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消失
- 王爷的心肝:万人嫌嫡女被娇宠了
- 卿云墨
- 2020字
- 2022-05-03 08:05:03
这威胁果然有用,元崇瞬间不说话了,并且还颇显得乖巧的点了下头。
到了半夜,皇帝先让暗卫探查周围,确定没有任何人在暗处之后,才让元崇出宫。
等看着元崇离开,甘露殿里的烛火也没有熄。
他借着烛光将白日收到的信件展开,细细捻着上面的墨迹。
最先拿到信的时候,他就发现这信上的字有些晕开来。
显然阿阆在写这封信时很仓促,再加上他动用的三十万将士……
除了战争,皇帝想不到这三十万将士会用在何处。
可若是他想的这样,那么又会是谁。
皇帝倒是不担心元阆会胡作非为,他担心的是,为何送这封信需要避开几乎所有的人。
皇帝随手将信件放到烛火那,看着烧完整个人向后一仰。
还是说,这里除了窦家之外,还有旁的人要防。
他想了大半夜,几乎没怎么睡,就去上早朝。
早朝无非是关于捉拿三皇子一事,皇帝想着要将众人的注意力往旁的地方引,所以由着他们去闹。
窦孓在府中收到朝堂那边的消息,虽然觉得皇帝此举不大寻常,不过他也没有多想。
这一遭,若是能将三皇子给打下去,那太子就死的值了。
想到太子,窦孓还觉得很是惋惜。
毕竟太子名正言顺,如果乖巧听话一点,那他绝对不会费这么多心思换一个人去扶持。
窦孓惋惜了一会儿,思及之前吩咐侍卫查的,敲了两下桌子让两个侍卫进来。
“上次吩咐你们查的事情怎么样了?他们人呢?”
两个侍卫互相对视一眼,其中一个站出来为难道,“属下两人去那地方看了,那里没有人。”
“没有人?”窦孓站起身,走到两人面前,眉头紧锁。
“是。”
“那里不仅没有人,而且连有人住过的痕迹似乎都被故意清除了。”
过了一会,窦孓摆了摆手让两个侍卫出去。
然后自己坐下来仔细的想,如果他们是出了意外,应该没有时间清除痕迹。
但也有可能是有人害了他们之后,故意将这些痕迹都清除掉。
不过,若是出了事情,他不可能没有察觉才是。
所以窦孓划掉觉得荒谬的猜测。
只以为他们是有十分紧急的事情要立刻离开,所以便将这事抛到一边,没再去想。
元澈那边的暗卫每隔两日都会派人去皇帝那禀报。
天下人皆已经信太子元澈已经丢了性命,并且如今连“凶手”都已经有了着落。
所以皇帝吩咐暗卫每隔两日禀报太子的事,并不是担心太子那边被人发现。
而是担心他进了死胡同走不出来,若是立刻发现不对劲,皇帝就会命暗卫直接将人带回宫里。
不过令他觉得意外的是,每次暗卫来禀,都说太子不仅没有觉得不快,反而常常露出笑容。
最近的一次来禀,说太子吩咐他们买了些种子,然后在院子里挖了一块地种。
听完之后皇帝让暗卫回去,自己一个人在甘露殿紧紧坐了半日,就连林恩也不得进去。
等皇帝出来天色已经渐暗,林恩瞧了一眼,也看不清陛下的神色。
在门口站了许久,林恩才听得一句,“去走走。”
林恩本想再叫几个人跟着,却被拦住。
他心里一咯噔,知道皇帝大概是想去那个地方。
果然没走多久,路线就渐渐变得偏僻。
林恩识趣的没有进去,而是选择在门口等待。
不过这一回等待的时间实在是长,天色从渐渐暗淡变成一片漆黑,再到天际露出一丝鱼肚白,
皇帝才从里面走出来,他眼底布满红血丝,显然是一夜未眠。
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几日,林恩担心皇帝的身子吃不消,所以此刻忙劝了一句。
“陛下还是好好保重身子才是,否则这满朝的事情……”
“放心,朕有分寸,朕不会倒下。”皇帝声音一顿,又道,“至少现在不会。”
……
“少主,这段时间皇宫戒备尤其森严,所以我们不得进去。”
“若是强行进去,恐怕会打草惊蛇。”
戈邑听着属下回禀,眉头蹙起,“戒备森严,你们连进去都不能?”
“是。”
戈邑先让人下去,随后看着皇后命人送来的腰牌。
不能进宫,那就不能完成皇后的“心愿”。
若是不完成,义父那头也不好交代。
正在戈邑苦恼之时,一件事情如一滴冷水落入一锅滚烫的热油里,噼里啪啦的炸得到处都是。
柔贵妃的国家比饶,于数日前消失。
这消失,算得上是字面上的意思。
比饶皇室所有人的尸身被悬在城门之上,而数个城门之内,则是被烧死的比饶百姓。
能逃出的人极少。
此消息传到大元,朝臣皆震惊不已。
还不到早朝的时候,一个接着一个的赶到了宫门口,经过通禀进了宫。
“陛下,比饶从前几次征战割地求和,从前的十六城早就成了七成,而如今……有四个城池的人被屠,其余因为大元的将军领兵前去,许是并未来得及。”
“屠城?”
“陛下,这不知是何人所做,手段极其残忍。”
皇帝揉了揉眉心,极其疲惫的垂下眼眸,“先安置这些百姓。”
“陛下。”门外忽然有人扯着嗓子喊,“末将有急事求禀。”
门口有禁卫守着,寻常情况下不可能会有人胆敢如此喊。
这必然是发生了大事。
皇帝让人进来,那人几乎是连滚带爬,身上还有很严重的伤。
“这是怎么一回事?”
“南楚声称比饶灭国一事是大元所为,举着要为比饶报仇的大旗,联合北戎攻打大元。”
先是比饶灭国,又是南楚和北戎借着比饶被灭国攻打大元。
这两件事传过来几乎一前一后,叫众人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皇帝想到了元阆提及的三十万大军。
其中几个武将从中站出来,纷纷表示可以领兵前去。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道,“不知宸王殿下在何处?”
“宸王殿下曾几次领兵将南楚和北戎打得一退再退,宸王殿下才是此次最合适的领兵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