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神奇陛下”再次引发“全民热议”

余冰开始点名:“东阿程昱,程仲徳。”

已年近四十岁的程昱蹉跎大半生,正在琢磨皇帝的“望气之术”,真的有这么神奇吗?突然听到陛下呼叫自己,连忙施礼回应:“东阿程昱,参见陛下……”

余冰:“程仲徳,你是不是原名程立,年轻时经常梦到在泰山捧日而立,因此才改名程昱的?”

程昱大惊,这都能看出来?

程昱:“啊?陛下的[望气之术]连微臣的梦都能看到?太神奇了吧!”

……

余冰:“广平沮授,沮公与……”

“钜鹿田丰,田元皓……”

“司隶李儒,李文优……”

“襄阳蒯越,蒯异度……”

“颍川荀攸,荀公达……”

“南阳逄纪,逄元图……”

“泰山王匡,王公节……”

……

余冰“噼里啪啦”一通点名,针对十来个人都说了一些各自比较隐秘的事迹,这些人都是“蓝点”状态,有些是在曹操的小组,有的是何颙的小组,而许攸小组的基本上都是“蓝点”。

年龄大的像程昱这种三十八九岁的,小的像荀攸这种二十二三岁的,其他人也是二十好几到三十来岁,可以说都是智慧超卓的成年人。一个个被皇帝连续的点名说出不少隐秘之事,均被皇帝的“望气之术”震得目瞪口呆,再也没人怀疑皇帝的神奇。一两个人或许还有可能是提前通过密谍打探到的消息,这么多来自大汉各地的人,怎么可能都打探到呢?

这些被余冰点名介绍了一些特别事迹,又被一通夸奖肯定的当事人,都相继从“蓝点”变成了“绿点”状态,对“神奇陛下”所说的其它言论,不管理不理解,一下子都少了很多质疑。而那些没被点名的旁听者,一样被震得头皮发麻,也大幅减少了怀疑点,增加了不少对余冰的认同。

余冰看大家被震慑得差不多了,不再继续利用系统兑换的“人物资料”作弊装“神棍”。除了那个黄巾卧底的“红点”还顽固存在,现场基本上都变回了“绿点”,当然徐岳和韩说这两个“蓝点”依然“坚挺”。

余冰说道:“诸君,对朕的[望气之术]应该有所认识,不会再质疑其效果了吧?由于时间关系,朕就不再对每个人进行一一点评了。下面,朕对诸君进行一些分工安排。”

“首先,为便于开展各项强国富民的新工作,在不触动原有朝廷体系的情况下,朕宣布[大汉中央办公厅]新设七个直属部门。分别是[政务科]、[法务科]、[学务科]、[兵务科]、[工务科]、[民务科]和[宣教科]。”

“另新设[大汉中央总参谋部],由朕亲自负责统领。程昱、贾诩、荀攸、田丰、沮授、李儒、蒯越七人直接划入参谋部,七人暂定科长级别,负责协助朕完善各项新政措施,为朕出谋划策,查漏补缺。并负责继续征召全国的智谋出众之士,组建我大汉的[综合智囊团]。参谋部成员因工作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身兼其它部门职务。”

“[政务科]由袁绍任科长,史弼、杨奇任副科长,从今日和后续应征的政务型人才中选择成员组成。负责各项涉政事务的研究论证和跟进实施,并负责[论政堂]组建的相关工作。”

“[法务科]由曹操任科长,应劭、王谦任副科长,负责……”

“[学务科]由何颙任科长,华歆、陈谌任副科长……”

“[兵务科]由伍孚任科长,王匡、臧戒任副科长……”

“[工务科]由张邈任科长,枣祗、郑泰任副科长……”

“[民务科]由袁术任科长,臧洪、崔均担任副科长……”

“[宣教科]由许攸任科长,荀悦、袁忠任副科长,在今日和以后的应征人才中挑选相应特长的成员组成,负责各项新政策、新概念、新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普及工作。”

“由于这些部门都是为了新政的实施新组建的,所以行政级别暂时没有定太高。而诸君不论以前多么博学多才,但对于朕所要施行的新政也是没有太多的了解,所以都需要在一边工作中一边学习和适应。”

“而随着各部门的逐步完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和认可,行政级别也会逐步提高,从科级到处级,再到厅级和部级,诸君的身份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所以,诸君不要因为现在级别不高感到委屈,每个人以后都可能独当一面,现在各位都算是开创新时代的元老,未来的发展空间都是无限的。”

“现在设置的这七个部门,会根据实际需要,细分或增设更多下属职能部门。比如[兵务科],最开始就可以根据组成人才特长的不同,细分几个独立的小组,擅长排兵布阵的[兵阵组],擅长江湖武技的[特战组]等。”

“在此,朕提前任命王越为[兵务科][特战组]组长,负责组织江湖武士为国效力,朕过段时间会给你们相关的特战训练手册。”

余冰想了一下,发现这些新部门的办公场所也需要不少房间,而占用老的朝廷机构,肯定会造成很多矛盾,西园正好扩建了不少房间,干脆作为这些新部门的总部好了。

“朕决定将改建新增不少建筑的[西园]划拨给[大汉中央办公厅]和[总参谋部]作为临时总部,各新成立的部门在[西园]内集中办公,便于沟通交流和协调处理各种问题,提高行政效率。”

“接下来,大家用完餐,便按朕刚才所说,先把今天应征的所有贤才进行一下初步分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长,都可以选择到几个部门兼职,但是自己也要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要顾此失彼。”

“各位科长、副科长,和参谋部的几位参谋,把人员分配好后,再留下来和朕一起交流探讨一下各部门设置的一些细节问题。诸君,都听明白了吗?”

