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我没有全力备战高考,更多的就如同现在那些青春题材的电影一般,总是在片头交待一下背景,后面的叙事却全然不像是“高考才是唯一的出路”那般紧张,甚至,我无法理解一个高中生的业余时间甚至可以多的有些“离谱”,虽说是为了剧情发展,但却无意间摈弃了“高中”这一概念,总之,我的这部分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可言,和大部分人不同的是,我没有什么留恋和不舍的。
我的成绩一直属于中等,没有凤毛麟角的技能也没有惨不忍睹的作风,这使得我可以按照既定的认知进入人生的每个阶段,就仿佛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一样,小学完了是初中,随后是高中和大学......
一切都那么“理所应当”,没有破格录取的喜悦,但也不至于体验名落孙山的失落。
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我和其他人一样,背着“物资”游走在校园之中,和其他忙于寻找自己寝室的新生不同的是,我的脸上毫无憧憬的喜悦。
宿舍楼下是一排高年级学生摆设的摊位,主要是出售一些路由器和电话卡之类的“必需品”,所有摊位上的人都在奋力地叫喊着,脸上的神情比新生还要兴奋,然而,这些人并不是为了赚钱,或许只是因为,这些新鲜血液是一年一度的唯一为校园生活增添生机的时刻,没人想要错过这一精彩的时刻。
站在寝室门前,我有些害怕,那是打心底散发的恐惧,我明确地知道,我无法妥善处理和室友之间的关系。
伴随着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只手搭在了我的肩膀上,我仿佛触电般的回头,只见一位和我等高却略显壮硕的男生站在我身旁,脸上洋溢着刚刚街道上的同款笑容,我有些不知所措,只好报以点头回应。只见他掏出口袋的钥匙,熟练地打开了寝室的门,那动作仿佛已经在这间屋子住了十年有余一般,当然,从他的行李来看,他显然也是第一次踏进这里。
跟在身后,我默默地走进了寝室。
看着兴奋的他,我不知道该以何种状态应对,只能盯着房间的一角发呆,而他则“上蹦下窜”挑选着床铺,或许也有问过我的意见,但显然我并没有在听,我在发呆,这是万能的合理解释,我十分确信,他应该并不会介意我没有回复他的话。
其实,我感到非常庆幸,我的室友并非和我一样,甚至有时他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生活的热爱会让我感到惊讶!
虽然我不理解为什么真的有人可以在现如今做到不辜生活,不迷失方向,但我的室友就是那种认为“生活是一场接着一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逐”的人。显然,我和他“身处黑暗,仰望光明,永存希望”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但这不不妨碍我们“和谐”的宿舍氛围。
我在宿舍几乎不怎么说话,这是我心目中的“和谐”,然而他那与生俱来的热情(自来熟)会让我时不时地与他搭话,回复他的问题,有些是出于无奈,但我倒也并不反感。
这份保有余力的“和谐”,我希望可以一直维持到我们毕业“分道扬镳”的那一天,但是,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我需要随时转变自己的情绪和状态来适应他“一成不变,从一始终”的那些性格。
我的室友“表现”不错,我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找到了和他相处的方式,达到了一种平衡,虽然时不时的需要调整,但相较于除宿舍外的校园生活,这个周期已是我的极限,而对于其他时间段的校园生活,我不记得了,一个月?两个月?总之,由于根本不需要和以往一样作为必要的“同班同学”这一概念相处,所以倒也无所谓了。
不憧憬,对于我的内心而言是一件好事,在我看来,明天再好也救不了今天的人,所以,“满怀向往”又有何意义可言呢。
至于在他人看来的“难以相处”一事,反而让我觉得更加自在。既然说,任何情况下都有值得微笑的地方,那我觉得我喜欢现在孤身一人、没有伙伴的“情况”,虽然依旧无法让我微笑,但好歹让我“喜欢”。(室友并非成为了我的伙伴,只是互不干扰,这也是我想要的和谐)
中午的时间,我一般会一个人独自待在图书馆。
不是因为有多么的热爱学习,只不过,图书馆里的人不会动不动上来跟你打招呼或是寒暄几句,在我发呆的时候,也不会被喧闹的声音所打扰。
随意的从书架上拿几本毫不相干的书摆在角落处的桌上,然后静下心来,闭上眼睛,远离一切,这就是我每天中午的活动。
图书馆是不允许打电话的,这应该是全世界统一的一件事,但我听到了讲电话的声音,我睁开眼,发现那并非是从馆内传出的,四下张望,其他的人也被打电话的声音所惊扰,带着怨恨或愤怒的眼神寻找着那个“犯人”,那声音非常的大,语气中还显得有些急促,看样子打电话的那个人应该是遇上了一些麻烦。
