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倔强的消化系统

第一节 凶猛的腹泻

“腹泻”这头凶猛的“怪兽”,它不攻击我们的大脑,不攻击我们的四肢,也不攻击我们的心肺,它只攻击我们的胃肠道,使我们的大便变成了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者脓血便,次数也增加到每24小时3次甚至更多[1],让我们深受其害。尤其是当它把目标锁定在可爱的宝宝身上的时候,让我们的宝宝更是苦不堪言,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大家一定要小心防范。

一、怪兽“腹泻”的诞生

“腹泻”这头凶猛的怪兽相信大家都曾碰到过,它之所以容易侵犯我们的宝宝,主要是因为宝宝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肠道尚未建立正常的菌群或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菌群紊乱,以及喂养不当等多种因素,才给了“腹泻”可乘之机[2]

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原因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1],当宝宝的肠道被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染时,“腹泻”就会“闻风而来”,也可能是因为喂养不当、过敏反应、天气变化等其他因素导致“腹泻”乘虚而入(图1-1)。

二、“腹泻”的来龙去脉

怪兽“腹泻”攻击我们的宝宝后,会导致宝宝的大便发生次数和形状的变化,这主要有以下四个机制(表1-1):第一,宝宝肠腔内出现了大量不能吸收的物质;第二,宝宝肠腔内分泌了过多的电解质;第三,由于宝宝肠道发生了炎症反应,导致大量液体渗出;第四,宝宝肠道蠕动功能发生了异常变化。它们分别被称作“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和“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1],江湖人称“腹泻四剑客”。

图1-1 儿童腹泻的主要原因

表1-1 腹泻的机制

三、“腹泻”的三六九等

“腹泻”虽然都侵犯宝宝的肠道,导致宝宝大便发生变化,但是不同机制的腹泻引起的表现却不尽相同,因此根据宝宝发生腹泻的持续时间,把腹泻分为三大类(表1-2):病程持续在2周以内的腹泻称为“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的腹泻称为“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称为“慢性腹泻”[1]

表1-2 腹泻的分类

四、“腹泻”的五花八门

怪兽“腹泻”除了发病机制多种多样外,还会引起宝宝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除了大便次数增加和形状发生改变外,还包括食欲减退、呕吐、脱水、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2]。宝宝一旦发生腹泻,家长应该及时带宝宝就医,积极对症治疗,切不可麻痹大意。

五、“腹泻”的御敌之策

“调整饮食、整治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是击退“腹泻”的秘籍[1]。宝宝腹泻时可能会发生进食减少的情况,此时应该注意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同时补充疾病所导致的消耗,这样可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对此家长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宝宝腹泻的具体病情、个体消化吸收功能以及平时的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调整[2]。而对脱水的预防和治疗则是击退“腹泻”的重要手段,宝宝如果发生脱水会有精神萎靡、哭时少泪、口腔干燥、眼眶凹陷、尿量减少等表现。一旦发现宝宝发生腹泻,就应立即给宝宝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建议选择去医院或者药房购买口服补液盐Ⅲ并按照药品说明书给宝宝服用[1]。家长们如果无法判断是否脱水或者自行处理几小时后宝宝脱水未见好转,应立即就医,通过输液等方式进行治疗。

另外,在治疗宝宝腹泻的时候还应注意合理用药:第一,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否则可能适得其反[2];第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益生菌、蒙脱石、补锌剂等治疗药物[3];第三,急性腹泻应注意避免使用包括洛哌丁胺等在内的止泻药,因为这些止泻药会抑制胃肠动力,增加细菌繁殖和毒素吸收的风险[4]

六、“腹泻”的预防法宝

“腹泻”虽然凶猛,但通过多次与之交战,医生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合理的预防之道:第一,合理喂养,及时建立宝宝强大的胃肠功能;第二,合理用药,避免不适当的药物治疗;第三,注意手卫生,保持宝宝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第四,消毒隔离,宝宝发生腹泻时应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第五,接种疫苗,科学预防特定病毒,如轮状病毒等[5]。相信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的宝宝一定会很大程度地避免“腹泻”的攻击,凶猛的“腹泻”则将不再可怕,我们的宝宝也必将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78.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7):483-488.

[3]FLOCH M H,WALKER W A,SANDERS M E,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probiotic use-2015 update:proceedings and consensus opinion[J]. J Clin Gastroenterol,2015,49(Suppl 1):69-73.

[4]《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儿童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53.

[5]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预防诊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4):392-405.

