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皮肤病三焦经络部位辨治
- 宫振甲
- 1291字
- 2021-12-17 22:46:19
第三节 三焦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
一、上焦
《灵枢·营卫生会》直接形容“上焦如雾”。上焦是主气的生发和宣散,有升有降,升多降少,像羽毛一样时起时落。如《灵枢·决气》所论述,以“开发”“宣化”和“若雾露之溉”为其主要生理功能。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故《素问·太阴阳明论》曰:“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疡科心得集》曰:“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可见,风邪为上焦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除了风邪最易侵犯上焦之外,寒、暑、湿、燥、火都可以成为上焦发病的原因,不独风也。
上焦,特别是头面部、上肢等部位,由于长期暴露在外,易受跌打损伤、蚊虫叮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内伤,都能影响于心、脑。诸郁日久,皆能化火,火性炎上,上焦首当其冲。饮食不节,肠胃乃伤,湿热痰浊滋生,有形之邪随风火循经上行,病在中焦,累在上焦。房室不节,最伤肾精。阴虚阳亢,发落耳聋,病在上焦,根在下焦。下焦阴寒极盛,逼虚热上越。上焦之热,实缘于下焦之寒。凡此种种,说明上焦不是俱属风湿风热。其中诸因,还要细细辨之。
二、中焦
中焦为肝、胆、脾、胃所主。《灵枢·营卫生会》篇中概括为“中焦如沤”。实际上包括脾胃对水谷的运化功能和肝胆对气机的畅通疏泄功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左升右降,枢机正常;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凡十二官者,皆取决于胆也,胆与肝互为表里之脏,应于春气,对阳气的升发至关重要,对中焦的枢机运化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气机的升降出入,都要经过中焦来完成。中焦是气血通行的交通枢纽,因此也有“中焦如枢”之说。
中焦负有承接上焦与下焦相互交接的重任。一有阻滞怫郁,即会阻滞。故中焦常发生郁滞之病。《疡科心得集》中提出:“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
胁肋位于中焦的两侧,大部为足少阳胆经所属,胆为奇恒之腑,以通为用。肝胆互为表里,胆病肝亦病。气郁则胁肋胀痛,血瘀则胁肋刺痛,痰郁则易生痰疽,湿郁则易生湿疹。
乳房在三焦中的位置比较特殊,在中焦的上部,上焦的下部,因此既有中焦郁的特点,也有上焦火的特点。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头病多见肝经郁火,乳房病多为胃经郁火。
中焦后面为腰背,中间为督脉,依次向外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奇经之长,主一身之阳气,易受中焦郁滞的影响,发生阳气郁滞,不能向上焦升发,而出现畏寒、腰背酸痛等病症。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又为寒水之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受中焦郁滞的影响,最易发生表邪随经入里,产生腰背疼痛、发背、阴疽、水湿停滞等病变。
三、下焦
下焦是人体的下部,为阴为寒。《灵枢·营卫生会》篇中概括为“下焦如渎”。下焦是排泄糟粕和尿液的。
《疡科心得集》曰:“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下焦多见湿邪为病。如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利水,都能造成水湿弥漫下焦。湿邪下注可以导致湿疹、淋浊、带下、泄痢等疾病。湿有湿热、寒湿之分。北方阴寒之地,以寒邪为主,如冻疮、血栓阻塞性脉管炎、雷诺综合征、腰腿膝疼痛等症,日久才能化为湿热。近代人居处温暖,少受寒冷之苦,又嗜食膏粱厚味,易滋生湿热,也可以初病即现湿热壅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