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说自己以后想写一篇传记。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发现自己写出那种期望自己想写出的感觉还很难。我发现我自己只能写出杂文,而无法赋予人物一个环境、一种思考。为什么做不到了呢?可能和我无法真正亲身去提不到一些东西有关。我想这是十分明了的。当一个人真切去进入一个环境之中,如同五感被调动了,那种周遭环境给予的别样的感触,绝非想象所能比拟。为此,我似乎可以定下一个大胆的言论——真正的作品,都印有书写者自己的灵魂。
所以其实自传本身是一个相当基础的写法,因为它相当于是自己陈述一个几乎不加修改的人的东西,而不必像尔后的作品一样去呼应自己的心声。但是通过自传,又可以去回味自己的一生和本味。可惜的是,如若你不是小有名气,那没有谁会去关心你有怎样的人生。至少对大多数人是这样。我们对于名家作品的认知,一般停留在他们大多30岁之后,被岁月打磨出的作品之上。而自传一般想要写的大气和流传,又必定要冠以人物特殊的名字来吸引眼球。
我想提笔写下关于自己在青春时期的一些想法和感触,这种种皆是由于我已经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我在想写下这篇小说的来源也取决于此。这演变到我是怎样通过另外一个小说中的灵魂来表达我自己的思考的。其实我有时候也不太了解,所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因为在很多时候,人是多变的,也是有虚伪之心的。的确,更多特定的情况下,你会显露出一些下意识的行为。而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又会刻画在别人的印象中。他/她会对你形成初步的印象来判断你的为人,在而后的相处之中,这种印象会逐步深化,而且会越来越显出倾向性。所以会有“我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的不同。但也会有很多时候,对于某个人的评价又是相似的。对此我的见解是,可能是他/她表现出了相似的细节。对于没有自我意识的许多事情,我们会认为“不可思议”,“奇怪”,亦或是“让人厌恶”。其实这是个人行为(自出生开始的外界影响)所造就的。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抱有这样一个公正的心态:在还没有“成为”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对一个人产生刻板的印象。可以不去相处,但不要责怪和见怪谁的本质。因为每个人是独特的,人在被环境造就的时候,早已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每个人必有其价值,也有其经历。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远,就有了点评生灵的权利。我们应做的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去视其美好之处,而不是被性格天生造就的不圆满所左右。
我一直迟迟不下笔写长篇作品的原因在我自己看来是因为阅历。其实不要拘泥于此点。只有当真正开始提笔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欠缺之处。那么如果一直陷于思维的低谷之中,便远远不及动笔的灵感了。因此,我终于开始准备提笔。我想记下的是一些真实的感情。因为很多时候的自己会永不重回。我再度声明,我写下的种种,皆为练笔所需,并非有什么客观目的。借此反省人生,也借此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