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被金钱捆绑的精致生活

我刚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在硅谷的一家小公司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虽然公司业务是我完全不感兴趣的电脑硬件,但毕竟公司愿意为我办理工作签证,这是当时的我要留在美国最需要的东西。加州的天气四季如春,我又交了很多朋友,我感觉自己似乎在渐渐拥有曾经憧憬的一切。

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我的家庭并没有给我经济压力,刚刚实现经济独立的我也没有特别需要存钱去完成的目标,所以我没有任何存款,在花钱时也完全不会记账,觉得学会享受生活、活在当下最重要。

刚从学生成为白领,我就忙不迭跟随潮流,完成了自己的消费升级:口红两三只根本不够,一周七天的衣服绝对不能重样,午餐要吃都市白领必备、昂贵但健康的轻食沙拉,公司附近的高级健身房、瑜伽工作室会员卡也绝不能少,看到喜欢的衣服就买,听到有名气的餐厅就要去尝试,一放假就想出去旅游,以及开始不眨眼地买名牌包包鞋子……

我在学生时代没怎么接触过奢侈品,但经常看到留学圈里的有钱学生换着不同的包,心里一直痒痒的。在女孩的生活环境里,通常只要有三五女孩成群的地方,就会出现小范围的互相比较,并催生出嫉妒心和攀比心,看到身边的人拥有,自己也忍不住想要。我那时刚好开始工作,自己赚了点钱,就会花很多钱买这买那,也不管适不适合自己,觉得自己挣的钱必须得换成等价的东西穿在身上才行,不然对不起我在工作上付出的辛苦和委屈。大概大部分年轻人的人生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因为曾经缺乏,所以会格外渴求物质上的满足,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当时正拥有着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而这一切可能随时会失去。

事实是,这世界上总有人比你厉害,比你漂亮,比你拥有更多华丽的包包和鞋子。为了攀比而购物,是没有尽头的。

但当时的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记得自己花了很多时间思考领到的第一笔工资要用来做些什么。更确切地说,是买些什么。即使愿望清单已经被填得满满当当,我依然趁着上班“摸鱼”疯狂刷着各种购物网站,乐此不疲。拿到支票后,我直奔商场,用人生中第一笔正儿八经的工资买了从学生时期就很向往的Celine秋千包——当然,第一笔工资根本不够我买这个包,我是刷的信用卡。

我拍了很多照片发在社交平台上:看,我用自己赚到的钱买到的第一个名牌包!似乎达成了什么天大的成就。我妈数落我:才赚这么点钱就买这么贵的东西,也不知道存钱。我不以为然,心想,张爱玲的第一笔稿费,不也是被她拿去买了一支当时正风靡的丹琪唇膏嘛。自己挣的钱,就必须得换成等价的东西穿在身上才行。

但是,背了几天之后,新鲜劲儿过去,这个比我一个月工资还贵的包,不过也就和我以往拥有过的任何一个包一样,背起来感觉好像也并没什么了。

我还花一万多买过某奢侈品牌的当季热门包,刷卡时别提有多痛快了,结果买回来几天之后,发现颜色太浅、肩带太细、小羊皮又特别娇嫩,对于我这种粗人来说根本不适合。于是,背了两三次之后就被我藏在柜子里积灰。一年之后,我决定把它当闲置物处理掉,结果被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价格给惊到了——一年的时间,这款包已经从热门IT包变成了烂大街的街包,最后我卖出的成交价格不到原价的一半。

现在盘点起来,刚工作那会儿买的几个大贵包,都是背了两三回之后就被藏在柜子里积灰。买过再多包,平时背得最多的还是那一两个经典款,穿啥衣服搭配起来都很协调,甚至绝大部分时候只要背个帆布袋子就觉得很舒服。想想被我花掉的这些钱,本可以做好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就后知后觉地心疼。

可能很多东西没有的时候憧憬得要命,可有了以后就真的不觉得有什么了。

后来我看了一个TED演讲,演讲主题叫《诚实面对自己的金钱问题》,来自美国著名的理财师塔米·拉莉。她提出了“金钱羞耻”的概念:“人们总是相信我们的银行余额,等于自我价值。”简言之,就是把自我价值等同于向外界展示财力的价值,把“精致生活”等同于“金钱生活”。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不计一切代价向别人展示自己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名牌,想让自己看起来很棒。

这让我想到自己把买来的名牌包包晒在朋友圈,其实我想传达的并不是“我买了一个包”,而是想借此告诉大家,“看,我有购买奢侈品的经济实力”。即使这个包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还要刷信用卡额度,但是虚荣心得到满足的那一刻,觉得什么都值得了。

可是,我明明只能承担起几千块钱的生活,却要不断向别人暗示自己已经走上了可以随意消费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物品的人生巅峰,万一哪天摔下来,岂不是会跌得很惨?我在朋友圈里伪装的“精致生活”,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精致,而是物质堆砌、被信用卡账单追赶、被金钱捆绑的生活。

我们常常一打开手机,就看到“网红”们拼命炫耀着她们穿的漂亮衣服,喝着下午茶,吃着大餐,去好多地方“打卡”,于是自己也想要,被不断洗脑。但是真的花钱做了这些事,拍了照片发了朋友圈后,都有谁在看?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收入,还是让你成长?

到底是自己真正过得舒适重要,还是活成别人眼中精致的样子重要?如果用不起名牌化妆品、名牌包,难道这个人就没有价值?我的自我价值,为什么就一定要和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捆绑在一起?

更不用说,在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拥有所谓的昂贵物品,其实早已渐渐失去了炫耀的价值。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如果家里有台彩电、有台电脑,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恨不得昭告全天下;10年前,拥有一个LV的包包也一样,每天都要背出去,接受人们羡慕的眼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变得更加多样化,很少再有以前那种人人称羡的物品了。你会发现,尽管你用花了大价钱买来的东西装饰自己、让别人觉得你过得很好,但其实根本没人在意。

“拥有这件物品,我就是精致的优秀女性”“拥有某件东西就能被羡慕”,这种庸俗的消费理念,其实已经过时了。

社会学家李银河曾说:“精致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其次是平和的,不是不安的;最后是喜乐的,不是痛苦的。”

精致不是浮于表面,依靠物质来体现自己,而是从内心真正认识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

只有抛弃掉煽动着贪婪和嫉妒的金钱羞耻,我们才能够放下物质对我们的束缚和金钱对我们的捆绑,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