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到了建桥路城桥路口,阿一看了一眼路口的路牌。
谭警官翻着资料补充道:“就在这里,往西走到城桥路路口的工地垃圾场,档案上记载这里是第一处发现尸体的地方,时间估计在早上5点半之前,当日气温零下4度,小雪转晴。因为两日的大雪,环卫工作早已停摆,垃圾堆积如山。”说到这里,整个环境跟随谭警官的口述发生改变,一切仿佛预备好迎接黎明前的黑暗。三人借着昏黄的路灯蹒跚前行,尘雪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飘荡着,整条街鸦雀无声,只听得见脚步声,和呼吸声带出地袅袅上扬的白气。
“对了,我刚才就想问,这是怎么回事?”谭警官感受着仿佛会跟随自己思想而变化的环境,终于忍不住好奇,询问阿一和成泉,脸上仿佛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阿一的回答早就停在嗓子眼有一会儿了:“我们当下的模式叫侦探模式(DETECTIVE MODE),「心流世界」的环境状态会跟随侦探的思维随时改变,以便我们的调查、推理、取证。侦探的所有行为及其显化仅对侦探群组可见。当下的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市民存在,这样的状态下,侦探拥有高度自由的活动权限,但获取信息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限制。因为这个世界一旦开启虚拟市民系统,侦探们不能干涉、扰乱、影响「心流世界」里的固有秩序,一切需遵循客观历史进展,否则会影响最终结论和信息收集的准确度。换句话说,干扰「心流世界」的秩序,对于案件的侦破也没有任何帮助。”
听完阿一的长篇陈述,谭警官看向成泉,却得到他得意地调侃:“能听懂吗?”
谭警官抿了抿嘴接着发问:“侦探模式?那……还有别的模式?”
“有的。”成泉回答:“市民模式。侦探可以穿“马甲”切换成平民,但年龄会根据「心流世界」自然年计算递减。打个比方,这一年作为市民的我,形象是一名小学生。同理,切换成平民的你,也会是一个小朋友哦,当然需要在系统里输入你的个人数据才能激活你的市民模式。”
“听起来像是个沙盒游戏。”
阿一补充道:“自然年法则的约束下,市民模式的我就进不来了,因为那会儿,我还没出生。”
三人贫着嘴,不一会儿踱步到了城桥路工地,那里的垃圾夹杂着积雪在一片围挡墙旁堆起了一座小山。撩开工地的围挡,三人走进这片垃圾场。可以发现这里曾经是一片公共澡堂,绿色马赛克瓷砖的淋浴隔间,一些断裂的水泥墙上还能见到几个生锈的莲蓬头。
“谭警官,开始陈述案情吧。”阿一提示。
“嗯。早5点3刻左右,流浪汉贾某出来拾荒,他溜进这片工地,想找一个隔间解手。被一个黑色垃圾袋吸引了注意。他拎起来颠了颠感觉有点重量,因为内急又放了下来。”此时,心流世界正同步出现了档案中描述的案件经过,谭警官接着娓娓道来:“接着他急急忙忙跑进一个犄角旮旯的隔间,瞬间被里面的场景吓得蹦了出来。只见隔间里那生锈的莲蓬头上,挂着一副不完整的人体骨架,没有头骨和下半身。贾某本想自我安慰可能是附近哪所学校扔的废弃骨骼模型,但定睛一看,肋骨和关节处都裸露着一些红黄色的肉。贾某当场吓得坐在地上,提着裤子一路尿着跑到外面报了警。”
“通常第一个发现的人也会进入嫌疑名单吧?”成泉问。
“是的,警察之后调查过他很久,他没有作案时间和条件,最终排除了嫌疑。”
“后来呢?”
“警察赶来后将工地为了起来,进行全面的勘验搜查取证。后来发现有贾某指纹的那一袋黑色塑料袋里面装的一袋肉,也是来自那巨骨架。”
“太残忍了。”
谭警官继续说道:“白天,城桥路往北一路下去,陆续发现了好几处相同的黑色塑料袋。凶犯是半夜沿路抛尸,可见胆大包天。销毁遗体通常是为了掩盖犯罪真相,或最大程度推迟被发现的时间。而这个凶手明显是希望能被人注意到。”说完,他打开垃圾堆一角那包黑色塑料袋,里面随意码放着滚刀肉片。成泉看了那袋东西,捂起了嘴。
“死者系女性,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以及右耳放在袋子底部,被表层的肉块覆盖。凶手可能有心掩盖罪行,才故意这么做的。”谭警官在地上捡了根树枝当筷子使,翻开表层的肉片,露出袋底的三根手指和耳朵,成泉顿时面如菜色。
谭警官看着成泉嘲笑道:“就你这胆子,当初还想当法医呢。”
成泉没有接话,他选择转移话题,左右张望了一下:“这附近很多学区,最近的属蒙州大学了吧,隔着一条街。抛尸的这条路很窄,对面也有居民区,难道就没有其他目击者吗?”
