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关,现代社会成功的基础
- 石地
- 4037字
- 2021-11-26 15:58:31
一、怎样与政府、银行搞好关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要想在某一行干出点名堂,你必须对一些规矩规则烂记于胸,你必须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部门把关系处理好。
——摘自《企业管理》周刊
(一)与政府拉关系——“院内公关”秘诀
所谓“院内公关”,顾名思义,就是对政府大院的公关。有人说,中国是个“政府社会”,此话有一定道理。在市场经济还未充分孕育成熟的中国,政府包揽的事情太多,政府的影子无处不在。因此,在中国,一个精明生意人要想成就事业,要想有所作为,要想站稳脚跟,必须跟当地政府搞好关系,求得政府的支持,于是“院内公关”应运而生,而且作为一种阳光下的行业浮出水面。
1、院内公关在国外
在欧美,政府公关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由于市场化程度高、政府管制较少,使得政府公关不必局限在争取项目、获得执照的范围,而是向更高的层次扩展。
最明显的是,在发达国家,政府公关已经成为大公司、行业协会影响政府政策制订、改变社会资源分配的有力手段。在发达国家,都活跃着大批lobbyist(说客),他们代表着不同方面的利益在政府、议会间进行游说,以使政策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这些人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政府公关,并且往往具有相当的影响力。2003年,微软垄断案的一审判决被否决并发回重审,一部分是由于微软开始重视政府公关,并为布什捐助了大笔竞选经费。日本对中国农产品实行进口限制,也是日本政府为拉拢农业主利益集团而作出的妥协,可见政府公关的影响力之大。
2、红包和脂粉不再走俏
生活在“大政府”下的中国人,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政府公关。小到迁移户口、子女工作求人,大到工程招标、银行贷款找领导批条子,还有市场准入、公司注册、争取批文等,无一不是在与政府“公关”。只是这些活动往往是通过私下请吃请喝、送钱送礼甚至投掷“脂粉炸弹”等见不得阳光的方式进行,从而使“院内公关”蒙上了一层暧昧的色彩。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廉政教育和作风整顿,政府的形象已经大有改观,无论是服务态度还是办事效率,都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那种靠金钱和美色打通政府关节的想法,在不少地方已经行不大通了。
3、与政府做关系必须熟悉政策和办公流程
要跟政府打交道,首先要熟悉政府的政策和办公流程。政策是政府调节社会各种矛盾的杠杆,办公流程是政府跟社会各界沟通的阶梯。对政府公关,一定要搞清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同时要按政府的办公流程来办事,否则就会碰壁或吃闭门羹。
假设你是大学生,毕业后想在北京市找份工作,并安家落户,你必须首先了解北京市的户籍政策。你若是想投资创业,必须掌握政府行业管制的政策,不要异想天开地去涉足政府明令禁止的行当,比如邮政、金融、军工等。几年前浙江曾有人私自办钱庄,冲击金融市场,被政府有关部门予以取缔。你要做有心人,须经常到政府网站上溜达溜达,搜索你需要的政策,下载并认真学习揣摩,吃透精神,才能决定你下一步的行动。
熟悉政府的办公流程也很重要,可以少跑许多冤枉腿。随着办事公开,政府的办公流程也公布于社会,过去那种到政府办事难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
4、要以诚信的态度与政府沟通
要想搞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跟政府“混”个脸熟。你必须与政府建立诚信的人际关系,打造厚实的“政府背景”,那样事情就好办得多。
加拿大籍华人王辉耀在任加拿大SNC工程咨询公司董事经理时,善于搞“院内公关”,他经常来往于蒙特利尔和渥太华之间,穿梭于加拿大政府的国际开发署、出口发展局、外交部、工业发展部等部门之间,以他的真诚结交了好多政界朋友。有一次,加拿大出口发展局请王辉耀把他的公司的实力写一份详细情况给发展局,以便决定发展局对王辉耀所在公司的态度。有人故意拔高公司的实力,想用一些泡沫资料欺骗政府,王辉耀认为此举不可为,因为骗政府一次,以后一旦被识破,在政府心目中就砸了牌子,得不偿失,公司最后如实上报了自己的实力,并向政府提出好多合理化建议。由于王辉耀的真诚,这些政府部门的官员经常向他通报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最新动态,邀请他参加各种出访和国外来访的活动,经常和企业一起召开圆桌会议,听取新的建议。在特大项目的营销中,加拿大政府官员有时就成了他的最好的推销员,部长甚至总理都可以出面。
5、展示良好形象也是与政府做关系
其实,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政府公关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赞助残疾儿童、特困学生,支持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重大活动,向大学、科研机构提供科研器材等等。只要换一种方式思考,政府公关就可以海阔天空,赢得发展的法律空间。
这个例子来自福特。去年福特在中国投入巨资设立了环保奖,并授予荒山造林4000亩的河北农民李荣“福特汽车环保黄河奖”。当然,福特也得到了它想要的。福特受到了中国林业部、全国人大常委、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高度称赞和评价。福特中国公司总裁程美玮坦言,这样的活动既增加了政府的信任,又增加了品牌的美誉度。
(二)与银行搞好关系的技巧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家只有充分了解银行,才能确立正确的交往方式,进而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家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离不开银行,一定要做好长期交往的准备。特别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尽管你可能是一个万人大厂,而开户银行只是一个小分理处。有些企业生产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资金充裕,不需要银行贷款,即便出现资金周转不足,也只是短暂的,金额较小,因此不注重发展与银行的关系。一些资金吞吐量较大的企业,觉得自己是存款大户,是“财神爷”的“财神”,银行在各方面都应为自己提供方便,而银行工作人员到企业去检查资金使用情况,了解经营状况时,企业工作人员认为银行是没事找事,很不耐烦。殊不知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原有产品滞销,需要开发或转产新产品,或企业设备老化,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或设备更新时,再临渴掘井就为时已晚了。所以,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应懂得如何与银行做好关系,因此,企业家要注意:
1、企业与银行处好关系的基本方法
(1)注重信誉。
银行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最担心的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佳,无力按期偿还银行贷款。企业在与银行的交往中,首先要使银行对贷款的安全绝对放心。有了这个基础,其他事情就办好了。那么,如何才能使银行对企业放心呢?
