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母胎环境

我所在的第一研究室大约有二十名技术员,我着手做的第一个项目是车内音响。

读者朋友们是否了解管乐器的历史?最初的管乐器是从直管开始的,管的形状在发出声音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时,音响发烧友中,有人将又粗又长的管道扬声器铺在音响室的地板下,播放出朗朗的重低音,实现了音乐环绕的空间效果。于是我就想,如果把这种方法用到车内音响上的话,会不会产生舒畅的低音呢?

这么想的原因在于我对音的记忆。我坚信《春天,来吧》和《红鞋子》之所以会唤起自己特别的情感,是因为我在胎内听到过这两首曲子。车内与胎内不是也很像吗?将管式扬声器安装在车座下面的话,不就可以制造出如同在胎内听到的那种“舒畅的低音”环绕的音场(声音存在的环境)了吗?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

为什么说是“舒畅的低音”呢?因为,我通过一篇学术论文了解到,在某个大学的研究课题中,科研人员将麦克风放入母亲的子宫内,收录了在胎内真实环境下的声音。数据结果显示,胎内拥有非常丰富的低音,而声音越高,音量就越微弱。母亲的血流声、说话声、母亲听见的声音都一起变成低频率范围的声音传递给婴儿,这样一来,婴儿在母亲羊水内的十个月,一直被低音包围着,舒舒服服地成长。

从呱呱坠地、尚未睁开眼睛的时候开始,婴儿就对与胎内环境相同的舒畅感拥有深刻记忆,然后才慢慢接触到外界各种各样的刺激。长大之后,我们听到树木的响声与起伏的波涛声时,对这种自然的声音感到心旷神怡,可能就是因为它们与胎内环境相似——通过那个大学的研究,我了解到了这些知识。

我将这件事说给小幡所长听的时候,他这样问我:

“‘舒畅’这种感觉可以测量吗?”

所长这个问题将我大学时代所从事的人体节律研究直接与音响研发工作联系在了一起。

“舒畅感可以表现在比如脑波、心律、皮肤电位以及皮肤表面温度等方面。大学时期我曾经测量过生物信号,所以比较了解。”

听我这么回答,小幡所长说:“哦。很有意思。那我们试一试吧。”

此前,研究所主要测量的是声音的物理特性,现在开始测量人类对于声音的反应——“生物信号”了,主要包括脑波、呼吸、心律、皮肤电位、面部温度等。

我请研究所的人逐一做实验对象,收集了大量数据。

我选好自认为“大家肯定会觉得好听的”声音后,请他们听,但是没能得到想要的测量结果。我仔细调查出所有能想到的因素:声音的组合方式、实验时的条件、实验对象的音乐喜好以及身体状况等,然后继续进行实验。

有一次,我被小幡所长叫去问道:“小川,那个实验怎么样了?”

我回答道:“结果不是很理想。设想的诱因还没有找到。不过,有一点搞清楚了。那就是,即使持续发出让人觉得舒畅的声音,人们也不会表现出很明显的变化,但是切换让人舒畅的声音和让人不畅快的声音的时候,就会引起体内的变化。”

我本来以为,他肯定会因与期待结果不符而感到失望,然而让我惊讶的是,他竟然十分高兴地说:“嗨,这不是很了不起的发现吗?人们活着可不是靠绝对评价,而是靠相对评价,不是吗?”小幡所长的话给了我新的启发。

很久以后,来研究所录音室玩的作曲家吉松隆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声音具有位置能量,这个位置能量发生变化时,人类的大脑把它理解为快感。”而我的实验结果确实证实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