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11 过分庇护孩子的错误

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晚上学习经常有这样的场面。他妈妈在看电视,他在自己的房间做作业。不一会儿,母子俩开始对话。

儿子:妈妈过来呀。妈妈快过来。

母亲:什么事?

儿子:快过来,快过来。

他妈妈过去了。

母亲:什么事?

儿子:我不会做,您给我做吧。

妈妈:我看看,孩子怎么这题都不会做?这样做。

于是乎,妈妈帮孩子做出了题。

儿子:谢谢妈妈。

他妈妈走出孩子房间又看电视去了。过一会儿,儿子房间又传来了声音。

儿子:妈妈。

母亲:什么事?

儿子:过来。

母亲走过去后问什么事?

儿子:这道题也不会做。

妈妈:我给你做。

儿子:妈妈这道题还不会做,快帮我做出来。

妈妈很快把这道题做完。

儿子:谢谢妈妈。

妈妈又回到房间看电视去了。

九点多钟,孩子房间里又传出了声音。

儿子:妈妈。

母亲:什么事?

儿子:过来。

妈妈又进了儿子的房间。

妈妈:又是什么事?

儿子:作业做完了,妈妈给检查一遍。

妈妈聚精会神地用了十几分钟检查完了题,有的题感觉得数不对,又做了一遍。

妈妈:这两道题做错了,照妈妈做的重抄上去。

儿子说:谢谢妈妈。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直到初中二年级,每天晚上都重演上述的情景。

作为母亲对中小学生适当的保护是完全应该,完全必要的。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较薄弱,需要母亲的关照。在中学阶段,虽然孩子的独立性逐渐得到发展,但他们毕竟是处于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在某些方面还是需要母亲加以关照的。我们不能否认母亲对子女的适当关照,适当保护。现在的问题是母亲对子女的保护太过分了。事情都是有限度的,超越了限度就使事情的本质发生了转变,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母亲教养子女时过分保护,母亲对孩子能做的事情,不让孩子做,自己来做,就是包办代替。母亲给孩子叠被子、洗袜子、削水果、做作业、帮助检查作业、帮助整理书包等等,后果怎样呢?

过分保护式的母亲教养方式,用心是好的,但是危害太大了。

由于母亲的过分保护,使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挥受到限制,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受到限制,孩子的自学能力受到限制,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母亲本来希望帮助孩子做作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使孩子学习成绩好。但结果那只是愿望,实际上孩子由于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受到限制,孩子的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降低了学习质量,影响了考试成绩。

一位学生考试后感慨地说,平时我有不会的题,我就叫我妈帮我解决,我倒省事了。可是这次中考,我遇到不会的题,也没法叫我妈了。只能硬着头皮做,但是却做不出来。

过分保护式的教育方式不仅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利,而且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利。

母亲事事包办代替,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事事依靠母亲,处处依靠母亲。

由于过分保护方式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差,现在不会叠被子的中小学生绝不是少数。

母亲过分保护使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他要进入学校,进入社会,母亲不在身边就感觉适应很困难。

过分保护式的教育方式易使孩子的情绪波动,遇到困难得不到解决时情绪就低落。

如果你做了母亲之后,也这样过分保护自己的孩子,那就等于折断了你孩子高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