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义不好声伎重农桑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兴农抑商几乎是历代王朝的一贯政策。
争因如此,封建政府常将发展农业生产与考察官员政绩相联系,尤其是战后恢复时期。而一些体察民情的官员也都将安抚农户、功课农桑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唐末,朱温属下的张全义就是如此。
黄巢起义失败后,盘踞各地的军阀互相攻战,大肆杀伐掳掠,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宣武(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朱温在军阀混战中,势力渐渐强大,终于成为中原最大的一支割据力量。这其间,张全义恢复洛阳一带农业生产的措施,对朱温势力的发展壮大,起了重要的作用。
张全义出身农民,参加过农民起义军,在黄巢手下当过吏部尚书。起义失败后,投降唐朝。光启三年(887年),据有洛阳,当了河南尹。
当时洛阳屡遭兵灾,特别是经过烧杀成性的秦宗权及部将孙儒与李罕之的掳掠践踏之后,白骨蔽野,荆棘满地,城邑残破,居民还不满百户。张全义上任时,部下只有一百余人。张全义生性勤俭,善抚军民,虽然当时战事不休,政局混乱,他仍然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成效非常显著。张全义在部下中选下十八人为“屯将”,每人给旗一面,榜一张,分赴河南府原属十八县招抚农户,劝课家桑。流民渐渐归乡务农。这一办法奏效后,张全义又选十八人为“屯副”,负责安绥。他规定开头不收租税,对犯法的人,除杀人者外,其余的只加杖刑而已。等到人口渐渐增多,他又任命十八人为“屯判官”,掌管书计。经过一两年,每屯都达到数千户。于是,利用农隙教练丁壮,得到娴习武艺者两万余人。五年之后,生产恢复,百姓的生活安定了,这才设置县令、主簿,恢复县级统治机构。
张全义非常喜欢听到百姓勤力耕种的消息。知道谁家今年蚕桑菽麦丰收了,离都城一舍(三十里)之内,必定骑马前去,把农户全家都招来,赐给他们酒食、茶、彩,男子送给布裤,妇女赏给裙衫。并仔细观赏他们的新麦、新蚕,常常乐得喜笑颜开。百姓中私下都说,张全义面对歌舞声伎、美貌女子,总是表情严肃,难得一笑。只要见到好庄稼、好蚕桑,却顿时喜形于色。张全义经常去乡下视察,看到哪里粮食没种好,马上就把田主召来,当众责问惩罚。有时看到田地里苗荒草多,或未及时耕种,田主申诉说耕牛力疲,缺人耕锄,他便立刻下马,召集其邻伍责问道:“这家人手不足,你们为什么不帮助他?”众邻伍都服罪认错了,这才赦免他们。从此,洛阳及周围的农民,无论远近,谁家少牛,大伙便去帮助他;人手少也是同样。老百姓相互勉励,专心务农,所以家家有蓄积,水旱无饥民。
经过张全义好几年的努力,洛阳十八个属县的农业生产完全恢复。正由于洛阳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重建,经济上有了雄厚的积累,这对中原地区短暂的相对稳定局面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简评】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有粮,民心安,有粮,国方安。对此,张全义不仅理解,且身体力行。他面对城残民寡,经战火毁坏过的洛阳,积极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这些措施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招抚农户;二是减轻税赋;三是释放囚犯;四是奖勤惩懒,助民互助。为此,在数年内,洛阳地区的经济就得到了重建,为朱温废唐建立后梁政权奠定了一定的物质、人力基础。
张全义所为,有汉初萧何之影。在汉初楚汉相争之际,萧何奉刘邦之命,坐镇关中,设置郡县,发展生产,为刘邦彻底打败项羽,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为此,发展农业生产,不仅是兴国之需,也是安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