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捷史话:走入《敏捷宣言》的合著者真实人生
- 禅道项目管理软件团队编著
- 981字
- 2022-01-18 16:52:56
瀑布开发之旅
1970 年,18 岁的Bob在一家名为A.S.C.Tabulating公司做程序员,起初写代码的时候,Bob及其团队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当时的工作是划分白班和夜班的,白班时,程序员先用铅笔把代码写在编码表格上,然后用打孔机在卡片上打孔,把仔细检查过的卡片交给计算机操作员,操作员则在夜班时进行编译和测试。但这一番操作下来,通常会花费几天的时间,且之后的每一轮修改都会花费大约一天的时间,团队就在日复一日地编码、编译、测试、修复Bug。这种开发模式在当时尤为普遍,因此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缩短开发过程中反馈的时间,瀑布模型应运而生。该模型很好地解决了生产效率问题,并在 70、80 年代间迅速地占据了软件开发的大半江山,Bob及其团队也开始了“瀑布开发”之旅。
但是想象中精细的计划、完美的策略所打造的卓越成果并没有出现,Bob只能重新寻找能真正符合他期许的开发流程。在寻找过程中,35 岁的Bob与搭档Jim Newkirk(吉姆·纽柯克)相继加入新的公司——Clear Communication,与此同时,有家公司写了一个很流行的杀手应用,许多专业人士都买来用,这其中也包括Bob。之后令人感到失望的是,这一应用的版本发布周期变得越来越长,Bug开始积压,加载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系统崩溃的概率也越来越大。最终,大多数用户都选择不再使用这个程序。果不其然,不久,该公司就关门大吉了。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偶然一天,Bob见到了那家公司的员工,才从这名员工的口中得知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当时公司为了推动产品提早发布,非但没有重视代码质量,还一味地追求速度,导致代码乱七八糟,无法进行修改或管理,最终公司经营惨淡,宣布倒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这一事件中,Bob得出一个结论:代码的整洁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他认为,软件质量不仅依赖软件架构及项目管理,还与代码质量紧密相关。
意识到代码整洁的重要性之后,Bob心想,如果把瀑布模型与代码整洁结合在一起,那一定很完美。于是,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同团队一起试图按照“分析—设计—编程”的方式实现产品交付。但这行不通。事实上,即使大家对代码整洁做出了规定,并且每次对需求的分析与设计非常正确,但一旦进入开发阶段,事情就开始变得不可控了,总是会因为突如其来的需求变化而打乱之前的计划,导致产品交付不能如期进行。在一次一次的实践过程中,Bob逐渐发现瀑布开发束缚住了自己的思想。就在他觉得连代码整洁也拯救不了这混乱流程的时候,敏捷开发初见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