“有几个人,提供的线索调查下去都逐一排除了嫌疑。而且这条路工地靠西,围起来很多年了也不见有施工的迹象,住对面居民区的外来人口居多,鱼龙混杂。”谭警官指着路对面的宿舍楼:“你们看,正对工地这一侧的窗子都用报纸糊上了,这也是凶手敢沿街抛尸的原因之一。”
“他一定是极大程度熟悉地形的。”阿一接着分析道:“一个内心纠结矛盾的人。他将肉切成滚刀小块,一是为了方便抛尸,二是为了误导,掩盖其人肉的本质。”接着她抬起头与谭警官对视:“可是,他抛尸在希望别人能注意到的地方,又在袋子底部放了带有明显人体特征的器官,就是一种恶作剧心理了。”
谭警官听了阿一的推测,想了想:“凶手今晚是沿城桥路抛尸,另外几袋就放在延着这条路下去的地方,我们走下去吧。”
城桥路在当时还叫城桥巷,听名字也能想象出原来的城桥路是一条很窄的小路,笔直而狭长,机动车在这里无法掉头,所以在改建之前,很少有机动车愿意走这条巷子,20年前道路拓宽后才更名为城桥路。
第二袋抛尸处离第一袋不到500米,放在了电线杆基座后面,由黑色塑料袋包裹;第三袋离第二袋625米,放在一个菜市场门口角落的排水口旁边,由黑色塑料袋包裹;第四袋离第三袋距离很近,200米不到,由黑色塑料袋包裹,袋子被发现时已有破口,案发数年之后,法医在其中检测出动物毛发,推测袋子被流浪动物拖行过,里面的内容也有部分被拖出和啃咬;第五袋离第四袋600米,是当天所有罪证里最晚被发现的一袋。在桥下一处阴沟下水道里,一半泡在冰水里,发现的时候袋子表面已经结冰。以上几袋里面只发现了肉块,无明显人体特征的组织。
第六袋和第七袋在桥河路街道相邻的两个大垃圾桶附近被发现的,两个大号皮革手提袋被埋在雪堆下,里面均发现了人类躯干骨骼。垃圾桶上面的积雪与手提袋的积雪有明显不同,推测是凶手想掩盖罪行,在上面重新覆盖了一层积雪。。
“以上一共七处罪证,均在前一晚半夜4点至5点之间一次性抛出,陆续在第二天天亮后被路过的人发现。”谭警官对案子做了最后的补充。三人沿建桥路调查所有抛尸处后,成泉像喝了假酒,早已面无血色,谭警官看了一眼镇静的阿一,拱了拱成泉的肩膀:“你怎么回事?看看人家女孩子。”
“所有罪证加起来很重吧,一次性运送所有,他肯定需要某种交通工具协助。如果有机动车,只能停在路口步行进入,机动车夜行目标大,噪音大,也容易被人记住车牌。用的三轮车吗?除了装着骨头那一袋,只有城桥路工地一处放了明显的人体器官吗?”阿一询问谭警官。
谭警官扫视了卷宗记录,说道:“是的没错,你有什么看法?”
阿一想了一下,在地上用积雪画了个地图:“你们看,这条是建桥路,这条路的特点是两头开阔,分别通往闹市和城市主干道,中部就相对狭窄和封闭。凶手抛尸的一路与建桥路交汇,途径的三条小巷子,一条通往居民区,另两条基本将蒙州大学宿舍西区包围了起来。抛尸这一路不到3公里,一次性抛短时间完成,他应该有交通工具,自行车或者三轮车。”阿一接着在路上点了几个点,标记了几处抛尸地点:“你们看,从方位判断,这应该就是他抛尸的方向和路线,自北向南一路下来。城桥路四通八达,羊肠小巷多,鱼龙混杂,此人极有可能十分熟悉地形,才能在短时间,随机应变的完成抛尸。”
“既想着隐藏,又想被发现?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格分裂吗?”成泉问。
阿一:“在测试。第一次抛尸他很害怕,所以先抛出大件的物体,还做了伪装。越到后面因为无人发现,就开始大胆起来,甚至打开袋子喂食流浪动物。越来越想暴露自己,就是为了让人看到,寻求认同?”
成泉反问道:“用这样极端方式寻求认同,他正常的人生状态是有多失败。”
谭警官分析道:“LOSER的心理。犯罪心理学说很多凶手倾向于犯下罪行之后返回现场,一是观察自己有没有留下什么马脚被人发现。二是重温自己当时当刻的感受,同时从现场围观的群众中得到一种变态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阿一提议:“不如我们回到城桥路工地澡堂看看吧,那里更接近真实的他。”
三人徒步城桥路建桥路路口工地的垃圾堆,此时天刚蒙蒙亮,废弃浴场在朝阳的映衬下镀上了金边,雪已经停止。三人重新审视了一下周遭环境,成泉的视线停留在浴场隔间斜对面一处路灯照不到的阴暗角落。
“最明亮的地方旁边总是最阴暗的。”成泉说着走向那个角落,站进了阴影之中。那看起来是一个绝佳的藏身地点。它的前后分别是两堵错落且不相连的断墙,缝隙刚刚够躲藏一个成年人,在光影打造的视觉死角下,躲在这片有阴暗之中很难有人发现。
谭警官的视线跟随成泉落在此处,就在这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对劲:“谁在那里?!!!”谭警官突然怒目圆瞪,他下意识想掏枪,却发现自己没带。
情急之下,他只好冲成泉大喊一声:“危险!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