在艺术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丰富多彩,代表这个时期艺术的成就。在数学历法方面,阿利耶毗陀提出了一年有365.35天,还提出大地是一个球体并且自身旋转。

北印度(606--647):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后的一个著名皇帝。当时,外贸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发多,但更加分散。都城从华氏城迁曲女城,即从一外贸城市迁至一军政要地。戒日王死后,北印度表面统一的局面又告结束。

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最南部分国家的历史,从l世纪开始。古代南印度分为两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是公元前200--公元300年;第二时期是300--7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