众人精力高度集中的听着皇帝“雷厉风行”的一通新部门设置和人事安排,心里对陛下这种三言两语直接拍板决策的“爽利”风格佩服无比。陛下对新部门未来的发展描述更是让大家都热血沸腾,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期待。不知不觉中,众人对这个年轻神奇、而又睿智果决的皇帝多了很多的认同。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追随的领导是个优柔寡断、庸碌昏聩的人。

而今年王甫和曹节的相继倒下,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当今陛下的英明果断。尤其是近几日陛下脱胎换骨般的改变,更是让大家很看好年轻的皇帝成为大汉的中兴之主,因此今日才有这么多人赶到“招贤馆”应征。

众人听到陛下的问话,纷纷回应:“回陛下,微臣听明白了,谨遵陛下吩咐……”

余冰举杯说道:“好!那大家再一起干一杯,愿诸君与朕勠力同心、携手并进,共创我大汉辉煌灿烂的明天!”

众人举杯回应:“干杯!……”

随后众人结束晚餐,开始按余冰刚才所言进行人员分配。几位科长、副科长和参谋都分别根据自己的印象去拉人进入自己小组,有时一个贤才有好几人一起去拉拢,幸好余冰提前说了可以多部门兼任,不然怕会为了人才争夺打起来……

之后余冰和留下来的二十多位核心贤才一起交流探讨到深夜……

而随着其余百多人的相继离宫返家,今日陛下接见和宴请“招贤馆”首日应征贤才的各种消息不断在洛阳城传播扩散。而那些稍微有点实力的官员或势力,早就在宫内眼线的汇报下,了解了整个接见和宴请过程中的细节。

在这个“宦党”气焰刚刚被压制下去的时候,世家士族可以说都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尤其听到陛下说要彻底“解除党锢”,更是各自在家里高呼“陛下圣明”!

当然,也有不少野心勃勃的人想着怎么趁机攫取更多的权势和利益,任何时候都总会有人贪得无厌的。

而有些政治敏感性比较强的老家伙,更是察觉到陛下这种不触及现有朝廷体系,另立一套新机构的做法,是在下一盘“大棋”,这些新部门未来的发展可能超出常人的想象。

不少人都各自在心里盘算,趁陛下“招贤馆”如今还在不限条件的征召贤才,如何将家族的精英人才尽快安插进陛下的新部门,否则等陛下储备够足够人才后,要想再进入未来的核心团体就更困难了。

………………………………

第二日清晨,随着天色渐明,洛阳的大街小巷逐步喧嚣热闹起来,而昨晚陛下于“德阳殿”接见和宴请贤才过程中的各种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平民大众们与那些官员和士族们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官员、士族们分析的是后续的政治影响、利益分配之类的,而大众更加感兴趣的是陛下神奇的“望气之术”。

东汉本来就是最迷信“谶纬之学”的时代,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神奇崛起就是最有说服力的现实例子,而现在的年轻陛下又展现出“神奇”的一面,这“望气之术”可比前几天传出来的“祖宗托梦”更具有冲击力。毕竟每个人都会“做梦”,这种事情就听个新鲜,但是这“望气之术”可不同,是陛下在梦中所学的神奇技能,可“观天、观地、观人”之气运,提前预测后可通过人为方式成功改变不好的气运。

每个人对皇帝这种能力都充满向往,陛下连大汉的国家气运都可以改变,改变个人气运更是小事一桩。据说当场就有很多人被陛下用“望气之术”观看了气运,过往经历无不准确,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均被陛下看得明明白白。各种细节都不需要任何加工和想象,直接有名有姓的一一复述就神奇无比了,一大清早,“神奇陛下”再次引发了“全民热议”。

还有一些这个时代对“谶纬学说”或“命理学说”有些研究的学者,更是把陛下的“望气之术”和前汉董仲舒的“天命论”为核心的“神学观”、后汉王充的“自然命定论”为核心的“禀气观”进行对比和探讨。根据陛下所言分析,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万事万物皆有“气运”,而“气运”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改变,和原有的“天命注定”有很大的不同,未来是可以有无限可能的。相比之下,这种“命运可改”的积极“命运观”,比消极的“宿命论”更加能让人接受。可以说,陛下的言论给予了“预测学”极大的肯定和鼓舞,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明白了“预测”的意义所在,“知而改”!至于被改变的命运是否依然是注定的命运,这应该是由“名家”去论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