第二节 正确解锁宝宝便秘

儿童便秘很常见,孩子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会遇上便秘的问题,几乎所有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扰。宝宝几天没有排便了,肚子胀胀的,小脸憋得通红就是拉不出来,更有甚者,宝宝太用力还会拉出血来,疼得哇哇大哭,这个时候真的是宝宝受罪,家长着急。那么,宝宝为什么会便秘?出现了便秘又该怎么办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揭秘宝宝的便秘。

一、宝宝便秘的常见原因

(1)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而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饮食过于精细,食物中纤维成分太少;水分摄入不足,喜欢碳酸饮料。常见的如儿童偏食,喜欢吃肉类、油炸类食物,不吃或者少吃蔬菜,都会导致儿童出现便秘。

(2)没有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肠道未形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从而导致便秘。

(3)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也会引起排便障碍。

二、宝宝出现便秘怎么办?

(一)非药物治疗

(1)调节饮食。鼓励孩子多喝水,给予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谷薯类等)。

(2)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清除坚硬的粪块后鼓励儿童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使扩张的直肠恢复到正常。

(3)增加运动量。适量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排便。

(4)缓解情绪。缓解儿童紧张、焦虑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二)药物治疗

(1)开塞露。开塞露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对粪便嵌塞的儿童可进行直肠给药,达到通便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塞露是高渗性泻药,对结肠黏膜有刺激作用,不适合长期使用。给儿童使用前首先检查注药口是否光滑,若不光滑可涂抹一些油脂,避免损伤小儿肛周、直肠黏膜。注药时让儿童侧卧、屈膝,一般插入肛门深度为2~3cm,缓慢挤入半支,同时让儿童保持卧位一段时间,使药物与粪便、肠壁充分接触,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

(2)乳果糖。乳果糖可通过保留粪便水分,软化粪便、防止粪便再聚集和再次嵌塞,缓解宝宝排便时的疼痛感。乳果糖很少吸收入血,儿科临床使用较多,1岁以下的婴儿也可服用,每日剂量5mL;1~6岁儿童每日5~10mL。需要注意该药中含乳糖成分,乳糖不耐受患儿慎用。乳果糖可以缓慢软化粪便,这种维持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当儿童确信排便不会引起疼痛时,功能性便秘就会缓解。

(3)微生态调节剂。补充适量的有益菌可促进肠道恢复生态平衡,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根据《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1],对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益生菌可缩短粪便在肠道的运输时间,增强肠道的运动频率,使排便次数和粪便黏稠度明显改善,并且可以缓解排便困难和疼痛症状,降低功能性便秘的复发率。推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布拉氏酵母菌散等。家长们需要注意,给孩子服用此类药物时用温开水冲服,有些品种的药物未使用时需放冰箱冷藏。

便秘已经成为儿童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便秘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长期便秘会影响儿童生活质量,所以当儿童出现便秘时应及时查找原因,积极治疗。儿童便秘重在预防,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便秘。

参考文献

[1]陈洁,程茜,黄瑛,等.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2):6-15.

第三节 伪装者:消化不良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排便不正常就应该是消化不良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严格来说排便不正常并不都是消化不良。

一、什么是消化不良?

儿童消化不良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俗称“打饱嗝”)、厌食、胃灼热(俗称“烧心”)、反酸、恶心和呕吐。消化不良又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器质性消化不良经过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的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病、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疾病等。根据病因,医生会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案。而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理解为通过各种检查后不能显示相关病因,难以用胃镜等检查来解释的症状。

二、消化不良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消化不良的常见原因见图1-2。

图1-2 消化不良的常见原因

三、宝宝消化不良有哪些表现?

(一)呕吐、厌食

婴幼儿表现为溢奶;儿童可表现为食欲差,无论家长怎样“威逼利诱”,孩子对食物就是不感兴趣。

(二)腹胀、腹痛

婴幼儿会出现异常哭闹,睡觉不安稳;儿童则表现为在吃过饭后喊肚子胀、肚子痛。

(三)腹泻、便秘

婴幼儿粪便中会含有奶瓣;儿童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如果孩子长期消化不良,就会出现肠道功能紊乱,进而会出现便秘。

(四)营养不良

长期消化不良的儿童,无法正常吸收足够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继而会导致营养不良,瘦弱。

四、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一)非药物治疗

(1)饮食调节。调整饮食结构,做到荤素搭配,粗细结合,多给孩子吃容易消化和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避免过多食用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2)生活和心理调节。规律作息,按时就餐;给予孩子有效、规范的心理干预,避免焦虑、忧伤等负面情绪,让孩子保持愉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药物治疗