注意培养良好的形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企业形象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企业财务核算要正规,科目设置、成本核算方法、各项费用的计算及分摊标准都要符合国家规定,财会人员要精明强干,精通本企业的财务核算。这些都是银行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主动汇报企业经营状况。聪明的企业家总是主动汇报企业的经营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有百利而无一弊。
用实际行动建立良好的信誉。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信誉的基础,是企业对外交往的资本,企业必须尽力巩固这个基础,扩大这个资本。
(2)注重培养与银行经办人员的感情。
企业在与银行的交往中,一定要从最初的一般意义上的公事公办,进而发展到建立在同志之间深厚友谊上的公事公办。如果与经办人员建立了较为深厚的私交,经办人员就会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在不违反国家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主动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排忧解难。
(3)要有耐心。
无论企业与银行的关系是否融洽,企业要求银行办的事不可能每笔都很顺利。因此,企业与银行打交道时要有耐心,一是耐心等事情出现转机,二是耐心办理。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勤汇报、常联系。
经常汇报、经常联系,可以使银行了解企业情况,取得银行的理解和支持。可以想象,如果银行不了解企业情况,怎么能给予企业帮助和支持呢?
因此,企业向银行汇报要做到“三勤”,即口勤、手勤、脑勤。口勤就是要多讲,有机会就讲,把企业情况汇报清楚;手勤就是要多动笔,尽量将汇报的主要内容形成书面材料,在口头汇报的同时,交给银行有关人员,以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据可查;脑勤就是要多动脑子,分清轻重缓急,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该怎样说。汇报的内容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意见和要求易于被对方接受。
(5)主动、热情地配合银行开展各项工作。
任何理解都是双向的,帮助也是如此。银行应当理解企业,帮助企业,反过来,企业也应当理解银行,帮助银行。
(6)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这是周恩来总理为我国外交人员制定的对外交往中的“八字方针”,企业在与银行的交往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企业无论大小,都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在法律上与银行处于平等地位,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大企业不要自恃企业“级别高”,认为开户银行“级别低”,就居高临下,对银行颐指气使;小企业也不可因规模小、名不见经传,就对银行低声下气,甚至对银行个别工作人员的不良作风一味迁就,失去原则办事。这些对搞好双方关系都是不可取的。
2、当银企关系有隔阂时,怎么处理
企业与银行产生隔阂后,首先要分析造成隔阂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1)对于非原则性问题,企业可以主动打破僵局,或提供机会让银行主动打破僵局,与银行就造成隔阂的事情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企业如能主动与银行交换意见,从心理上减轻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某种负担,同时豁达地做一些让步,事情就解决了一大半。
(2)对于一些非原则的但企业又无法做出让步的问题,企业也应首先打破僵局,若无其事地与银行恢复联系,对已发生的事避而不谈,以真诚的态度重新建立友谊。时间是医治伤痛的良药,企业要耐心等待。
(3) 对于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向企业提出无理要求或刁难企业的行为,企业应及时向银行领导反映,并及时制止这种现象发生。对多次协商仍无法解决的,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银企重大意见分歧或原则性问题,企业应向开户银行的上级管理银行或有关部门如实反映情况,请求公证裁决,合理解决。
(4) 通过第三者调解。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后,企业还可选择一位与银行及企业都保持良好关系,并且有较高威信的人或部门从中调解,这也是打破僵局,缓解银企紧张关系的重要方法。例如,可以选择企业主管部门、当地计经委、地方主管经济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从中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