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职免责:银行信贷风险精准问责的逻辑与实务
- 崔宏
- 1995字
- 2022-03-09 11:17:29
前言
研究信贷风险尽职免责问题,是时代的呼唤,是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
理论上,问责制度伴随着委托代理关系的出现而出现,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也不是什么新问题。但囿于当前银行的监管环境和发展阶段,实现精准问责的要求尤其强烈。失职追责与尽职免责本是问责制的一体两面,但现实中,落实追责容易,执行免责困难,这种失衡状态的极端便是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延续至今仍大行其道的终身问责制。终身问责制的作用自不待言,但在微观上容易导致信贷人员产生“惧贷”“恐贷”心理,进而导致信贷有效供给的不足,造成宏观上货币政策传导的梗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引起了业界的反思,甚至引起了中央的持续高度关注。追责与免责都是共识,关键是如何实现更加精准的问责,如何在强调失职追责的传统中,建立起尽职免责机制,以实现二者的平衡。
如何建立尽职免责机制以纠正失职追责的畸重,实践中并没有现成答案。一个最不应该忽视却经常被遗忘的重要原因,当是信贷风险问责理论研究的落后。在图书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市场上关于信贷风险尽职免责的书籍竟然难以寻觅。不能不说这是当代银行业高歌猛进下文化缺失的一点遗憾。这或许也是银行实务中,大家崇尚的所谓“接地气”与“可复制”的拿来主义与实用主义传统遗留的产物吧。对于尽职免责的核心基础,即如何界定“尽职”,遗憾的是,不管是监管制度还是不少商业银行的内部文件,都没有给出一个清晰和统一的标准。如是,连讨论的基础平台都没有,又如何能建立起完善的尽职免责实务操作的大厦?
有问题,有需求,正是本书得以成书的理由和契机。
在主旨和目的方面,本书将研究聚焦在精准问责的基础性和逻辑性问题上,以相关法理为镜鉴,探索信贷的尽职免责机制,以期为问责实务提供可操作的具体指导。当然,银行贷款出现不良与损失的原因异常复杂,特别是在事后去还原当时的情形,确实难度极大。但是,即便在操作性可能仍然遭遇模糊的情形下,为定责一方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提供理论和逻辑基础,为被问责一方提供尽职免责的抗辩依据,也不失为一种添砖加瓦的探索努力。
为此,本书基于信贷风险问责与侵权责任理论之间天然的契合性,采纳、参考或借鉴侵权责任法的原理,将之应用到作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问责“法理”上,与信贷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信贷风险问责的逻辑框架。首先,明确信贷风险问责与一般侵权责任不同的鲜明特征,从而确保对法学理论的借鉴不偏离信贷风险问责的实际。然后,从尽职的定义与判断标准入手,为失职追责奠定理论基础,并在过错责任原则下提出符合信贷风险问责构成要件的“4+1”要素式的复合分层立体结构,即对信贷人员的责任认定,要在满足贷款损失、违规行为和因果关系等客观构成要件的基础上,判定当事人是否存在过错,再综合考虑其抗辩理由,才能做出责任认定与具体承担方式。
当然,对法理的借鉴不能画地为牢,本书在论述信贷问责的构成要件时充分契合了其自身特点,强调了信贷问责实践对传统侵权责任理论的坚守与突破,同时遵从动态系统论的思想,权衡各种不同的价值裁量,对银行的自由裁量权划定某些规则和原则约束。最后,再辅以信贷人员的问责抗辩来实现对信贷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从而在结构与功能上保证失职追责与尽职免责二者的平衡。同时,针对实践中尽职认定的困难来源与不正确的问责实务做法,本书进行了深刻分析与反思,并在商业银行层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力争通过正本清源,助力精准问责。
以上内容逻辑、结构安排与技术路线如图0-1所示:
图0-1 本书内容结构逻辑与技术路线图
在具体章节安排上:
第1章到第3章,还原历史背景与现实需求,深刻揭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责的特殊性,并提出尽职的定义与认定标准。
第4章到第10章,提出适合信贷风险问责的过错责任原则与构成要件,围绕“4+1”要素式的复合分层立体结构,逐个分析违规行为、因果关系、主观过错,以及经济赔偿金额的确定方法与信贷人员的问责抗辩事由,并为银行问责实践中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提供必要的规则和原则约束,从而建立起一个基本自洽的框架体系。
第11章和第12章,属于前述理论的应用与政策建议,重点探讨尽职认定的实务困惑来源,对几种常见的问责实务做法进行反思,并对实务操作中的责任认定和问责归因,进行流程归纳。最后,基于信贷风险问责的规范化和精准化,在商业银行层面,针对问责实践的改进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需要交代的是,本书不是一本纯粹的法律书,也不是一本纯粹的金融书,而是着眼于解决当前信贷风险精准问责的实践难题,特别是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基于实务目的而做的一种跨领域尝试。个中法律镜鉴可能存在偏差,对问责的实务撮要归纳可能并不全面,但作者不惜冒着贻笑大方的风险,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信贷风险问责理论和实务的关注。若是,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真心与热切期盼这一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大家共享提高,如此,则是广大信贷人员与整个行业之幸事。我相信,回响就在前方。