下意识望向窗外,我找到了声音的来源,那居然是我的室友。当然,我起初并没有感到大惊小怪,毕竟大大咧咧是他的常态,我感到些许的生气,或许是因为他打扰了我唯一可以远离嘈杂的一切的这仅有的时间。
不过仔细一想,那不像他,我是说,那不像平时的他。热情并不代表无知,在图书馆边,他绝对不会如此大声的打电话,所以,我基本可以确信他没有注意到身边就是图书馆。
能对这样大一座建筑视而不见,讲电话时的声音又如此急切,基本可以断定,他遇上了麻烦。
我是一个少管闲事为原则的人,或者说,我对这些事情没有任何的兴趣,但考虑到我才刚和他在相处方式上达到了我想要的平衡,所以我决定大致的了解一下情况,不是为了帮他,而是不想给自己找不愉快。
归还了桌上的书,管理员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这也难怪,我拿的书,光看书名就知道是和我没有任何关系的,当然,我早已习惯,也不在意这些。
下楼后,我没有找到我的室友,或许他已经解决了麻烦,离开了,但又仿佛没有。
也罢,反正我本来就没有特别急切的想要帮他,所以我决定一切都等晚上我回宿舍了再说。我冷笑了一声,转身又走进了图书馆的大门......
上帝是个剧作家,心血来潮便写下一个人的悲剧,随意安排人们的命运,有时候,你以为你到达了巅峰,实则急转直下,坠入地狱。
我看过一篇文章,现在已不记得出处了,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别在年轻的时候不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毕竟,星辰和大海是要门票的,诗和远方路费也很贵。
这话看似是一种激励,实则却是一种无奈。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需要不断的努力,但是在这句话中,一切都是由金钱所衡量的,没有什么不对,世界就是这么的现实。
现如今的社会,如果你没钱,生活只是生活,但只要你有钱,生活会瞬间变成纸醉金迷的仙境,夜夜笙歌的十里洋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金钱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货币的发明,让人类的文明上升了一个维度,但是深陷其中,你会发现,在金钱的世界里,有一种病是非常痛苦的,如同绝症一般,那就是人的欲望。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自私的欲望,这是本性,而“钱”,就如同感冒前淋的那场雨,不痛不痒,却足以让你大病一场。
这一次,生病的是我的室友。
最终了解下来,他的确在钱这件事上遇到了些小麻烦,虽然,在我看来也并不是多大的事儿,但是,这又仿佛是很多大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
他欠的钱并不是很多,分摊到每个月要还的金额也没有多么的庞大,但是作为一个学生,在不考虑任何兼职的情况下,除了生活费以外,是没有任何其他的收入来源的。即使是兼职赚钱,大部分人也不会被评于“勤工俭学”的称号,因为这些钱不是用于理财,不是用于日常生活,除生活费以外的收入,背后隐藏的,往往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更大的虚荣心。
当然,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但是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在这方面,我的确对大部分都没有抱以太大的期望。
“节制”往往并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没有穷困潦倒的身世背景的情况下,不少大学生往往会走入下一阶段:满足自己欲望方面的需求。
说也奇怪,一部分人的欲望会展现在物体上,奢侈品、化妆品等等,虽然依旧没有必要,但是至少知道自己的钱花在了哪里;但是还有一部分,他们同样是在借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样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是结算下来,身边并没有多出任何让人羡慕的东西,他们会把钱花在“花天酒地”上,酒吧、夜店等等,伴随他们的只有一个词:请客。
说到底,这只是虚荣心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罢了,这部分人看上去很“傻”,但是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觉得他是聪明的,同时也是可悲的。聪明的是,他掌握了社会中人脉的密码,可悲也亦是如此。
我的室友显然就是后者,不过,我觉得他的情况会有些许的特殊,他的请客消费,罪魁祸首仅仅是因为他热情的性格和不懂得如何说拒绝的“缺点”。
