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党高官败逃台湾真相(第1部)
- 杨帆
- 14字
- 2022-08-01 17:36:23
阴差阳错,登上国民党权力巅峰
1.永丰舰上共生死
陈炯明占领广州后,自任粤军总司令。由于他没有海军控制权,无法对孙中山进行海上追击。
孙中山被困永丰舰,手中有7艘军舰可以调用,他决定先由舰队讨伐叛军,同时电令北伐诸军回师广东,“水陆并进,以歼叛军”。
可是,舰队内部叛变投敌事件迭起,令身陷困境的孙中山一筹莫展。就在孙中山苦苦冥思破敌之计时,蒋介石登上中山舰。
“先生,您受惊了!”看到心力交瘁的孙中山,蒋介石颇为动容。
“你来了就好,现将海上指挥全权交给你,一切就靠你了!”
长期以来,蒋介石在孙中山身边,屡屡拟写军事计划,提出军事建议,亲冒镝石指挥作战,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深得孙中山的肯定与赏识。
孙中山精神抖擞地对前来采访的外国记者说:
“蒋君一人来此,不啻增加二万援军!”
蒋介石临危受命,不遗余力组织反击。他坐镇舵楼,指挥作战,形势很快发生好转。同时,蒋介石还和水手们一起洗刷甲板,亲自上岸采购食物,以鼓舞士气。
但坚持到8月初,由于舰队内部三大巡洋舰叛变,北伐军第一师变节,致使回师救援受阻。孤立无援,继续留在军舰上已毫无作用。鉴于形势的变化,蒋介石建议孙中山离粤返沪。
8月9日,在蒋介石的护卫下,孙中山安全撤离永丰舰,乘英国“摩汉号”炮舰赴港。10日,转乘“俄罗斯皇后号”邮船抵达上海。
42天生死与共,使蒋介石在孙中山心目中的地位迅速攀升。后来蒋介石所著《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便由孙中山为之作序,序称:
“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于侧,而筹划多中,乐与予及海军将士共死生。兹纪殆为实录。”
1923年2月,孙中山依靠粤军将领许崇智以及滇、桂军支援,返回广州,准备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任命蒋介石为大元帅府行营参谋长。
4月20日,蒋介石赴穗就职,却因内部争斗,只干了3个月,就愤而辞职,转而去了香港。蒋介石前脚到了香港,后脚就传来消息,说孙中山将组团赴苏联考察军事,以便建立新军。
蒋介石一直梦想手中握有一支军队,觉得这是个好机会,立即给大元帅府秘书长杨庶堪写信,毛遂自荐。
孙中山原打算让廖仲恺带队赴苏考察,但因廖仲恺是其得力助手,实在离不开,最终同意由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代表团成员有王登云、沈定一以及共产党人张太雷。
8月16日,蒋介石心满意足地登上“神田丸”号轮船,抵达大连后转乘火车,于9月2日下午1时到达目的地莫斯科。
两个多月后,蒋介石失望而归。
之所以失望,因为孙中山想在蒙古南部建立一支军事力量,苏联方面表示拒绝,蒋介石知道苏联对蒙古图谋不轨,十分生气。
到苏联之前,蒋介石受“以俄为师”的流行思想影响,对苏联很有好感。到苏联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里的无产阶级专政和对富农等敌对势力的镇压政策让他十分反感。
12月15日蒋介石回到上海,此时孙中山已计划筹办黄埔军校,打算让蒋介石出任军校筹备委员长。蒋介石见没有让他当校长的意思,心里很不高兴,给孙中山寄了一份《游俄报告书》,便登船回奉化老家去了。
此时军校招生、考试在即,蒋介石在关键时刻撂挑子,令孙中山十分着急。孙中山连发6封电报,催他速回广州,直到1924年1月16日,他才慢吞吞到广州复命。
蒋介石选在这个时间来广州,是因为3天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要在这里召开。蒋介石揣摩着,凭他追随孙中山多年的经历,即使当不上中央执行委员,起码也能当个候补委员。
20日大会如期召开,选出24名中央执行委员,除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等人外,蒋介石的把兄弟张静江、戴季陶都名列其中,唯独没有蒋介石!
在随后选出的17位候补中央委员中,共产党人林伯渠、毛泽东、张国焘、瞿秋白等人名列其中,依旧没有蒋介石!
蒋介石大失所望。
对孙中山如此重用共产党人,而不重用自己,蒋介石十分窝火,而他奉命筹建黄埔军校,校长人选一直没有明确。也就是说,校长一职另有其人,这让他实在无法接受。勉强坚持到2月下旬,21日,蒋介石即递交辞呈,返回上海。
回到上海,蒋介石第一时间内找到张静江。张静江在这个时候见到蒋介石,却是十分惊讶:
“听说军校3月21日就要举行入学考试了,这个节骨眼上你不在广州,反而跑到我这儿来了?是不是手头紧了,需要多少尽管说。”
“我个人倒不缺钱。”
“那是为什么?”
“黄埔岛那个弹丸之地,一片荒凉,既没钱又没粮,白手起家办军校谈何容易!可孙先生又不放权,也没有要我当校长的意思,弄得我到处碰壁,我实在不愿意给别人做嫁衣裳!”
“会有这种事?孙大炮做得也太过分了!”见盟弟受了委屈,张静江安慰说:“你放心,我马上给孙大炮写信,校长一职非你莫属,我的话还是有作用的!”
张静江如此敢说大话,与他国民党元老身份不无关系。他曾对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给予大力经济援助,并于1906年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也是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的积极支持者,又在国民党“一大”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他的话自然有分量。
见过张静江,蒋介石随后返回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