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 左传(谦德国学文库)
- (战国)左丘明
- 1749字
- 2021-12-08 14:47:48
《左传》一书,是春秋时期《春秋》一书的传书之一。《春秋》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由于《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其中,《左传》的流传最为广泛。
《左传》是一部史学成就和文学成就都非常高的著作。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史学钜编,在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以近二十万言的规模,全面、系统地记载了春秋一代大事,广泛涉及周王朝和晋、鲁、楚、郑、齐、卫、宋、吴、秦、越、陈等十多个诸侯国,并且屡见追记西周与商殷、甚至有夏以前时期的史实。它采用编年记事的方式,虽然以《春秋》为纲,然而其记事范围之广,叙述内容的具体、详赡,则大大超出了《春秋》。作为一部编纂于两千多年前的史著,《左传》另一引人注目之点,是它在记事中还体现了有积极意义的指导思想和撰写原则,从而开创了我国古代史书编纂的优良传统。首先,《左传》面对纷纭史实敢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所记事件与人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真实性。其次,《左传》在真实记事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不仅在史料取舍或事件的叙述中往往表现出爱憎与臧否的不同态度,而且,还常以“君子曰”形式直接评人论事,或给予谴责,或表示痛惜,或加以赞扬等等。这些评论,有的是作者的“自为之辞”,有的也许是“出自时人”而“为左氏认同”之语,都显示着鲜明的是非评价,展现了《左传》作者的史识和史德。再次,《左传》对历史人物的褒贬,集中体现了对仁、义、礼、德等道德规范的肯定。
与史学成就相比,《左传》的文学价值比较容易受到忽略。在先秦文学史上,《左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预示着散文的发展已经面临更加广阔的天地。《左传》展示了一批有着各自经历和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为此后传记文学、历史小说涌现提供了难得的启示、重要的借鉴。此外,《左传》的语言简洁而准确,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注意细致描摹,长于运用比喻,达到了很高成就。
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历代堪称“观止”的优秀古文,所收《左传》各篇(节)竟达三十三则之多,可见一斑。此外,《左传》丰富的内容,多姿多彩的历史故事,还作为一部分重要的创作素材为后代的小说、戏曲所利用和发挥,这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也是并不多见的。
《左传》一书的作者,历代被认为是左丘明。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他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他又作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左传》和《国语》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两书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他也因此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成为中国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历代帝王对左丘明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历史上,也有不少人怀疑《左传》并非左丘明所作。首先怀疑的是唐朝的赵匡,不过并没有什么依据。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仍然以严谨的史料为依据,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左丘明所作。据杨伯峻考证,大约作于公元前403至公元前386年之间。
我们此次出版的《左传》是一个节选本,依据的是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学生国学丛书”中的《左传》选本,为时任岭南大学教授梁宽所选。该书从史学和文学两个角度,节选了其中的精华内容,重新作了注释和白话翻译,是今人了解和学习《左传》的一个入门读本。其中有不妥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