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新突破:万利连锁
- 马瑞光
- 1789字
- 2022-01-12 11:12:08
第一章 思维变革|连锁改变世界,世界正在连锁
第一课:颠覆连锁的“旧观念”
连锁是一种组织形式,
是一种成为行业领袖的组织形式。
——逸马“万利连锁”
深耕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历史。
连锁经营,最早诞生于美国。
1859年,美国的乔治·F.吉尔曼与乔治·亨廷顿·哈特福特,在纽约创办了大美国茶叶公司。六年之后,这家公司已经发展了26家正规连锁店,全部经营茶叶。1869年,大美国茶叶公司更名为“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而它的连锁店已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到1880年,该公司已经发展到100多家分店的规模。
在同一时期,另外一家名为“胜家缝纫机公司”的企业,也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取得了成功。它在1865年开始采用“特许经营”分销网络的方式销售产品,效果显著,迅速打开了产品的销路,成为该行业的引领者,也成为特许经营模式的鼻祖。
20世纪50年代,麦当劳、肯德基引入连锁经营体系,公司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完善了连锁经营业态。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连锁经营以超强的生命力,由美国向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蔓延。1984年,首家以商标特许形式在北京落户的皮尔·卡丹专卖店开业。
连锁的强大力量不容忽视,它强大的生命力催生了全球范围的连锁行业,甚至超越了商业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连锁进入中国后,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国内本土企业在连锁经营探索的道路上,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最明显的现象就是,许多本土的连锁企业,犹如划过天空的流星,转瞬就消失了在茫茫的市场中。
许多人都在思考:为什么会屡屡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西方的经营方式到了中国“水土不服”,很难与中国文化融合?答案是,不尽然。
不可否认,条件不成熟、理念不清晰、连锁企业家战略经营思路欠缺,都是招致连锁经营失败的一些客观因素。但究其根本而言,问题还是出在认知层面。
为什么这样说呢?道理很简单:意识决定方向,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不少连锁企业一直在做连锁,做了很多年,但对于连锁的认识,仍停留在“经营”的范畴。换而言之,在许多人的脑海中,“连锁”就是多开几家分店,或直营或加盟。
没错,这是连锁的一部分,但也只是狭义上的连锁经营,即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的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然而,深入了解和探索,我们就会发现,真正的连锁,不止于此。连锁不仅是一种经营方式,也是一种组织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介入整个社会,既存在于商业领域,也在文化领域、科学领域、社会组织领域广泛地存在着。
举个例子,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现如今是世界各地出版商寻找新接触机会、新合作伙伴的渠道与平台,为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提供面对面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它是出版商、书商、作者、版权经理人、新闻杂志记者等多方与出版相关人士的大聚会,也是出版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一次大聚首,为图书出版行业的跨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法兰克福书展的存在,让参展方了解了更宽范围内的出版情况,相互学习和借鉴,体现了文化复制的可能性;从图书向影视的转化过程,又体现了资源的整合性。
很显然,这就是连锁思维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广义的连锁,其实是仿生学,仿生的核心是复制。在文化领域,信息共享复制了文化传递;在生物领域,细胞分裂复制了生命延续;在商业领域,模式化生产复制了滚动利益;在学校、军队、企事业机构等社会组织领域,单个组织复制了社会系统。
不夸张地说,连锁复制是一套在各个领域内都可运用的系统,是将复制、创新、融合联结起来,转化为社会现实力量,并给实际生活和环境带来改变的行动。连锁不仅是狭义上的,企业内部从一个门店到另一个门店的连锁经营复制,还包括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复制,乃至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的复制。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连锁代表的是一种无限复制与传播的可能性。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从观念上对连锁建立一个全新的认知?
你还会认为,连锁只是“开分店、扩大规模”那么简单吗?
这样的误读,是对连锁的断章取义。现在,我们需要颠覆旧观念,打破思想的藩篱,从广义的层面去解读连锁,意识到连锁思维的重要性与广泛受用性。
唯有带着全新的视角去看连锁,用开放的思维去做连锁,你才会惊奇地发现——连锁,犹如细胞分裂,不只是形态上的增加,更是能量的翻倍和生命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