儿童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具体的用药方案需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可能涉及的治疗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1)胃黏膜保护药。口服后能在胃肠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外界刺激,增强胃肠道黏膜保护作用。儿童常用的胃黏膜保护药有枸橼酸铋钾颗粒、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等。

(2)抗酸药。无机弱碱性物质,口服后在胃内直接中和胃酸,缓解疼痛、反酸等不适症状。儿童常用的抗酸药有氢氧化铝凝胶、铝碳酸镁颗粒、磷酸铝凝胶、碳酸钙口服混悬液等。

(3)抑酸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通常包括H2受体拮抗药和质子泵抑制剂,这类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家长们不要自行在家给儿童使用。儿童常用的H2受体拮抗药有盐酸雷尼替丁口服溶液(8岁以上儿童使用)、法莫替丁分散片等;儿童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肠溶片(婴幼儿禁用)等。

(4)助消化药。能促进胃肠消化过程的药物,且多数是消化液中的主要成分,如盐酸和多种消化酶制剂等。儿童常用的助消化药物有胃蛋白酶口服溶液、乳糖酶片等。

(5)微生态调节剂。如果宝宝消化不良的同时伴有腹泻症状,较长期的腹泻很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这时可以考虑服用一些微生态调节剂,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儿童常用的微生态调节剂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等。

家长们要注意,孩子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一定要通过专业医生诊治,千万不要根据网络上的信息自行判断病情,因为有些疾病虽然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案截然不同,比如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和感染引起的腹泻。并且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适应证,服用药物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第四节 宝宝肚里有个虫?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不爱吃饭的时候。而这个时候恰巧碰到宝宝白天爱吃手,晚上睡觉又磨牙,家长们就会担心是不是宝宝肚子里有虫子,从而选择给宝宝吃“打虫药”。在民间也有这样的传言“夜里磨牙,肚里虫爬”。事实上,宝宝一挑食、磨牙就打虫,不可取!

一、什么是肚子里有虫子?

家长们常常说宝宝肚子里有虫子指的是寄生虫病,常见的有蛔虫、蛲虫感染。这些虫子寄生在人体不同位置,生活方式也不同,但均可掠夺机体营养或造成机体损伤。

(一)蛔虫病[1-3]

蛔虫是寄生在人体内最大的线虫,雄虫长15~30cm,雌虫长20~35cm,形状和蚯蚓相似。雌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成熟为具有感染性的虫卵。虫卵被人吞食后至小肠发育为成虫,寄生在小肠。

1.感染有哪些症状?

人群普遍易感染。大多数蛔虫感染无症状,大量蛔虫感染可能会引起食欲减退或多食但却易饥饿,造成营养不良。脐周腹痛不剧烈,部分蛔虫感染的宝宝烦躁不安,夜里易惊醒、磨牙。

2.感染途径有哪些?

通过饮食吞入感染期虫卵是宝宝们感染蛔虫的主要方式。宝宝生吃没有洗干净且附有感染期虫卵的水果、蔬菜,或者用已污染的手去拿食物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以前农田使用粪便施肥,虫卵可以在泥土里存活几个月,宝宝喜欢下田玩泥也是易感染的一个途径。

(二)蛲虫病[1-2]

蛲虫的成虫很细小,雄虫长2~5mm,雌虫长8~13mm。主要寄生在宝宝的盲肠、结肠和回肠下端。由于肠内温度和低氧环境,雌虫一般不在肠内排卵,所以粪便上不易检测到虫卵。当被蛲虫感染的宝宝睡着的时候,肛门括约肌松弛,雌虫就会下移到肛门处,在肛门周围或会阴皮肤褶皱处产卵。与蛔虫不同,蛲虫没有外界土壤发育阶段。

1.感染有哪些症状?

人群普遍易感染。轻度蛲虫感染者一般无症状,重症多数表现为肛门或会阴部剧烈瘙痒,晚上更明显,睡眠不安。感染的宝宝们表现出磨牙、夜惊、烦躁不安、食欲缺乏、消瘦等症状。

2.感染途径有哪些?

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排出体外的虫卵具有传染性。由于在肛门或会阴部蠕动刺激引起瘙痒,宝宝用手挠痒,后经粪-口方式传播。虫卵如果散落在被子、衣服、玩具上,经手-口吞食引起感染。

二、当怀疑宝宝感染了寄生虫,该怎么办?