给他转账的那一刻,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回想一下,我有点后悔将这笔钱给他。
站在朋友的角度,我并没有帮他还钱的义务,更何况,我并不是他的朋友,也许他不这么想,但我很明确,我不是。
我将这笔钱转给他是因为,如果他再这样肆无忌惮的接收到骚扰电话,并且非常“实诚”的每一个都接听的话,我想我便在无安宁之日,即使是逃避到图书馆,也很有可能发生之前的情况。但我知道,我不该将这笔钱给他,无论如何都不应该。
试想一下,如果他拥有了这笔钱并且无需偿还,他是否就不会陷入到借钱的风波了?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
“欲望”会迫使他继续陷下去,倘若他自己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他只会被虚荣心给操控,无论他是否拥有这笔钱,结局都是一样的。他还是会下载这些软件,输入身份证号或者进行人脸识别,总之,这笔本不属于他的钱,他依旧会把他借到自己的账上。或许不是用于请客,或许是,又或者会用来买一些奢侈品,我不知道,不管有没有变化,他都会以其中的一种方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且会越来越感觉不到“满足”,可想而知,我帮不了他的每一次,我不能。
我无法战胜任何一个人的虚荣心。“欲望”这个东西太过于强大,每个人自己都无法战胜它,更别提他人的介入了。
但为了我自己片刻的安宁,我把这笔钱给了他,不但要还,我还会时刻的提醒他“还钱”。
或许在旁人眼里,这么做完全没有必要,但我还是会始终的提醒他还钱。
为什么没有必要?什么时候开始,欠钱的人反而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用着本不属于自己的钱,买着一件件自己根本“配不上”的物品,反观借贷者,每一次催促的行为,都会被人唾弃......
这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我始终催促他的另一个原因,并不是希望他能够戒掉这一坏习惯,我知道,光靠我的催促,他做不到。并且,我也不在乎他是否会戒掉这一习惯,我对任何人(包括我自己)的“贪慕虚荣”都感到畏惧,并且,我并不觉得他们能够轻易战胜内心的“欲望”。
我时刻催促他,是站在另一个角度考虑,这不是“欲望”的问题,而是出于“人情”。
要知道,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千万不要用人情,这也是我后悔将钱借给他的另一个原因。
我不在乎他是否会被逼债,甚至是家道中落,但我感到很害怕,害怕这次的事情,会让他欠我一个人情,我宁可用钱来解决一切我能够解决的问题,但绝对不包括人情。
这个世界上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都不叫事儿,但凡你用了“人情”,所有简单的问题都会立刻变得十分复杂,这是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交易,为此,我并不想参与其中。
这年头,“人情”实在是太昂贵了。
我限室友六个月的时间将这笔钱全数归还于我,这相较于他在软件上的归还时间足足多了一倍。
虽然,他口口声声说只需要应急使用,并不需要那么久的时间,但我还是坚持让他六个月分期还给我。至于他向我保证的以后不会再借,我完全没有听进去,不是不相信他,而是因为这种话不是对我讲的,我并不在乎他是否会抵抗住诱惑。
他需要的,是向他自己的内心做保证,当然,这无疑是在对自己内心中的另一部分“正式宣战”。
当然,最终结果也不出所料,至少,在我和他这辈子不会再有任何交集那一刻之前,他并没有改掉这一习惯。
渐渐的,我不再帮助他,不是因为我觉得他无药可救,而是每一次帮助我这室友之后,我都会想方设法的让他不要欠我这个人情,但我能让他做的,仅仅只是买早饭和取快递,其他的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别的事情可做,倘若是件大事,我便不会交由他替我完成,因为事后便很难分清这份“人情”到底归谁所有。所以,我不再资助他,为的是不让自己趟这浑水。在这段期间,我发现他变了很多,不再是之前那个自来熟、满脸对世界充满期待的热血青年,这一点也让我感到十分的惋惜。
最终,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样一个沿途有风景,背后有阳光的人,还是被迫接受了社会的洗礼,不再是他。的确,回不去的日子都有它的道理,这一点我们只能欣然接受。从此,这世界上多了一个自怨自艾的人,他没有继续过着让我惊讶的生活,也没有加入到我的行列。
这种事,看多了,也就慢慢习惯了,就像我所说的,一切都完全“不出所料”。
路是我们自己选的,这其中并没有对与错,要知道,任何事无非结果就是“得到”或者“学到”,不管怎样,都怨不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