当宝宝有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晚上易惊醒等表现时,家长们需要特别注意。但是不能单纯通过宝宝出现的部分症状(磨牙、挑食、指甲白斑)就判断宝宝感染了寄生虫。医生也是先通过观察宝宝的临床表现,再结合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才可确诊。根据不同寄生虫特点,在其感染人体后的常见寄生部位采集标本,用相应方法进行检测,最终发现寄生虫病原体是确诊寄生虫感染的最直接依据。

三、该如何预防宝宝感染肠道寄生虫?

(1)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2)不喝冷水,不吃生食和不洁瓜果。

(3)做好宝宝粪便管理,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4)勤剪指甲,纠正吸手指、咬手指的习惯。

(5)最好不要给宝宝穿开裆裤睡觉,以防止他们抓挠肛门。

(6)及时清洗碗筷、玩具。

四、驱虫药物有哪些?

(1)阿苯达唑。广谱驱肠虫药,常用剂量为200mg。2岁以下儿童禁用。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次400mg。如果是单纯蛲虫感染或单纯轻度蛔虫感染,则一次服用200mg即可。药片需用水吞服,如果药片完整吞服有困难,可以将药片压碎或咀嚼,并用少量水服用。

(2)甲苯达唑。广谱驱肠虫药,常用剂量为100mg。不建议2岁以下儿童服用。2~4岁儿童一次服用100mg。4岁以上一次服用200mg。2岁以下儿童只有当肠虫感染严重影响营养状态及生长发育时,才可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五、何时服用驱虫药效果好?

服药最好选择空腹或晚上睡觉前服用,可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增强疗效。服用后可适当走动,以提高杀虫效果。驱虫后要多喝水,多吃含植物纤维的食物。水和植物纤维能加强胃肠的蠕动,促进排便,可及时将被药物麻痹的肠虫排出体外。为有效将虫子消灭,一般建议首次服用间隔2周后再服用一次。

六、海淘驱虫药一定安全吗?[4]

“Combantrin”儿童驱虫巧克力(图1-3)是各大海淘网站推荐的驱虫药。外形及口感似巧克力,广告说它成分天然,一次性将蛲虫、蛔虫和钩虫全驱除。事实上这是款药物,有2种规格,“Combantrin”成分是双羟萘酸噻嘧啶,“Combantrin-1”成分是甲苯达唑,国内也有同样成分的药品,可以用于治疗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鞭虫病。双羟萘酸噻嘧啶禁用于1岁以下的儿童,甲苯达唑不建议2岁以下儿童使用,该药在澳大利亚也是有严格剂量限制的。但因为披着巧克力的外衣,很多家长忽略了其药物的本质,宝宝服药过量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卫生意识的提高,种植栽培选择无公害的化肥。宝宝们也都有专人照看,喝的水多是经过净化器过滤的水,再加上平时注意卫生,勤洗手,消毒湿巾、免洗消毒液随身带,手心擦完手背擦,感染寄生虫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了。简而言之,面对肠道寄生虫病我们应该以预防为主,做好日常卫生,一旦感染应科学驱虫。

图1-3 海淘驱虫药“Combantrin”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1-234.

[2]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5-327.

[3]诸欣平,苏川.人体寄生虫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8-160.

[4]舒畅.打虫药应该怎么吃?[J/OL].(2018-08-27)[2020-07-01].https://www.sohu.com/a/249737713_100169988.

第五节 细数急性胃肠炎那些事

说起急性胃肠炎,想必家长们都不陌生吧,它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病因各异,但是共同特点就是起病急、进展迅速,临床常表现为腹泻、呕吐,可能会伴随恶心、腹痛、发热等症状。

儿童急性胃肠炎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药物。但是面对上吐下泻、浑身不自在的小宝宝们,家长们自然是乱了阵脚,不知如何是好。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急性胃肠炎,家长们该如何做呢?

一、儿童急性胃肠炎的病因是什么?

儿童急性胃肠炎的病因,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主要包括胃肠道病毒(75%~90%)、细菌、寄生虫和真菌感染,病毒主要是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

非感染因素主要是宝宝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天气变化、腹部受凉等。

儿童急性胃肠炎每年通常有两个高发季节,其中,6~8月高发季节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为主要致病原,10~12月高发季节以轮状病毒为主要致病原。在这两个高发季节,家长们要提高警惕,避免宝宝们遭到急性胃肠炎的侵害。

二、儿童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图1-4)

(1)一般症状:轻症患儿通常会表现为大便次数明显增加,粪便稀薄,呈黄色或黄绿色,并伴有食欲减退,伴或不伴有呕吐。中、重度患儿通常会伴有呕吐,每日大便可达十余次,且便液中可带血丝或黏液等。

图1-4 儿童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

(2)全身中毒症状:轻症患儿偶有低热,中、重度患儿常伴有高热、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

(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腹泻可能会诱发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等。

三、儿童急性胃肠炎怎么治疗?

(1)病情评估:首先应该评估患儿有无脱水症状或电解质紊乱,根据脱水程度进一步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体评估内容见表1-3、图1-5。

表1-3 患儿不同程度脱水时的表现

图1-5 患儿脱水症状

(2)补液治疗:急性胃肠炎患儿首先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通常使用新一代的低渗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若患儿呕吐严重无法口服,经医生评估可考虑静脉补液。在疾病的恢复期,适合食用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且一定要注意少食多餐。

(3)抗菌药物治疗:75%~90%的急性胃肠炎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有自愈性,因此只需要对症治疗,一般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但是对于有明确细菌感染的患儿,应该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

(4)输液治疗:若患儿服药困难、持续呕吐且伴有发热,而此时使用退烧(热)药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患儿的脱水程度,所以这种情况下可以尽早选择给患儿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六节 “冰箱肠炎”你了解吗?

“冰箱肠炎”是什么?难道冰箱还像人一样,会生病吗?

当然不是,“冰箱肠炎”是指食物在冰箱中储存不当,人们食用后出现呕吐、腹泻等不适。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我们习惯把家里多余的食材、剩饭剩菜直接放进冰箱存放,但是冰箱并不是食品安全的保险箱,放进冰箱也不代表食物就能一直安全、卫生,长期存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容易滋生细菌,吃了这种食物就很有可能患上“冰箱肠炎”[1]

一、什么是“冰箱肠炎”?

生活中,我们缺乏对冰箱的关心,对它的卫生也不重视,造成了冰箱中细菌生长繁殖,污染了存放的食物,然后这些食物最终会进到我们的肚子里,于是我们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不适。

二、冰箱冷藏室温度那么低,难道不能杀死细菌吗?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很低,能够抑制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是对于某些“顽固分子”来说,这丝毫不影响它们“逍遥法外”。

那么,哪种“顽固分子”最经常危害我们呢?最常见的是耶尔森菌,它非常顽强,在零下低温的恶劣环境下依然可以生长繁殖。这个“顽固分子”广泛存在于猪、狗、羊、鸽等动物的体内,我们如果接触了被它污染过的食物、水源,就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不适症状,也就是说,我们被这个“顽固分子”感染了,这就是“冰箱肠炎”。

三、怎么才可以躲过“冰箱肠炎”?

(1)定期给冰箱“洗澡”:定期清洁冰箱卫生,最好每月一次,尤其是排气口和蒸发器。

(2)温度控制很重要:调节好冰箱温度,冷藏室温度控制在4~10℃,如果有剩余食物,应该在其冷却至室温后及时放入冰箱,避免细菌在室温下快速繁殖。

(3)保鲜产品来帮你:可以使用保鲜盒或保鲜膜将冰箱内生、熟食物分开放,避免交叉污染。

(4)存放时间要掌握:肉类食物的冷藏时间不宜超过2天,瓜果蔬菜不宜超过5天,如果需要放置更长时间,可以放在冷冻室。

(5)冰箱食物要加热:食物在冰箱放置后,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6)反复解冻要避免:肉类食物反复解冻会加剧细菌滋生,尽量避免解冻后的二次冷冻。

四、得了“冰箱肠炎”莫慌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对手,耶尔森菌属,这个顽强的大怪物,它属于肠杆菌科,是一种短小杆菌,革兰染色阴性。目前为止,手下有11名干将,其中对人和啮齿动物有杀伤力的干将有3名: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

假结核耶尔森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常见于婴儿和儿童感染。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患儿它们的杀伤力也是不同的:5岁以下患儿常以急性水泻起病,可有黏液便、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5岁以上患儿除腹泻外可伴有发热、头痛、呕吐、腹痛等症状[3]

若出现类似“冰箱肠炎”的腹泻症状,可去医院做粪便的相关检查,若明确为假结核耶尔森菌或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其中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儿童禁用,庆大霉素儿童慎用。治疗过程中,需要警惕腹泻引起的脱水症状,必要时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4-5]

参考文献

[1]李同春.夏季谨防“冰箱病”[J].山东食品科技,2004,7(4):24.

[2]古文鹏,景怀琦.耶尔森菌致病机理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26(9):862-866.

[3]马古田,邵丽娜.小儿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导致肠套叠1例报告[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3):78.

[4]周旭.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价值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102-103.

[5]景怀琦,徐建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性疾病[J].疾病监测,2005,20(9):44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